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2021-10-12 03:50曲桐昕
新长征·党建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培育人才农业

曲桐昕

当前,正值“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較为突出,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因此,要推动乡村人才建设,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坚持五项原则,破解人才供求矛盾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要坚持五项原则。

一是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

二是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全方位培养各类人才,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才,实施差别化政策措施。

三是多元主体、分工配合。推动政府、培训机构、企业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乡村人才培养。

四是广招英才、高效用才。拓宽乡村人才来源,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条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

五是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

把握重点领域,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人才类型多样、构成复杂,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加快培养以下五类人才。

一是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

二是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壮大新一代乡村企业家队伍。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加快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载体及师资、标准、认证体系。培育乡村工匠,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实施劳务输出品牌计划,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

三是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教师方面,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实行职称评审方面的特殊政策,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乡村卫生健康人才方面,明确人员编制、人才招聘、人才激励等方面政策,加强乡村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待遇,鼓励免费定向培养一批源于本乡本土的大学生乡村医生。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方面,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人才下乡服务,完善专业人才扶持政策。乡村规划建设人才方面,支持熟悉乡村的规划建设人才参与乡村规划建设,实施乡村本土建设人才培育工程。

四是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加强乡镇党政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实行乡镇编制专编专用,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以及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公务员考录政策。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和村“两委”成员资格联审机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进一步加强选调生工作,鼓励各地多渠道招录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扩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吸引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专业服务,引导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入乡人员参与社区服务。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农村经营管理队伍,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加强农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力量下沉,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

五是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加快培养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推进农业农村科研杰出人才培养,加快培育一批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强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加强农业企业科技人才培养。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推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加快培养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拓宽科技特派员来源渠道,完善优化科技特派员扶持激励政策。

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乡村人才培养的主体多元,涉及面广。要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着力推动形成乡村人才培养的工作合力。

一是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深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引导综合性高校拓宽农业传统学科专业边界,增设涉农学科专业。加强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建设,加大涉农专业招生支持力度。加强农林高校网络培训教育资源共享,打造实用精品培训课程体系。

二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农村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采取校企合作、政府划拨、整合资源等方式建设一批实习实训基地。支持职业院校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培养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农村“两后生”进行技能培训。鼓励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留守妇女等报考高职院校。

三是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养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发挥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分类分级开展“三农”干部培训。以县级党校(行政学校)为主体,加强对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基层团组织书记等乡村干部队伍的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模式,将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教育资源延伸覆盖至村和社区。

四是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培训机构作用。支持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加强对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培养,推动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投入机制,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按规定列入各级预算,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五是支持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引导农业企业建设实训基地,推动和培训农民应用新技术。鼓励农业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打造乡村人才孵化基地。支持农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    文

猜你喜欢
培育人才农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