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 马姗姗 周伟
◆摘 要: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的总体决策部署,落实大学生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的要求,高校的专业建设要改革创新,用新时代教育理念指导办学,提升大学生职业匹配度,保证人岗相适,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本文通过对吉林大学地学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研究,分析地学背景下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何提升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地学专业背景
根据国家有关统计,2020 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74 万,同比增长40 万。就业人数持续高涨,用人单位需求却连年降低,就业进程整体延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精中取优。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面临当前就业形势,加强地学背景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使得毕业生能更快适应自己身份的转变、适应工作岗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发挥高校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使毕业生能够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一、基本概念
(一)高质量就业
静丽贤于2021年提出构建三注重、三强化、三延伸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大学生职业胜任力,促进人岗提前预热,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王文提出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激发出更多新元素和新生态,以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廖志成提出要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提高人才输出的服务水平。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必须对接社会需求,充分考虑高质量就业。
(二)地学专业背景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学生。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部共包括五个学院,分别是: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工程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和新能源与环境学院。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网络的兴起,地学传统就业单位受到应届毕业生的关注逐年降低,就业单位往往是一人难求,反之,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据结合的地学就业单位正被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青睐。
二、高质量就业的特征
(一)毕业生满意度
毕业生对就业工作是否满意是影响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5],本文认为薪酬水平、工作时间、工作稳定性、学习培训、职业发展前景、社会保险待遇和工作出差程度是影响毕业生判断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评价满意度
是否高质量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社会的评价,本文从就业单位性质、国家政策导向项目参与情况和专业对口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高质量就业往往有着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三)雇主满意度
雇主对于毕业生的职业知识是否满意,职业能力是否满意,职业素养是否满意直接影响毕业生是不是高质量就业,只有第三方的认可才说明毕业生的就业价值。
三、传统地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学专业性强,所学知识大多与传统地学知识相关,导致以往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大多是各大设计院、勘察所、地质调查局等为主,但随着毕业生个性化发展,如今毕业生就业需求也朝着多方向、多元化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认识不全面,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多数毕业生能了解就业有关知识,但在实际找工作中,往往只关注简历的修改,而忽略面试技巧方面的培养,导致很多地学毕业生无法应聘到理想的就业单位。
(二)“校企合作”步调难以保持一致
传统专业知识已经赶不上时代的进步,如以前需要地质人一步一个脚印去探勘,现在只需要无人机或是卫星地图就能得到丰富的地质信息,学校不应该闭门造车,应该更积极主动的与企业方面进行沟通学习,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更好的服务社会。
(三)高校毕业生辅导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的就业知识讲解往往由学院的辅导员进行,缺少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进行授课,导致毕业生往往缺少专业的、系统化的学习,毕业生对应聘技巧的学习大多通过网络或是朋友的辅导。
四、结合人才培养提高高质量就业的路径
(一)创设有意义的就业文化
当前大学本科生往往慢就业、懒就业,大多数本科生到就业季时准备考取研究生,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盲目跟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准备考研,导致很多学生错过应聘单位较多的秋季招聘。为了保障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可以提前准备丰富多样的就业活动,打造就业文化,只有找到合适自身的毕业去向才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所在。
(二)三全育人下的就业质量提升
通过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育人,以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就业工作不再是辅导员或是班主任单方面的工作,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三全育人,让毕业生可以获得更多、实用性更强的就业知识,将会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地学专业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研究,得出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毕业生满意度、社会评价满意度和雇主满意度。通过分析传统地学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就业质量的举措,对新时代地学专业的建设与地学毕业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静丽贤,吴尚卓,王佳雯.培养大学生职业胜任力 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J].科技风,2021(10):141-143.
[2]王文.数字经济时代下工业智能化促进了高质量就业吗[J].经济学家,2020(04):89-98.
[3]廖志成. 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讨[J]. 教育评论, 2005(03):31-34.
[4]代洪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9(01):30-32.
[5]陈成文, 周静雅. 论高质量就业的评价指标体系[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 000(007):37-43.
作者简介
赵强(1994.05-),男,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成果,课题名称:基千AHP方法构建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吉林大学地学部为例,项目批准号:JY2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