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二课堂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2021-10-12 14:51张慧娟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学生管理高校

摘要:第二课堂内容日益丰富,对大学生思想上的影响不断加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在锻炼提升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教育,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育人成效也愈发明显。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将自身专业背景结合第二课堂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清楚认识第二课堂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好价值引领,将第二课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在第二课堂的教育中,強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实现全方位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第二课堂;高校;学生管理

一、第二课堂的内涵及意义

(一)第二课堂的内涵

区别于第一课堂有明确教学计划、清晰教学体系和大纲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以外有计划、有目的、内容丰富且健康向上的教育实践活动。第二课堂以育人为宗旨,内容涵盖了思想引领、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实习实训、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心理辅导、党团课程及各类培训等。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第二课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对大学生价值引领,激发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发展动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

(一)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多元化的社会实践让学生能结合自身兴趣去选择实践类别,在兴趣的内在推动下,育人成效也更为显著。《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提到:“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2。”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仅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为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科技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高校的科技竞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在探索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相关领域知识的不断积累,学术研究能力逐步提升,也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拓展创新思维。

(三)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文学类、艺术类、科技类......社团丰富的类别决定了其活动的多样性。同学们在发挥自身特长的同时,还能结交到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样一个学生组织里面,大家自我组织、共同管理、平等交流,这种自我管理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激发他们内在价值和潜力,从而更好的进行自我教育。

(四)丰富的文体活动促进心理健康

篮球赛、运动会等充满活力的文体活动不仅能增进班级内部交流,也能促进不同专业、学院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学们不仅能体验活动本身的乐趣,还能了解不同专业的特色。文体活动能带动班级氛围,加强内部的情感连接,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利于在活动中建立更为良好的朋辈关系。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从人际交往中获得朋辈支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第二课堂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辅导员发挥学科背景优势助力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辅导员各有特色的学科背景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利用专业优势更系统、深入的开展思政教育。工科、艺术类等非思政专业的辅导员则在相应专业能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在学业、竞赛和就业规划等方面就能起到助力作用。因此,辅导员将自身学科优势结合第二课堂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能更好的提升育人成效。

(二)第二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剂

高校尤其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仅通过课堂上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培养出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要把理论学习通过第二课堂转化为实践认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在第二课堂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成果,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成为思政教育的强化剂。

(三)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强化学风建设

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过程中,随着沟通和互动的机会增多,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连接也会更加紧密,尤其是班级性的集体活动或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经过时间的沉淀就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良好的班级氛围更有助于学风建设,“小团体”变成了“大集体”,正向能量推动整个班级良好发展。第二课堂在提升班级凝聚力,强化学风建设上起到重要作用。

(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减少危机事件

第二课堂中丰富的文体活动能让学生积累更多正向情绪,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体育运动为例,大量研究表明:人在运动的过程中心理压力能得到有效释放,并且规律性的体育锻炼缓压效果最好。当积极、正向的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时,学生就能自我治愈,心理健康情况逐步改善,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的几率也就降低了。

(五)挖掘学生潜力,促进人才全方位培养

不同类别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能够凸显学生不同的优势和特点。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的过程加速了学生自我教育,不断积累经验让学生更快的成长起来。在拓宽眼界的同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也在逐步提升。第二课堂对于学生工作的指导性作用在于能通过这样的途径了解学生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而更清晰、准确的定位教育规划,推动人才的全方位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教育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是新时代人才培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高校应当更加重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融合,创新第二课堂教育形式与内容,鼓励辅导员教师利用自身专业背景优势融入第二课堂教育,提升育人成效。同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第二课堂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77

[3]邵东蕊.论如何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智库时代.2019

作者简介:

张慧娟(1993-),女,汉,四川宜宾,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校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学生管理高校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