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
【关键词】产业转移;成果转化;承接;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1;F27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9-0001-04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2014年11月3日由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由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昆山、江阴、武进、镇江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组成,其战略定位是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2020年,南通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 036.31亿元、增长4.7%,顺利跨入“万亿俱乐部”,位列全国城市排名第21位。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后,南通如何在更高的起点上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尤为重要。为此,南通要积极主动跨江融入苏南,加强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紧密合作,加快承接其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保持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 南通承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的现有基础
一是日益便捷的过江通道,为承接提供了应有交通条件。南通以前有长江阻隔,与苏南交通不便,影响了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随着苏通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通车运营,极大地缩短了苏南与南通的时空距离,两地人员往返更为快捷,货物流通更为通畅,南通从此形成空前的地理位置优势,势必成为上海、苏南相关产业向北转移的轴带,可形成较为强大的产业发展轴,有力带动南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是“3+3”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为承接提供强劲的产业基础支撑。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南通“3+3”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船舶海工产业,占全国海洋工程市场1/3的份额,拥有多个全国、全球首制海工产品,是海工与船舶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集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作为“全国纺织之乡”,高端纺织产业,建成中国叠石桥市场指数发布中心,现代家纺跻身世界三大家纺产品集散中心;电子信息产业,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材料、光通信等领域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智能装备产业,形成五轴数控机床制造、自动控制机器人制造、自动数控包装机械制造、食品冷链智能加工装备制造、智能电网装备、装备核心部件制造及大型建材机械制造等门类企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形成新型合成材料、纳米材料、磁性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输变电设备和风电整机及配套、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发展势头强劲。
三是各类产业园区初具规模与水平,为承接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承载区。目前,南通有6个国家级园区、9个省级园区,还有各类国际国内合作园区。从空间分布看,园区在南通市、县、区均有分布,沿江沿海沿通道展开,呈现江海联动、陆海统筹发展的格局。拥有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通综合保税区、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国家级园区;省级园区包括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如东经济开发区、港闸经济开发区、崇川经济开发区、启东经济开发区、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南通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些园区将为承接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提供充分的区域及配套条件。
四是龙头企业重视研发叠加成功管理,有能力保障承接项目落地生效。南通产业龙头企业技术研究投入大,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所在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为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相关产业合作促进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南通富士通晶圆级封装(WLP)技术国际先进,打破国外高端先进封装技术封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鑫缘集团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天然彩色蚕茧的饲育、收烘、缫丝、织造及精练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并形成国家标准,在天然彩色桑蚕茧丝产品的开发利用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建成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海缆动员中心,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18项,形成25项高新技术产品,主持2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参与5项国家标准和6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在我国深海光电传输领域创造了25项全国第一或唯一。南通中远船务公司研发的世界首座超深水圆筒型海洋钻探储油平台,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南通神马的输变电复合绝缘子和新型复合杆塔,使我国在超(特)高压电站外绝缘领域由追赶者变成全球领跑者。
2 制约承接效应的影响因素
2.1 人力资源制约
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需要大批的技术、技能与管理人才等[1]。吸引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最新科技成果来南通转移转化,需要大批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家、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善于进行市场开拓的营销人才、训练有素的产业技能型人才、为科技成果项目产业化所在企业提供顺畅快捷高效物流服务的物流设计与管理人才等人力资源。南通目前最缺的是技術研发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熟练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2.2 资金条件制约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而言,依靠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生产,其资金投入与传统产业相比要大得多。承接苏南自主创新区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需要政府、企业、银行、投资人等共同发力,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科技成果的前期研发需要投入资金,企业从高校科研院所购买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需要资金,科技成果产业化中企业需要投入资金采购材料、招聘员工、购置设备或进行技术改造,由此可见,资金覆盖整个产业链与创新链。目前,南通企业融资方式单一,所需生产经营资金主要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提供,有些科技创新企业伴随少量的财政拨款、政策性借款,缺乏大规模的风险投资资金和创业投资资金的介入。
2.3 体制机制制约
提高承接效应,需要两地形成协同运行机制。对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吸收创新成果并将其产业化,建设南通产业化承载区,促进南通产业创新,这需要两地运行良好的体制机制。当前,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如下:存在行政区划壁垒,两市未建立高效统一的创新机制,难以形成协同互补的创新效应;缺乏科研人员和成果产业化的激励机制,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单位性质与运行机制不同,导致“产学研”结合难以紧密。这些都会导致产业创新发展机会的错失。
2.4 产业配套与融合能力制约
为转移来南通的产业提供上下游配套,形成融合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承接效应。过于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往往是园区招商引资最好的手段,但是也有不少园区因此形成依靠优惠政策招商的路径依赖,造成不少产业园区重外部优惠政策、轻内生动力培育[2]。当前,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很多企业对产业园区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除了希望在产业园区设置厂房,还有融资需求、产业配套需求、技术研发需求等需要满足,这要比单纯的优惠政策更被企业看重。
3 承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思路
以现有园区为基础,与苏南共建跨江合作园区,以“3+3”产业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以战略型新兴产业为方向,布局沿江科创带、沿海经济带,打造融资顺畅、政策优惠、物流快捷、功能完备、设施齐全、宜业宜居、创业创富的南通承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承载区,使其成为苏南在南通的产业延伸区。发挥政府、园区、行业、企业各自作用,搭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承接平台,有效承接苏南优势产业扩充型转移与成果转化,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步伐,有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4 南通承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路径
4.1 搭建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承接平台,实施精准化承接
为提高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的供需匹配度,应搭建南通与苏南两地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承接平台,旨在围绕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广泛征集、归类汇总南通园区、企业需求,开展主体化、专业化、小规模、多批次的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洽谈,细化对接内容与项目。这一平台可兼顾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线上可构建由市经信委、科技、商务、人力、财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参与组建的南通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与科技成果供需对接网络服务平台,突出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分类、检索、交互与实时发布功能,打通产业与园区、成果与企业、智力与资本的对接通道。为取得更多、更详尽的南通产业、技术需求信息,可开展线下招商、科技成果等信息收集,利用园区招商信息发布,发挥市科协收集相关技术开发课题的作用,利用园区科协、企业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等网络收集企业技术难题及其产品研发需求。由市商务局、经信委、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定期举办两地产业、技术成果供需的综合或专题现场洽谈会,实现精准化对接。
4.2 利用各园区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承接
承接苏南自主创新区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应立足南通现有园区,以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为基础,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建设跨江合作“区中园”,将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的承载区,分析各类园区比较优势,依据各自产业发展定位及其产业链技术需求,体现差异化承接的要求。从空间分布看,园区在南通市、县、区均有分布,沿江沿海沿通道展开,呈现江海联动、陆海统筹发展的格局。苏锡通新科技产业园由原苏通产业园与锡通产业园合并运营而成,与苏州、无锡两地经济园区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不少成功案例,应继续推动它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深度合作,将其打造成南通市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的示范承载区与合作区。与此同时,动员其他园区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内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等,本著价值共创、共生共融之原则,主动与苏南自主创新区交流接洽对接,积极承接苏南人才、技术、资本、管理溢出,增强两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作配套能力,保持供应链的稳定性。
4.3 壮大南通市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产业融合化承接
依据南通市委提出的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与苏南的产业协同、配套与融合,以“3+3”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围绕补链、强链、延链,有针对性地引进配套协作生产经营项目,实施产业融合化承接,更好地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强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协同创新与集成创新,积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断提升南通市特色产业创新水平。对此,应紧扣工业总量、质量“双高”和规模、效益“双升”之目标,聚焦“3+3”产业领域,大力开展产业创新与提质增效。与苏南跨江融合,合作共赢,充分利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技术成果,创新发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三大重点支柱产业,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培育发展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新兴产业,构筑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南通产业创新力与竞争力。
4.4 突出企业承接主体地位,实施个性化承接
在承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过程中,应突出南通市各类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满足各类企业技术需求、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保持供应链稳定为目标,将企业作为承接的支点,发挥企业家作用,实施个性化承接。南通企业应结合各自生产经营特点,加强与苏南自主创新区企业交流合作,互利共赢,一方面从供应链角度,寻找合作伙伴,加强协作配套,实现跨江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应紧盯行业最新技术前沿,与苏南有技术实力的企业进行对接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或承接其技术成果转化,推动自身规模上水平、技术上层次、效益上台阶。对于南通市产业龙头型链主企业,做好强链工作,应主动与苏南上下游企业开展业务与技术合作,依靠自身市场影响力,招引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企业来南通落户,以此降低运输仓储等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效益与稳定性。对于南通市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瞄准、借力、服务苏南自主创新区链主企业,主动加入所在供应链,寻求细分领域的合作及技术成果的转化,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见成效。
4.5 加快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实施产业整体化承接
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将其打造成江苏新出海口这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培育发展江苏新增长极,接轨服务上海的重大决策,是中国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后备资源,能够推动长三角港口协同发展,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港口群。放眼全球,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呈现出产业、创新资源双集聚之特点,表现出不俗的发展势头。通州湾开发建设应遵循“以港兴产、港产联动”的发展规律,发挥“深水港口+产业腹地”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建设沿海临港高端绿色产业基地,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南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力招引、承接苏南相关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项目,实施产业整体化承接,拓展承接新空间。在布局临港产业上,一要引培临港特色产业。依托土地资源和腹地空间优势,招引适合大进大出的产业实体,注重选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临港型产业。二要重视生态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行绿色发展负面清单制度,强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实现产业与环境和谐共生。
4.6 发挥中创区引领作用,实施创新化承接
中央创新区作为南通建设创新之都的“点睛”之作,是“未来南通城市核心和经济增长极”期待的区域,也是吸引大院大所、企业地区总部、科技和人才资源集聚、提高区域创新浓度的南通版“科创特区”。将中创区建设成全市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以超一流营商环境,集聚市内外创新资源,发挥中创区的创新引领作用,将其打造成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协作区与科技成果转化区,开展南通苏南两地有关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实施创新化承接,增强产业及科技成果承接的后续发展动能。结合南通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借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大院大所、行业头部企业的科技力量,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难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产业、探索新业态、形成新模式。
5 承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5.1 建立产业承接专项基金,引导优质项目落户南通
设立由政府主导的南通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按照“强产业、稳供应、重转化”的原则,专款用于承接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转移项目,支持承接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项目,鼓励企业承接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等,通过基金投入,引导支持最新产业及其成果在南通落地生根、早出效益。发挥该基金的引领和杠杆作用,吸引社会民间资本投向产业承接与成果转化项目,合理配置技术、人才、资本、土地等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3]。对于小微企业向高校科研院所购买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可申领科技创新券,给予财政补助;为发挥院士工作站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与咨询作用,给予其活动经费补助;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等。
5.2 加强承接金融服务,满足项目融资需求
在承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中,金融机构应积极为项目方开展资金融通,保证承接资金及时发放到位。为此,一要及时发布产业承接及成果转化信息,组织好承接项目资金供求对接会。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银企专场对接会,园区或企业向银行重点介绍承接项目情况特别是有关市场前景分析,回答银行关注的项目成长性及资金安全等问题,银行向企业提供信贷产品及其发放条件、利率、期限、要求等详情。这样可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的无缝对接,在充分洽商后签订融资协议,由银行核定授信额度。二要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承接项目。三要引进科技银行、科技小贷、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各类科技金融机构,全面开展投贷联动、科技保险、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服务。
5.3 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承接软硬环境
承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需要解决用地、用电、用人、用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大多数都有时间要求,有着急、难、紧的特点,这就倒逼政府及其部门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能。加快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实现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的协同管理与服务,提供“不见面审批,无缺陷服务”,真正做到有关承接事项一网办一次办。对重大产业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更应改进作风,简化手续,靠前服务,督查督办。在提供一流亲商富商营商软环境的同时,还应增加南通过江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北沿江高铁、江海快线、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让南通更好通,赋能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
5.4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保障承接所需人力资源
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并升级各项人才政策,培育有实力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引進和激励,增强人才在南通创新创业的成就感、归属感与荣誉感,集聚一大批“双创”人才,为承接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提供人才支撑。首先,实施高层次人才招引工程。围绕重点产业的前沿、核心、关键技术需求,大力引进一批能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双创”领军人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注重吸引南通籍毕业生回乡就业。其次,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选拔培养各类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优秀专业技术骨干,提高其研发能力。加强企业家培育和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南通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的机会,鼓励企业与南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双主体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最后,实施人才服务工程。优化人才任用、评价、激励和流动机制,协调解决住房、就医、保险、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现实问题,提供全天候暖心服务。
总之,南通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依托现有园区及其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承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能级提升,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为新时代南通经济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参 考 文 献
[1]童峰.江苏南北产业转移的现状和对策的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1(9):89-92.
[2]李成实.关于加快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湘南湘西示范区的实践[J].科技与产业,2020(2):121-124.
[3]张丹.沧州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现状与对策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