短视频时代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0-12 01:51陈兵
传播与版权 2021年9期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

陈兵

[摘要]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体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新媒体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当下,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短视频创作和新媒体数据分析能力的锻炼没有做出详细要求,需要高校尽快对培养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本文分析了短视频时代高校新媒体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对应培养策略,以期推进我国短视频创作和新媒体数据分析人才的供给侧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短视频创作;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和4G技术的推动下,萌芽于2012年的短视频行业在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艾媒咨询2021年1月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短视频头部市场竞争状况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1408.3亿元,较2019年增长70%,用户规模达到7.22亿,较2019年增长15.2%[1]。伴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短视频相关领域人才需求大,大数据分析、短视频运营、短视频拍摄成为短视频领域的热门岗位。随着5G技术的持续发展,短视频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作为培养短视频人才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调整培养模式,以满足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一、短视频行业发展对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等技术驱动下的短视频行业,不断突破传统媒介传播方式,构建起社交化、视频化、交互的智能传播生态,也可认为网络传播正在进入“读频时代”。而短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要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需要结合传播学、计算机、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内容,注重培养具备短视频创作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具有以技术为主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和创意能力

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媒介传播方式极大地改写了现有传媒市场的版图和游戏规则,传统的媒介运作框架和盈利模式正在式微,催生了与这一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兴产业模式[2]。猎聘网2021年2月发布的《短视频领域就业大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短视频相关企业招聘职位相较于2019年增长67.10%,涉及的职位主要包括短视频研发技术类岗位、短视频内容运营、策划、编辑、拍摄、剪辑等[3]。而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短视频/直播行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三季度短视频招聘岗位中短视频运营的岗位占比将近三分之一,短视频策划、拍摄、剪辑岗位占比23.13%[4]。可见,在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短视频行业更青睐于不仅掌握新闻传播学科知识,还掌握短视频相关技术、经营管理等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此外,短视频行业是一个充满创意和创新的行业,这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善于学习、勇于创意的品质。

(二)具备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可视化操作能力

数据已经成为短视频行业乃至互联网生态的核心资源,无论是短视频内容的生产,还是分发机制,抑或是用户的消费模式,数据意味着短视频内容的呈现形式、用户画像、算法基准等[5]。短视频行业一方面利用数据进行短视频内容的策划、拍摄和创作,另一方面采集、利用用户的身份信息、兴趣、行为等数据,以实现个性化的短视频内容订制和推荐。具备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可视化操作能力成为短视频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和要求。猎聘网发布的《短视频领域就业大数据报告》显示,数据分析师位列短视频行业招聘的20个核心职能中的第12位[3]。此外,数据也成为短视频行业和机构进行精准营销的重要依据,其通过搜集数据进行用户行为画像,拓展广告营销和进行产品优化。可见,数据已经成为短视频时代的生产要素,处于人才需求端的短视频企业急需具备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的人才。

(三)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短视频的声画结合、分发渠道多元、互动性强等特征,改变了当今的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但无论媒体格局和短视频行业如何变化,短视频行业作为泛媒介行业所具有的价值取向不能改变。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媒体深化融合应“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6]。短视频在内容建设上应积极传播“正能量”,摒弃短视频内容为单纯追求流量曝光、迎合大众低级趣味、偏离主流价值观的视频。短视频行业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短视频内容在策划、拍摄、剪辑、发布的每个环节不仅是经济价值的实现过程,更是实现和传承“满足精神文化需要、传播主流意識”的社会价值传播的过程[7]。坚持短视频“正能量”价值观传播的理念要求短视频行业从业人员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主流价值观驾驭算法,减少低俗化、虚假类、色情类、暴力的视频内容传播,承担传播知识、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

二、短视频时代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方案及师资状况的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国内高校新媒体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能完全适应短视频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第一,理论课程和技术课程比例设置不均衡。国内高校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普遍重视新闻理论基础的培养而轻视相关技术课程。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研究人员在抽取国内“新闻传播”专业排名前30的“211工程”高校中的8所高校相关专业培养方案时发现,技术类课程学分最高的高校仅25分,约占总学分(167分)的15.6%,最低的12分,约占总学分(144)的8.3%[8]。第二,课程体系中短视频相关课程零散。国内多数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普遍开设视频拍摄、视频编辑、数据应用、新媒体数据分析等课程,但总体而言,课程设置偏重于新闻传播基础理论课程及文化修养类课程,系统涉及新媒体数据分析及短视频创作的课程较少且未形成体系或者模块,无法适应短视频行业发展趋势。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能满足短视频人才培养的需求

根据调查,国内多数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且以人文社科为主,具有新媒体、大数据分析、影视制作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师相对匮乏,能够完成短视频策划、拍摄、剪辑、市场运营的教师更少。此外,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的学历普遍以博士为主,虽然专业教师拥有相对较高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但是多数教师没有在短视频行业工作的经历,短视频策划拍摄的经验缺乏。部分专业教师对短视频产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并不深刻,甚至连短视频运营的整个流程都不了解,这无疑导致其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虽然不少高校会从短视频行业或者短视频培训机构引入兼职或全职教师,充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工作,但是比例相对较少。而引入的教师能否够将实践经验转化成理论传授给学生也是未知,甚至有些高校出现短视频的实践类课程直接由毫无业界经验的理论课教师代替上课的现象。

(三)学生面向市场化的实践能力水平低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属于实践应用型专业,对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但目前该专业的学生面向市场化的实践能力水平低下,主要原因除上述理论和技术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还存在以下原因。一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人才市场需求量的急剧扩大,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设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并扩大招生规模,截至2020年,国内共有231所高校设立该专业,但是多数高校并未配套建立相关实验室,学生日常课程实践实训课时难以保障。二是高校和实训基地距离较远,短视频人才需求地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一线及省会城市,相对的各大高校的实训基地主要集中于上述城市,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的意愿降低。三是学生日常课程缺乏进行能力实践的机会。学生日常实践实训主要以课程为导向,多数学生实践活动仅为完成日常的教学活动,课程结束意味着学生实训结束,这导致学生实践水平不足,未形成以项目为导向的常态化实践训练。

三、短视频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设立不到十年时间,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而近年来极其火热的短视频行业让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也向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科学规划短视频创作和大数据分析课程体系

为培养短视创作和大数据分析人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内容应设置为基础类、专业类、模块类课程。基础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新闻传播法规、人文社科知识、新媒体概论、传播学基础等。专业类课程包括媒介经营管理、新媒体用户分析、传播心理学、网络信息管理、新媒体与社会等。模块类课程主要围绕两个方向展开。一是短视创作方向,具体包括摄影基础、手机摄影技术、视频合成与剪辑、短视频脚本创作、微电影创作、直播短视频与网红经济。二是大数据分析方向,具体包括大数据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模型设计、新媒体数据分析等新媒体数据处理类相关课程。此外,高校应构建和完善校内实践教育环节,建立校企合作的短视频融合实验室和大数据实验室,对接短视频企业真实项目和仿真系统,让学生真正掌握短视频创作和大数据分析的全过程。

(二)多渠道提升短视频创作和大数据分析的师资力量

国内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一般不具备短视频创作和大数据分析的专业功底。因此,首先,高校要对现有教学团队进行短视频创作和大数据分析相关课程培训。其次,高校要多渠道提升专业师资力量,可将大数据分析课程设置成为公共基础课程,并协调计算机专业教师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讲授大数据分析相关课程。再次,高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引入双师教学模式,聘请短视频领域和大数据分析领域内的专家成为兼职教师或专业建设顾问,参与高校的培养方案制定和实际教学工作,而业界导师的授课模式可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例如讲座、在线直播、圆桌会议等。此外,高校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高校教师定期到短视频企业挂职实践机制,让专业教师熟悉短视频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运作流程,增强教师对短视频行业的感性认识。最后,国内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积极引进计算机、大数据、统计学、影视制作等专业人才,并在职称评定和项目经费建设上给予相应的保障。

(三)校企互动、产学研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优化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而短视频时代尤为强调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短视频创作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各高校需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合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和职业思维意识。高校可同短视频企业探索建立短视频产品开发联合实验室、新媒体大数据实验室、课程共建联合实验室、短视频实践实训基地,聘请资深短视频创作者、技术人员到高校授课,指导高校的短视频课程实践,打通理论和实践壁垒,培养具有创意能力的新媒体人才。另外,高校还应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的短视频创作和大数据分析实践技能培训模式,一方面指导和孵化大学生短视频自媒体创业;另一方面对接政府和社会资源,承接政府和企业相关短视频创作项目,以“项目制”构建学生的短视频创作和大数据分析实践教学体系。

(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短视频行业近年来出现的诸如版权纷争、网络诈骗、制假售假等乱象,原因之一在于短视频行业从业人员急功近利、缺乏正确价值观引导。短视频行业一直是国内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就业的重点领域。因此,该专业需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尤其是专业课建设应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背景相联系。为此,高校应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认知、课堂教学、课程实践、社团活动等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典籍、民间习俗、地方文化、红色文化、时代楷模等方面内容渗透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短视频特点渗透思政教育,利用短视频发掘和传播红色文化、时代楷模人物先进事迹等优秀文化,最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内化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具体实践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推动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結语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短视频产业发展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短视频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短视频类企业及相关高校必须在重视短视频所带来的行业变革基础上,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更好地培养适应短视频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艾媒网.短视频行业报告:202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抖音逐渐与快手拉开差距[EB/OL].(2021-01-28)[2021-07-21].https://www.iimedia.cn/c460/76765.html.

[2]李明德,刘婵君.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传媒,2017(21):17-18,20.

[3]猎聘网.猎聘发布《短视频领域就业大数据报告》[EB/OL].(2021-02-05)[2021-07-21].https://www.sohu.com/a/448939373_162522.

[4]杨桂芳.《2019年短视频/直播行业人才发展报告》发布[EB/OL].(2020-01-02)[2021-07-21].

http://henan.china.com.cn/news/2020-01/02/content_41019915.htm.

[5]张铮,陈雪薇.从“数据新闻”到“数据传播”—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数据转向及因应策略[J].中国编辑,2020(05):74-79.

[6]李飞雪,李涵.短视频化:新闻舆论引导新趋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7-22.

[7]沈忠杰.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探究[J].传媒论坛,2021(12):159-160.

[8]杨扬,张文忠.媒体融合视阈下高校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编辑学刊,2021(01):18-23.

猜你喜欢
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
大数据分析对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作用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力通信设备检修影响业务自动分析平台研究与应用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面向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传媒变局中的人口电视栏目困境与创新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