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敏
【关键词】高层支持;数字化能力;企业竞争力;资源基础理论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9-0021-03
0 引言
中山制造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建立了具有竞争力的OEM/ODM产业基础。但是,随着传统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及国际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加之移动互联时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市场特征和需求发生改变,导致中山制造业的整体优势不断丧失。为了顺应这种变化,抓住移动互联发展给制造业带来的机遇,制造企业必须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培养和夯实数字化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营销渠道创新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
相关文献指出,制造企业数字化能力已构成企业核心资源,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数字化能力和企业的发展策略适度配合会正向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中山优势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高层支持、企业数字化能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山制造企业通过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提供有益借鉴。
1 研究假设
所谓数字化能力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数字工具与数据能力重塑产品、服务的各个环节,降低与用户之间的摩擦,提升用户价值以实现业务目标的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涉及范围很广,既包括信息系统的建设、整合和使用,也涵盖企业员工对数字技术掌握和使用的能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和各项配套政策制度,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前提[1]。Lin(2006)认为在数字化浪潮中,高层管理者不仅要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进行合适定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营造包容、分享、勇于尝试和不断进取的企业文化[2]。此外,企业高层对数字技术的重视,能消除企业内部员工可能出现的对新生事物的抗拒情绪,激发员工自觉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以提升工作技能[3]。因此推论如下假设。
H1:高层支持对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有正向影响。
H1-1:企业文化对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有正向影响。
H1-2:高层对数字技术的重视对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有正向影响。
Sethi(1994)认为数字化能力有助于企业以低成本生产出能与竞争者抗衡的产品,通过企业流程的改善,使企业经营管理进入全面低成本状态[4]。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和集成,除了能提升单个部门的工作效率,还能消除各部门因数据无法共享而形成的“信息孤岛”,实现各部门之间以市场为导向的快速联动反应能力;此外,能改进和强化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提升各部门的管理效率及协作能力。因此,本研究推论如下假设。
H2:数字化能力对企业各部门能力的提升有正向影响。
H2-1:数字系统基础建设完善程度对各部门能力的提升有正向影响。
H2-3:数字化系统集成程度对各部门能力的提升有正向影响。
唐德才(2008)认为竞争力是一种在现实中持续不断追求进步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企业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中[5]。唐红祥等人(2019)认为数字技术从竞争基础、竞争方式和竞争环境3个方面对企业竞争力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6]。Wilden等人(2015)在对228家澳大利亚大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企业内外部政策资源可以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并在企业绩效上有所体现[7]。因此,本研究推论如下假设。
H2-2:数字化管理政策对各部门能力的提升有正向有影响。
余东华(2019)认为数字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从企业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和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影响企业竞争力[8]。李松等人(2013)认为移动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力的塑造应从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危机管理和产品开发管理等方面塑造[9]。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在设计和生产部门的应用,能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以适应移动互联时代“少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满足消费市场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本研究推论如下假设。
H3:企业数字化能力对企业竞争力有影响。
H3-1:营销部门数字化能力对企业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H3-2:研发部门数字化能力对企业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H3-3:制造部门数字化能力对企业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H3-4:管理部门数字化能力对企业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根据以上架设,本研究以资源基础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企业高层支持、数字化运营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性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选择
本研究以中山制造业中的优势传统产业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灯饰、LED光源、小家电、锁具及游乐设施行业中的130余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首先通过文献的探讨,确定相关构面及题项后完成问卷初稿。然后通过对问卷进行前测以评估问卷题项的清晰程度,并再次修订问卷以改善问卷质量。调查方式以滚雪球抽样方式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103份。
2.2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采用SPSS22.0对量表信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Cronbachs α值均大于0.7,說明本问卷题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MO值为0.873,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6 918.317,P=0.000,说明测量模型适合做因子分析。进一步做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显示Cronbachs α、CR及AVE检验结果分别大于设定值0.7、0.7、0.5(见表1),显示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足够的收敛效度。
区分效度的检验可以通过比较各因子AVE的算术平方根是否大于它与其他因子的相关系数。由表1可知各因子AVE的算术平方根均大于变量与其他因子的相关系数,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2.3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文化对于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具有正相关但不显著(t=0.141,Sig.=0.052>0.05);企业对数字技术重视程度与提升数字化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t=0.607,Sig.=0.000<0.05);方差膨胀系数VIF值=1.497<10,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见表2)。因此,其变量间的回归关系可表示如下:
数字化能力=25.395+0.393×企业文化+1.849×数字技术的重视程度
數字系统建设完整度对各部门工作支持有正相关性但不显著(t=1.989,Sig.=0.057>0.05);数字化管理政策对各部门工作支持具有正相关性与显著性(t=4.309,Sig.=0.00<0.05);数字系统整合程度对各部门支持具有正相关性与显著性(t=0.184,Sig.=0.004<0.05);方差膨胀系数VIF值=2.608<10,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见表3)。因此,其变量间的回归关系可并表示如下:
数字技术对各部门的支持=13.741+1.111 1×数字系统建设完整度+1.251×数字化管理政策+0.100×数字系统整合程度
营销部门数字化能力与企业竞争力具有正向关系但不显著(t=3.216,Sig.=0.057>0.05);研发部门数字化能力与企业竞争力具有正相关系但不显著(t=1.554,Sig.=1.22>0.05);制造部门数字化能力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正向关系且影响显著(t=-0.832,Sig.=0.003<0.05);管理部门数字化能力与企业竞争力具有正相关性且影响显著(t=2.664,Sig.=0.009<0.05);方差膨胀系数VIF值=2.934<10,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见表4)。因此,变量间的回归关系可表示如下。
企业竞争力=3.232+0.024×营销部门数字化能力+0.033×研发部数字化能力+(-0.019)×制造部数字化能力+0.054×管理部数字化能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1)高层支持对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有正向影响;相对于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高层对数字技术的重视程度更能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
(2)企业数字化能力各构面均对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有正向影响。其中,数字化管理政策和企业数字系统集成度对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影响最大。
(3)企业各部门数字化能力提升对企业竞争力均产生正向影响,但营销部门和研发部门数字化能力的提升对企业竞争力影响不显著。
3.2 对策建议
(1)企业高层对数字技术的认识和掌握能力的高低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加强学习和深造,掌握数字技术相关知识及其最新的行业应用。
(2)制造企业需要审视数字技术对自身产业结构造成的影响及产业边界的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数字化转型策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企业数字化能力,保证数字化转型的顺利推进。
(3)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因此,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以关注客户价值,树立以实现客户价值为本的理念,并以此推动数字技术在各部门的应用。
(4)企业应重点引进和培养数字化营销人才和研发人才,提升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充分利用自媒体和社交网络进行产品营销活动;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创新现有产品,扩展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以“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方式满足市场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1]张伟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30-32.
[2]Lin H.Interorganiz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planning effectiveness for internet-based interor ganizational systems[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6,43(4):423-433.
[3]贺立军,王云峰,赵钊.企业高管支持及其对信息化绩效的影响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39(1):84-87.
[4]Sethi Vijay,King,William R.Development of mea-sures to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rovides competitive advantage[J].Management science,1994,40(12):1601-1627.
[5]唐德才,徐斌.中国区域制造业可持续竞争力模型——基于Panel Date的实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9):39-41.
[6]唐红祥,张祥祯,吴艳,等.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2):128-142.
[7]Wilden R,Gudergan S P.The impact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on operational marketing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5,43(2):181-199.
[8]余东华.新工业革命时代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2019(2):88-100.
[9]李松,董沙沙,周佳.基于信息化的生产企业竞争力成长模型[J].情报科学,2013,31(2):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