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瑞嫦,梁国良,李慧娟,汪绪伦,丁婉云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医院 急诊科,广东 东莞 523460)
急性胸痛作为急症科中常见病症,胸膜炎患者、心肌梗塞患者等均可能伴有胸痛[1]。急性胸痛症状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强疼痛感,且死亡率较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应进行迅速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当下,因急诊胸痛诊治流程不规范,处理效率不高,临床出现较多差错,致使最佳救治时间错过,不利于急性胸痛患者预后[2]。随着国内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在逐渐提升,国内一部分基层医院急诊科已经对胸痛诊治流程进行规范化培训,实现了快速及时诊断与治疗,有利于患者死亡率的降低[3]。本院对诊治流程等相关内容进行培训以优化医院急诊流程。为对比胸痛诊治流程规范化前后关于急性胸痛患者预后,本研究选择我院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基层医院急诊科规范化胸痛诊治流程培训对改善急性胸痛患者预后的价值。
1.1 一般资料。将广东省东莞市横沥医院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急诊收治的79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参考组,将广东省东莞市横沥医院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急诊收治的79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实验组。参考组患者79例,男38例,女41例,年龄40~84岁,平均(62.49±2.6)岁,病症周期0.6~43.0 h,平均(22.09±1.7)h。实验组患者79例,男37例,女42例,年龄41~83岁,平均(63.02±2.3)岁,病症周期0.6~44.0 h,平均(22.28±1.3)h。根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参考组患者实行常规就诊流程治疗。患者入院预检分诊,对高危症状患者检查心电图,对低危症状患者安排门诊医生问诊后实施心电图检查。安排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到抢救室接受治疗,监测其生命体征,给予开通静脉通道等,遵医嘱对患者用药治疗,进行床旁肌钙蛋白检测,确定实施PCI手术治疗后,医生告知相关事宜,签署知情同意书,护理人员准备设备。对医护人员行规范化胸痛诊治流程培训后,实验组患者接受规范化诊治流程干预。分诊台增加一位规范化培训后且考核合格的胸痛护士,对患者做12/18导联心电图,低危胸痛患者通过轮椅送至胸痛诊室治疗,使用推车将高危胸痛患者送至抢救室接受治疗。心电图异常患者优先检查诊治,安排护士陪同缴费拿药,安排患者接受胸痛观察。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胸痛患者安排抢救室,进行抢救治疗,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开通静脉通道、静脉采血、吸氧。遵医嘱执行用药,并采血行床旁肌钙蛋白检测。确定PCI手术后,手术医生告知患者与其家属手术相关事宜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护理人员准备转运抢救箱等设备。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报告完成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获取床旁快速肌钙蛋白报告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明确诊断时间及明确诊断至救护车转运到导管室时间各时间节点并比较。观察两组患者7 d内死亡情况并计算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值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节点所用时间比较。实验组的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报告完成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获取床旁快速肌钙蛋白报告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明确诊断时间、明确诊断至救护车转运到本院胸痛中心导管室时间均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间节点比较(
2.2 两组死亡率比较。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n(%)]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主要科室,其治疗效率对医院服务水平有着较大影响。对急性胸痛患者,应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降低患者死亡率。医院的胸痛中心用来抢救急性胸痛患者,为其进行及时准确诊治,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疾病死亡率[4]。胸痛中心硬指标包括首份心电图时间、获取床旁快速肌钙蛋白报告时间、明确诊断时间、转运到胸痛中心导管室时间等,用来衡量胸痛中心创建质量。
我院胸痛中心的胸痛护士皆通过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培训内容包括心电图知识的培训及操作、床旁快速超敏肌钙蛋白检测、胸痛中心的时钟统一、时间节点的定义及时间节点管理记录要求、转运至PCI医院的联络机制、规范的转运急救物品准备等[5-12]。提高诊治效率,实现对患者进行快速检查,进而精准诊断患者病情,提高抢救治疗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各节点时间均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医护人员行胸痛诊治流程规范化培训可以缩短各项检查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