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与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育人功能优化
——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2021-10-12 03:31杨栎模
文教资料 2021年19期
关键词:支委全员三全育人

杨栎模

(安徽工程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当前,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将党建和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高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亟须关切的关键问题。为提升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育人优势,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生活的育人效果,笔者经过前期的精心策划和调研,通过问卷形式对安徽工程大学在校本科生党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为有效探索“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育人功能的优化路径,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一、调研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安徽工程大学本科生学生党员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34份。问卷调查了334名本科生党员,调查对象(见表1)年级情况以高年级为主,大学二年级学生占比15.87%,大学三年级学生占比41.32%,大学四年级学生占比42.81%。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情况:工学占比42.81%,管理学占比30.84%,经济学占比5.99%,理学占比6.89%,艺术学占比7.49%,法学占比5.99%。需要说明的是,安徽工程大学是工科院校,工学人数较多,经济学、理学、艺术学、法学人数较少,样本比例基本符合学校本科生党员人数分布情况。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本科生党支部育人的全员参与度、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具体实施情况。

表1 调研样本基本情况统计表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育人现状

本次问卷通过对学校12个学院部分本科生党支部进行调查,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同时结合学校基层学生党支部育人的实际,发现安徽工程大学基层学生党支部在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功能发挥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基层学生党组织全员育人参与度和作用发挥度不够

问卷调查中,学生党员对所在支部育人功能发挥总体满意度占74.25%。原因首先在于,负责本科生党支部参与育人工作的主要是学生党支部书记、支委委员、辅导员,全员育人参与度不足,削弱了育人成效。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繁杂、事务繁忙,在党务工作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存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松懈和滞后现象。其次,支委委员由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一般工作积极性较高,但是党建工作的理论知识较薄弱,指导实践能力有局限性。再次,每年都有新生入校和毕业生离校,支委委员每年都需重新调整,导致支委委员流动性较强,不利于支部工作的开展,不能很好地保证育人效果。另外,支部中高年级学生党员普遍面临考研、就业、实习等问题,组织生活开展存在一定困难,育人效果受到影响。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效果不佳,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

(二)基层学生党组织育人的全过程覆盖面不全

全程育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立德树人的全过程[1]。学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对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培养教育情况较好,但是,对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较薄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党员认为所在基层党组织对正式党员的育人功能发挥“非常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52.69%和40.72%;认为所在基层党组织对预备党员的育人功能发挥“非常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52.1%和37.43%;认为所在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育人功能发挥“非常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49.4%和32.63%。

纵观团内推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毕业生党员党组织关系转出的全过程,基层学生党组织发挥育人功能的薄弱环节有以下几点。

其一,对入学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有待加强。目前的入学教育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社团活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对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够。

其二,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工作做得不够全面。以某学院为例,按照专业设置学生党支部,每个专业2个班,4个年级,共8个班。每年团内推优两次,每个支部的积极分子数量约60人,以此速度每年递增,数量庞大,支委委员只有3人或者5人。除了支委成员外,参与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还有班级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即便如此,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的数量仍然悬殊。

其三,对学生党员成长的关注和引导不够。目前学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多注重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教育,对党员的学习、生活、工作上的困惑和挫折等缺少积极关注和有效引导。

其四,对党组织关系转出后的毕业生党员缺乏持续性关注。每年的毕业生党员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大、考研失利、工作不顺等特殊情况,基层党支部对于这些已毕业的学生党员未予以持续性的关注。

(三)基层学生党组织育人的全方位融合性不够

全方位,是指从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多个维度锁定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构筑多维并进、互补互动、综合融通的“大思政”格局。[2]问卷主要从学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在新媒体工具(平台)运用、支部共建和党建带群团建设工作方面的实际情况开展调研显示,育人功能发挥的全方位融合性有待提升。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学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在理论学习方面以传统的集体学习为主,对新媒体工具(平台)的运用不够多样化。使用学习强国平台已全覆盖,微信公众号、QQ、微博、易班、抖音、B站等其他新媒体的使用占比较小。

近几年,安徽工程大学基层学生党组织党建带团建工作,作了很多有效探索和实践,主要包括对本科生进行党团知识培训,学生党员在团支部进行“一对一”学业困难帮扶,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组织文体、科技类活动等,基层学生党组织育人功能的发挥作用明显提升。但是从调查问卷的数据来看,学生党员认为所在基层党组织“党建带动团建”作用发挥“非常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43.52%和30.23%,学校基层学生党组织育人功能的发挥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对支部共建的调查显示,目前学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共建形式主要是师生支部共建,占82.04%。然而,对学生比较喜欢的支部共建形式进行调查发现,除了师生支部共建外,其他共建形式根据喜欢程度排序分别为:与其他高校支部共建占55.81%,本科生与研究生支部共建占48.56%,与企业支部共建占42.75%,与政府机关支部共建占29.89%。问卷数据表明基层学生党支部共建形式较为单一。

三、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发挥育人功能的优化路径

(一)达成全员育人共识,凝聚育人合力

(1)达成全员参与育人的共识,形成育人氛围。全员,是指高校全体教职工都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意识和责任担当,自觉在各自本职工作中对学生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思想价值引领。[2](4-8)教育和培养学生党员,仅凭学生党支部的书记和其他支委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发挥育人合力,需要一支强有力的育人队伍。建立起以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为主,二级学院(系)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员、团委书记、辅导员、“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等为辅,专业课教师、本科生导师、党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中的中共党员等组成的协同育人队伍。学生党员既是组织育人的客体又是主体,还是全员育人的一员。在达成全员育人共识,形成全员参与育人和发挥育人合力的情况下,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力争实现学生党员从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再到教育与影响周围的团员和群众,真正形成人人育人的良好氛围。

(2)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凝聚育人力量。鉴于辅导员工作的压力,又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实际,学校各部门与学院(系)积极联动,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一方面,科学合理地优化辅导员工作职责及分工,简化辅导员常规事务中的重复性工作或赘余程序,突出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建立持续性的政治理论知识、党务知识的培训机制,夯实辅导员党建工作的基础,使其在做好学生事务管理的同时,将支部党建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支委成员中高年级学生党员工作积极性较高,但是党建工作的理论知识较薄弱,思想眼光和指导实践能力有局限性,因此一方面学校要将支委成员纳入持续性的政治理论知识、党务知识的培训中;另一方面支部书记要做好对他们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3)及早安排合理应对,确保育人效果。为解决支委委员每年需重新调整,委员流动性较大的问题,支部书记要及早安排支委工作的衔接准备,发现优秀学生党员干部的好苗子要及早考察。优秀学生党员干部可通过协助现任支委工作,熟悉工作内容、程序,既提高工作能力,又利于组织考察。针对支部中高年级学生党员考研就业及实习等现实矛盾问题,支部要合理安排好本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作出详细方案。对支部特殊时期的情况,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制定相关实施办法,确保支部党建工作的稳定性。在保证落实效果的情况下,可将组织生活的开展形式灵活化。

(二)补足育人过程的薄弱环节,拓宽育人的广度和深度

(1)加强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基层学生党支部要抓住“先入为主”的优势,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启蒙教育,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另外,新生对大学还懵懵懂懂,容易被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而迷失方向,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大学生涯规划。借助入党启蒙教育,他们可树立崇高理想和人生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成为党组织优秀的后备人才。

(2)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要责任到人、精准到位。针对目前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庞大、培养教育发力不足、覆盖不全的现象,支部要制定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调动所有党员的积极性,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对一”结对培养,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每位党员要定期与入党积极分子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其思想学习各方面的状况,积极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3)拓宽育人的广度和深度,确保育人全过程全覆盖。在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除了注重提高党性修养教育外,还要对他们学习、生活、工作上遇到的困惑和挫折等各种心理压力进行积极关注和有效引导。还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拓宽育人的深度,做好对离校毕业生党员的持续性关注,尤其是特殊学生党员,如因病致穷家庭的学生党员,因学致穷家庭的学生党员,因考研失败、工作不顺而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党员。支部既要对他们做好心理疏导或提供有效帮助,又要保持与特殊党员组织关系接收单位负责同志的定期沟通,为其终身发展保驾护航。

(三)借力新媒体,抓好“一个平台”“一个核心”

(1)借力新媒体,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自媒体时代,青年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就要到哪里。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在做好传统形式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新媒体的拓展运用。除了学习强国App外,可拓展其他新媒体的形式,尤其是年轻人使用频率较高的微信公众号、QQ、微博、易班、抖音等。如陕西科技大学依托易班网络平台,聚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取得了较好的网络思想政治育人效果。[3]清华大学抖音官方账号受众数量巨大,用户黏度高,并且粉丝范围超出了在校生的范围,具有极大的影响力。[4]因此,我们应鼓励基层学生党支部推出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新媒体平台,全面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全方位育人的融合性。

(2)抓住支部共建平台,实现共促共赢。支部共建是促进基层党支部之间的交流,改进党支部活动方式,增强党支部活力,提高党组织整体建设水平的有效平台。其中,师生支部共建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联动,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好地发挥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是目前学校支部共建的主要形式。但是,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看,支部共建的形式和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全方位提高基层党的组织育人能力。一方面,进一步改进校内支部共建形式,如本科生与研究生支部共建、院(系)际支部共建、与离退休教工支部共建等;另一方面,延伸校外支部共建形式,如与其他高校支部、城市社区党支部、周边农村基层党支部、企业党支部、政府机关支部、科研院所支部共建等形式。利用支部共建,进行资源共享共用,实现共促共赢。

(3)以党建为核心,积极带动群团建设与发展。在党建带团建方面,主要通过“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马列理论读书班”、网上主题团课“青年大学习”、以基层学生党支部为单位与低年级团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或主题团日活动、学生党员在团支部进行“一对一”学业困难帮扶等形式开展,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基层学生党组织的育人功能,还需要深挖资源,有效进行资源整合与分配,激活学生党员队伍的活力,使基层学生党组织与其他群团组织一起,共同发挥组织育人的功能,实现育人全方位的融合性。

猜你喜欢
支委全员三全育人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基层党组织“支委+团队”工作法的实践与思考
“支委+”党建管理模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实行轮值制度,发挥支委特长
三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