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小青 樊小明
◆摘 要: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以草原为家,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游牧文化,在辽阔的草原上,形成了热情好客、光明、善良、淳朴的性格。蒙古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勤劳勇敢的优秀民族精神。内蒙古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风格而闻名于中国。在进行内蒙古民族文化汉英翻译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方法和方法。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汉译英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习俗,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和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举办,内蒙古地区特色民族文化开始在全国传播。蒙古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区大不相同,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也更大。因此,有必要在翻译过程中保持谨慎,在翻译不清楚的词汇时要更加谨慎。
一、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的汉译英
(一)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特色
从历史上讲,蒙古始终与少数民族为邻。蒙古的文化发展将临湖、匈奴和中国内陆的文化进行融合和吸收,并发展出它独特的文化风貌。蒙古像北部游牧民迁移一样,其独特的生产性生活方式和文化也造就了蒙古人的特色。内蒙古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都远远落后,其政治是建立在部落基础上的,这导致了民族文化和其他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秦国在灭掉其他六国后统一了全国,内蒙古的某些地区也处于秦朝的统治之下,使内蒙古地区与中原文化的开始了融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游牧和农业特色的民族文化。
(二)民族文化的汉译英过程
在中国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的汉英翻译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对词汇的理解不到位、对词汇的表达不到位、以及翻译人员对蒙古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不足。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是直接翻译的方法,不能完全适当地表达正确的语义。在汉语中,有许多词需用运用隐喻、拟人等特殊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它们晦涩的意思,如果直接进行翻译,则无法准确表达其含义。为了传达蒙古民族文化的内涵,直译的话应该结合混合使用的词类在翻译的过程中,以减少冗余的文字,在充分明确的前提下实现准确的翻译。
二、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问题探析
(一)内蒙古地区与国外宗教信仰的差异
内蒙古地区与西方的宗教信仰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蒙古族人最早信仰的是萨满教。在元朝,佛教在蒙古部落中传播开来。蒙古族信奉的是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的一支。西藏人称呼僧侣为喇嘛,因此也叫喇嘛教,元朝宫廷贵族大都信奉喇嘛教,民间信奉萨满教为多。而西方国家大多是基督教徒,蒙古族宗教信仰和文化氛围跟国外截然不同。当翻译存有宗教信仰时,因信仰差异而引起的问题会比较明显。例如,英语口语中的“天”一般翻译为“Oh my god”,如果在文章中把“god”翻译成“神”,就是直译错误的典型例子。由于蒙古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问题,英语中有很多词汇在翻译过程中难以找到准确的定位,如佛教文化中的“死亡”,在英语词汇中没有精确的对等,只能翻译为“Devil”也就是“魔鬼”,这种翻译就不是特别准确,但是可以这样翻译。
(二)内蒙古地区与国外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文化元素的核心内容。不同的文化环境形成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人们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蒙古族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尊老爱幼”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也得以弘扬和传承。西方文化对“老人”一詞非常敏感,特别是乘坐在公共交通中给老人让座,忌讳称老人为“old people”,把老人称为“senior citizen”以示尊敬。英汉翻译的过程需要注意中西文化的不同,比如“老、弱、疾病或残疾,育龄座椅”英译为“courtesy seats”,中文解释“优待座位”,如果直译“老、弱、疾病或残疾,育龄座椅”为“老人座椅”,外国人会误解这个翻译,认为带有歧视的意味,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三)内蒙古地区与国外审美取向和审美方式的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下,人们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内蒙古地区的一些专业术语富有民族特色,如蒙古族服装“德勒”、“特尔力格”“苏黑”、“宝力嘎日”等等,如蒙古民歌“诺恩吉亚”、“达那巴拉”、“嘎达梅林”等等,这些专业术语是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汉译英翻译过程中的难点。“答忽”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土族服饰,是一件无领无袖的半长上衣,前后左右开衩。在翻译过程中没有“答忽”对应的专业名词,可以在遵循科学和美学原则的基础上,选择英语中的“vest”与“答忽”对应,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三、蒙古族文化汉译英的创新方式
随着我国民族文化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译者的翻译水平也应得到提高。蒙古族文化汉译英方式的创新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融合蒙古地区与国外文化信仰。内蒙古地区与国外文化信仰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进行不同文化的翻译,这有助于增强西方学者对内蒙古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亲近感。
第二,统一内蒙古地区与国外的翻译标准。内蒙古地区主要是草原游牧文化,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内蒙古的文化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地传播内蒙古地区的特色民族文化,有必要提出翻译标准的创新思路。
第三,结合内蒙古地区和国外其他国家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方式。尽管审美取向和审美方式对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汉译英不会产生影响,但其差异性会使国外对蒙古族文化的欣赏度降低。但是,无论审美取向和审美方式的差异有多大,只要立足于蒙古文化的根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四、结语
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文化具有其独特性,翻译工作者对其有趣的社会风尚进行了研究,发现传统的翻译思维方式的不足之处。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翻译过程,对其提出了更高的翻译要求,同时也为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汉译英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林杨.茶文化视域下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的汉译英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10):396.
[2]李鑫宇.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传承民族文化的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7(14):143.
[3]肖唐金,肖志鹏.叙事视角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汉译英:理论与实践[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