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困境与策略
——以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18所学校为例

2021-10-12 11:35付光槐陈静怡
关键词:行为习惯少数民族满意度

付光槐,陈静怡

(湖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以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18所学校为例,分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以期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现状

为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现状,研究以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18所学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为对象,研究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和座谈法。根据研究需要,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对学校工作满意程度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校课程建设、常规管理等内容展开;第二部分为学生对学校工作满意程度调查问卷,围绕班级活动、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内容展开。其中小学教师问卷发放206份,初中教师问卷发放105份,高中教师问卷发放22份,小学生问卷发放548份,初中生问卷发放206份,高中生问卷发放49份,回收率均为100%。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18所学校的校长、中层干部及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

(一)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小学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满意情况

据图1显示,小学教师们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学校财务公开,透明程度”“学校硬件教学设备”四项的满意度相对较高。由此可以反映,学校在办学、安全管理以及财务制度方面是较为规范的,且大多数学校的基础设施完备,学校硬件设施条件已得到改善。同时发现,小学教师们对“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和“学生学业水平”三项满意度一般。这反映出学校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学生品德方面亟待加强,在教学质量方面也亟须提升。另外,小学教师们对“学校激励教师成长和发展机制”和“学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两项满意度一般。这表明学校在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和激励教师发展机制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2.初中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满意情况

从图2中可以看出,初中教师们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学校财务公开,透明程度”和“学校硬件教学设备”四项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这与小学学校情况较为一致,同样反映出学校在办学、安全管理以及财务制度方面是较为规范的,且大多数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已经逐渐改善。与小学段学校不同的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一项满意度也相对较高,说明与小学相比,初中段学校更注重教学,常规教学管理较为规范。初中教师们对“校本培训内容”“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生品德行为习惯”五项满意度一般,表明学校校本培训内容方面应该着重加强,同时应该加强学生品德行为习惯、身心发展和兴趣特长方面的培养,尤其应该注重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另外,初中教师们对“学校激励教师成长和发展机制”和“学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满意度也一般。这表明初中学校也需要加强对教师激励制度的完善以及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

3.高中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满意情况

从图3中可以看出,高中部教师“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情况”“教研组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以及“学校硬件教学设备”的满意度较高。这与中小学校满意度较高的选项不一致,由此说明,相对中小学教师,高中教师更注重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开展研究。而高中教师对“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学生学业水平”“学生身心发展”和“对教师的分配、考核、评估工作”满意度较低,其中,“学生品德行为习惯”满意度最低,这与小学和初中教师对学校工作满意度的情况较为一致。与之不同的是,高中部教师更希望改善教师的分配、考核、评估工作。

图3 高中教师对学校工作满意程度

(二)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小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情况

从图4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对“班主任的责任心”和“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对自己的学校、生活”三项满意度最高。这表明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到位,责任心比较强,且学校设备完善,小学生对学校的生活环境比较满意。同时可以发现,小学生对“班上同学的品德行为习惯”“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和“学校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三项满意度相对较低,其中“班上同学的品德行为习惯”满意度最低。这反映出学生的行为习惯规范有待加强,社团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有待增加。

图4 小学学生对学校工作满意程度 图5 初中学生对学校工作满意程度

2.初中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情况

从图5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对“班主任的责任心”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对“学校领导”“学校的教学设备”“学校校园环境”满意度相对较高。这与小学生对学校工作满意程度情况较为一致,反映出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环境满意。另外,初中生对“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和“学校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满意度一般,对“班上同学的品德行为习惯”满意程度最低。这与小学生对学校工作满意程度同样一致,由此表明,初中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要注重开展社团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

3.高中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情况

从图6中可以看出,高中生对“班主任的责任心”“学校领导”“学校的教学设备”“学校的校园环境”“学校的卫生状况”“对自己的学校、生活”六项满意度最高,这与小学生和初中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程度较为一致。同样的,高中生对“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和“学校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满意度一般,对“班上同学的品德行为习惯”的满意度最低。这与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满意度情况一致,表明了高中生同样需要加强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应注重开展社团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另外,高中生对“学校的饮食状况”满意度也一般,表明高中的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图6 高中学对学校工作满意程度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困境

2015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十三五”期间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基本实现县域内均衡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州县已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1],设备得以更新,教育得到发展,但在义务教育发展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过程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及其自然经济条件的特殊性,其存在的问题除乡村偏远地区的共性问题外,还存在一些特有问题。

(一)学校管理制度有待健全,激励机制不够

教师激励制度、常规教学制度、教师评价制度等都内含于学校的管理制度,而健全、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坚强后盾。调研显示,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18所学校的管理制度在教师奖励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研制度等方面均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教师奖励制度不明确,导致教师产生倦怠思想;教师评价制度不合理,学生分数占据教师评价的大部分;教师的教研成果、教师创新能力、教师开发课程等能力在教师评价中无迹可寻。长此以往,会导致教师坚持“唯分数论”,僵化教学思想,也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科研制度不明晰,则会致使教师科研问题落不到实处,无法实现专业化发展。另外,学校现有的管理制度中,存在部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例如构建科研平台、组织教师定期座谈等。该类活动实行时,校方存在倦怠心理,落实管理制度时大打折扣,而教师存在“敷衍”态度,仿若走过场,且活动时间常被其他课程占用,不能定期举办;更有部分制度制定后从未实施过,形同虚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待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不足

不同于其他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群体以少数民族为主,学校以寄宿制为主。“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是发展民族教育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2]。因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不只承载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承载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应为学生创建一个既充满知识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幸福家园。据调研显示,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18所学校中的大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失,学校和教师缺乏建设意识,校园环境、校园活动、校园规章制度等方面未得到重视。另外,据调研显示,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18所学校的课程主要以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为主,除去考试科目,其余课程几乎不涉及。学校并未就学校特色和民族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校内已有课程略显枯燥无味,致使学生对学校课程失去兴趣,教师也无法在多样化的课程中,加深与学生的联系。传统语言、民俗文化与现代学校教育的衔接和融合是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途径[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应植根民族,发掘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融入学校教育之中,开发出富含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出给予学生温暖的美好校园。

(三)教师科研意识薄弱,教育观念陈旧

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技能,也应具备研究能力,实践与理论结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成长。据座谈和调研问卷显示,关于教学科研,学校方面,疏于提供科研平台,为教师们提供科研机会;教师方面,教师普遍科研能力较弱,用于集体教研和专业发展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教研风格以个人摸索为主,缺乏集体教研和团队发展意识。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参与调研的18所学校中,大部分学校存在科研难的情况,无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可以有效指导实践,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有效利用校方平台,提升创新精神,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另一方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教育理念较为陈旧。究其根本,一是,学校地理位置偏远,教师外出进修的机会不多,学校教师无法得到外界定期有效的培训指导;二是,学校中的老年教师大多是20世纪的转正教师,没有受到系统的教学培训,所获经验皆是从教学实践中获得,对国家现有的教育情况把握不精准,而老年教师占据学校教师的绝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声音被淹没,导致学校整体教育观念较为落后。

(四)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多重问题并存

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龄化严重。老龄化严重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一直存在的问题,学校中新老教师比例严重失调,接替不继,新鲜血液不能成功注入。老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课堂普遍没有活力,且老年教师教育观念落后,长期形成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不易改变。二是,音体美教师缺乏。在调研中发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中出现音体美教师由其他科目教师代劳的情况。由于学校教师数量少,一名教师担任数门课,学生得不到专业音体美教师的教学,德智体美劳无法齐头并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体美教师的缺失,会造成学生的不均衡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三是,教师流动率大。虽然国家对于义务教育的投入一直增加,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与一线城市仍旧存在较大差距。各方面的差距致使边疆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学校对于教师的吸引力不太高,选择留校的教师数量少,教师流动率大。四是,留校教师学历和教育素养偏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由于所获经费有限,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学校的各方面条件对优秀教师吸引力较弱。高学历人才往往选择条件优越的学校任教,选择留校的教师学历、教育素养相对偏弱,这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堪忧的原因之一。

(五)教师内生动力不够,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的内生动力,指的是驱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师的内生动力直接决定教师的工作状态[4]。基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18所学校的调研数据,发现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教师的内生动力欠缺。学校组织的一系列团队科研、教师座谈会等活动,教师们疏于参加,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缺少反思。调研发现,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18所学校的课堂教学呈现讲授式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并未进入学习状态。在座谈中,教师分享教学经验过程时,出现的高频词为“讲”和“反复讲”,可见教师将讲授当作常用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课堂投入程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另外,校内配备功能室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座谈和调研问卷显示,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18所学校的师生对校内的教学设备满意度较高,但功能教室效能发挥不够,辐射面不够。“十三五”期间,几乎所有学校都进行程度不同的基本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已初步完成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化网络设备等配置,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得到极大发展,与发达地区差距逐渐缩小[2]。调研显示,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18所学校的教学设备齐全,但并未得到有效应用,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那么,已经建好的功能室、多媒体等设备,是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需得到有效利用,才能优化教学方法,发挥真正的育人价值。

(六)学生汉语基础差,行为规范养成有待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多以民族语言为日常用语,自小学阶段采用双语教育。因而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普及率并未达到应有的目标且学前教育形式化,学生并未得到良好的汉语教育[5]。据调研显示,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18所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据学生总人数的较高比例,汉语基础普遍较差,其中,低年级学生汉语听说能力更为薄弱,在课堂学习上存在语言障碍,拼读和口语水平亟待提高。汉语基础的薄弱,给学生各科学习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另一方面,参与调研的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18所学校中,多数学校存在着学生行为习惯堪忧的现状,反映出学校德育方面落实不到位,日常对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课外活动不多,未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反映着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对学生的一生持续不断的产生影响,学校应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德育工作,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家长教育观念薄弱,控辍保学任务严峻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巩固率与全国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采取措施降低辍学率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的任务依旧繁重[6]。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家长外出务工人数较多,教育观念较为薄弱,甚至有部分家长秉承“读书没有用”“免费也不想上”的观点[5]。因而对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学校,控辍保学、保证生源是一大任务。家长教育观念的薄弱也造成了家校合作不到位,无法形成教育合力的状况。据座谈和调研显示,学校中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且部分学生生活于单亲、重组家庭,家庭教育缺失,造成教师与家长无法有效沟通学生现状的情况,且沟通交流呈现一种单向趋势。教师单方面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而家长却很少向教师回馈学生的在家情况,双方没有形成双向交流的良好循环,未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苏霍姆林斯基将家校合作称为“最完美的教育”,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交流,才可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策略

随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全面改薄”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同步规划与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办学经费和学校硬件设施已不再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在新的环境下,要有效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一)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规范学校管理制度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制度出现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的问题,且现有的管理制度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针对此种境况,应加大校长培训力度,做好“名校长培养基地”的建设,每年派遣一批校长和学校管理人员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努力培养一批本地的专家型校长[7]。另外,也应根据学校、民族及地区的发展情况,将各项管理制度补充完整,教师奖励制度、科研探讨制度等也应更加健全,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活力;面对问题时,应及时依照管理规定进行解决,切不可将问题堆积,做到学校管理有规可依,有规必依。

(二)革新学校教育观念,树立正确教育质量观

除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丰富的校本课程、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等都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的体现。因此,学校树立正确教育质量观,革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开发校本课程,传承民族文化。新课改背景下,校本课程成为学校发展自主性的一个体现。学校可以根据民族特色和学校发展情况,开发符合学校发展趋势的校本课程,推动学校均衡发展,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例如,根据学生汉语基础不好的状况,可以推出汉语活动课堂;课外活动单一,可以推出阅读课堂;发展学生兴趣,可以开设兴趣课堂。依据学校发展状况及民族特色推出的校本课程,既可以激发教师的教育活力,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又能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学校长久发展。第二,建设校园文化,丰富学生在校生活。寄宿制学校是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一种学校类型,在一些西部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和寄宿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6]学校既是学生的学习场所,也是学生的生活之地,学校应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且校园环境、校园规章制度、校园活动等都属于隐性课程,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有意识的美化校园环境,组织校园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而且可以促使隐性课程转化为显性课程,持续为学生成长发力。第三,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教学机智。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教师评价方法,不仅能够有效衡量学校教育发展的真实现状,还能够为教师指明教学努力的方向,激发教师教学活力。教师评价考核应多主体参与,学校领导、学生感受、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学方法多样性、科研成果、校本课程提出等都应纳入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当中,激发教师的教学机智,也促进教师成为能动型教师。

(三)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开展多方式的教研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仅进行教学实践已不能使教师胜任教学工作,教师应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投入教学科研,才能始终跟随日新月异的教育潮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因其地理位置及民族的特殊,教学情况相对复杂性。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应自觉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展多方式的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例如,教师可以组成教研小组,举办每周一次的教研座谈会,座谈会中,每位教师可就自己本周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阐述,教师间互相讨论探究;老年教师可以开设民族语言教学班,向青年教师传授民族语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可以向老年教师普及现行教育理论,带领老年教师学习使用先进教学设备。除此之外,相关教育部门要为教师提供教研平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地理位置偏远,学校获得的教育支持相比于城市学校仍有很大差距,导致学校教师外出学习机会较少,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应为校内教师争取政府和外界社会的支持,为校内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平台,例如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师范类大学的国培计划等,并定期组织科研沙龙,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传递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问题,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

(四)实施阅读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学校应实施阅读工程,夯实学生汉语基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低年级学生汉语基础薄弱,导致学生课堂跟不上,知识的学习、课文的阅读与人际方面的沟通交流都存在问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应实施阅读工程,支持学校开设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课程;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珍惜学生语言学习黄金期;也可开设小学预学学校,在学生送入小学前,先送入小学预学学校,在预学学校学习汉语,汉语基础扎实后,方可送入小学正式开始学习生涯。其次,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除了最基本的义务教育外,也承担着民族团结教育[8]。学校应在保证民族团结教育落实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营造家校合作氛围,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家长与孩子对教育的认知影响他们在教育中的投入和付出[5]。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家庭持有“读书无用论”“免费也不上”“早婚早育”的错误观点,因其持有的错误观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控辍保学工作尤其严峻。教师应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与学生监护人密切联系,尽力扭转家长和孩子的思想观念,摒弃以往“读书无用”的错误看法,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另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来源多为农村,家长知识素养较低,无法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普遍认为教育只是老师的问题。教师应按时轮流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定期召开家长见面会,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开设教育课程,为家长普及教育知识,与家长形成良性双向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少数民族满意度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少数民族的服装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