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一节有冲击力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2021-10-12 08:44相占萍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情境体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相占萍

摘要: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对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提升守法意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厌烦情绪或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怎样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广大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在课堂上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以及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等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教学策略

引言

本文提出的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感知力;设计教学问题则是通过问题的引导来让学生去思考、去总结知识点;而开展教学活动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當前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由于道德与法治知识较为抽象,加上部分教师的授课模式较为单一,课堂枯燥、无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心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去打扰其他学生学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这不利于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避免使用平淡的讲解模式,多融入一些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其次,学生存在难以理解的内容。虽然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特征,但是学生对很多知识多处于浅层理解状态,对深层次的知识难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只是将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次内涵。有的学生甚至不懂得遵守规则的意义,对知识的接受只是停留在背诵的层面。

最后,学生存在行为上的错误。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时,很多学生并不能将知识转化为日常的认知。有的学生会表现出如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怎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转化,而这才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立足学生实际提出的策略

(一)情境体验,深化认知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知识的重点,懂得相应的道理。这样的方式比小学生听教师讲枯燥的大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能让学生借助更加真实的模拟情景,有效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因此,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会为学生模拟相关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来学习相关知识[3]。

例如,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大多理解了课本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对安全问题提高重视。为此,笔者为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一名交通警察在马路上工作,大家来扮演课本中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和路人,其他同学来分析他们会有什么后果。”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扮演超载的司机,有的学生扮演闯红灯的路人,其他学生则说出这些学生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并说出这种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体会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再加上政治课程范围比较广泛,学生没有办法找到重点。老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可以立足于兴趣开展教学工作,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例如老师在讲解我们不乱扔这一节课程的时候,在课前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学生如果喜欢做游戏,老师就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了解课程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将教学目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积极学习课程内容。

(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学习道德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元素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可以通过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课程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集中精神,认真听讲。

三、教学反思

上述教学策略虽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和道德意识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教师还要重视自身素养的提升。在设计教学问题、情境创设及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有效整合课本中的知识。无论教学方式如何创新,课本永远是教师教学的根本,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素养的基石。

其次,教师要在应用多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教师只有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若教师只是追求对学生的教育,而脱离了实际,学生反而更加迷茫,难以明白教师的真正用意,并且很难掌握课本上的知识。

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在学生犯错或者思想出现偏差时,要给予对方一定的宽容,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这样才会给学生足够的信心,让其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虚心接受,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且能够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华兵.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现代交际,2019(21):206-207.

[2] 杨荣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9(29):26-28.

[3] 唐隽菁.浅探小学道德与法治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9(28):73-76.

[4] 吉海荣.用好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平衡之道[J].教学与管理,2019(20):53-55.

猜你喜欢
情境体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浅谈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