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 要: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继承和弘扬精华文化、摒弃和抵制糟粕文化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学龄前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根据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筛选适合他们接受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传授。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学前教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发展中更加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学前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中,这是学前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1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扩充知识储备的过程,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接触相对较多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对于幼儿而言都是有益且会对幼儿未来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化,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吸取这些有益的知识,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幼儿在面对不同的传统文化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提高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记忆力的增强和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来提高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
2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的策略分析
2.1借助民间游戏,体会文化内涵
喜爱游戏,是幼儿的本性。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教学之中不仅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培育幼儿的规则意识,还可以带领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传统文化呈现形式的多样。踢毽子、跳房子、翻花绳等常见的民间游戏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开展这些游戏时,教师可以对于幼儿加以适当的引领,使他们认识到游戏背后的文化传承。例如,在组织幼儿踢毽子前,笔者会首先向幼儿讲述毽子的来源与传承故事。“小朋友们,今天带领大家来开展一项新的体育活动——踢毽子,相信大家对于这一活动都不陌生,可是大家知道吗,在你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时代,那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这项活动了,盛行于隋唐年代的踢毽子距今已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借助如此简易的材料,我们在任何场地都可以以多样的方式来开展这项运动,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借助于教师的讲解,幼儿了解到了一个简单的游戏背后尽然隐藏着这么多的故事,大家纷纷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2.2开展生活化教学
幼儿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相对较弱的,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就会增加幼儿对于学习的厌恶程度,进而导致幼儿对学习敬而远之,不愿意再学习。为了更好地避免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就需要让幼儿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幼儿通过对实际生活的切身感受来学习教学内容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传授的传统文化,例如,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一直以来都是文人骚客十分珍视的规范,如何将这些传递给幼儿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例如,儒家十分倡导的“礼”就是十分困难的一个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遵守秩序、听从安排等生活细节让幼儿明白什么叫“礼”、为什么要守“禮”、守“礼”有哪些好处,对于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从生活出发着手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幼儿的理解,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幼儿的应用能力。应用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幼儿对于教学内容都无法理解,那么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
2.3走进中国节气,观察雨雪冷暖
上古先民观斗转星移,立杆而测影。随着我国农耕文明的不断进步,综合时候、物候、气候的变化,二十四节气逐渐形成和完善,悠久的民族智慧与历史文化得以诠释。寒来暑往,四季更迭。清明、谷雨、芒种、白露……幼儿因年龄较小无法理解各个节气的变化,教师可以在所处节气里开展相关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二十四节气的立体化、形象化教育。首先,向幼儿传授节气知识。例如:冬至,这一天是太阳南行的极致,它标志着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夏至,这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它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标志着开始进入炎热的天气。对于幼儿来说,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内容晦涩难懂,但若采用通俗的讲法,也能让幼儿形成初步的认知。教师可以寻找相应的节气故事,通过生动的内容描述将知识具象化,加深幼儿对节气知识的喜爱与了解。其次,组织与节气相关的风俗活动。例如:春分的传统“竖蛋”游戏活动。在我国古代,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人们纷纷在春分这一天开展“竖蛋”活动。教师可以将这个活动引入春分教学活动之中,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动脑筋想办法,借助各种辅助材料将鸡蛋竖起来。这种活动还可以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让幼儿对鸡蛋进行设计装饰。也可以结合体育活动开展踏青游春,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传承节气文化。
2.4提高幼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幼儿教师是受过专业教育的具有指导和培育幼儿各项技能的职业性教师,具有音乐、舞蹈、绘画等素养;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因而因材施教;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但是幼儿教师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提高技能,在学前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教育功能了解甚微,由此造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教育在整个学前教育体系中的缺失。教育专家指出:“没有质量或低质量的教育,是愧对儿童、家长和政府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很多人尤其是教师做出艰巨的努力。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师,最关键的支撑是教师。
3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历经时间的考验和岁月的打磨。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幼儿的人文情怀,培育幼儿的爱国情怀,还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为此幼儿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于课堂活动中,通过精心选择适合幼儿学龄特点的教学内容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丰富教学手段和开展生活化教学加深幼儿的理解,让幼儿在课堂活动中不断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尚聪.学前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天津教育,2020(28):102-103.
[2]谭乐园,高艳霞,邓如清.学前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课程实践[J].高教学刊,2020(28):75-77+81.
[3]薛凤.探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