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璇,卢慧珊,苏柳平,郭小翠,谢淑英,曾惠兰
(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 骨六科,广东 广州 523000)
上肢骨折,为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的有:尺骨与桡骨骨折、锁骨骨折、肱骨骨折等。受到上肢骨折疾病的影响,会使患者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并导致肢体肿胀,使患者活动受限[1-2]。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手术预后效果,有必要针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本次将12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其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本次将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符合临床有关“上肢骨折”疾病的诊断标准[3-4],且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干预同意书,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此外,排除并发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及抗拒此次实验者。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3~70岁,平均(45.8±1.1)岁;骨折类型:桡骨下端骨折26例、锁骨骨折21例、桡骨干骨折5例、桡尺骨骨折5例,桡骨上端骨折3例。对照组60例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4~68岁,平均(45.6±1.3)岁;骨折类型:桡骨下端骨折23例、锁骨骨折22例、桡骨干骨折5例、桡尺骨骨折6例,桡骨上端骨折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价值。
1.2 方法。本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骨折常规护理流程严格执行,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的效果及安全性。具体如下:
舒适环境干预。考虑到能够为患者构建舒适、安静、卫生的病房环境,需合理控制病房温湿度,定期进行杀毒灭菌、通风处理,其中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为宜,相对湿度控制在50%左右,每天2~3次开窗通风,通风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并指导患者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喧哗;此外,合理控制病房探视人数和时间,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指导患者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5~20 cm,行骨折部位肌肉舒缩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患肢消肿。离床时,上肢屈区90°使用前臂吊带妥善固定于胸前。
患者石膏妥善固定,松紧适宜,指导患者勿擅自拆解石膏,密切观察患者伤肢血运情况,如皮肤温度、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和患肢肿胀情况,以及时发现缺血性肌挛缩早期,及时处理。
观察患者伤肢疼痛的性质、部位、疼痛持续时间,重度疼痛者(VAS评分7~10分)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
健康教育指导:责任护士落实患者入院健康教育、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以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
心理护理干预。因受到疾病的影响,加上手术会到来一定疼痛,进而易导致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比如常见的焦虑、抑郁等;为了改善患者的心理症状,则需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采取鼓励疗法,举例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还可以了解患者喜爱的音乐,指导患者利用手机、MP3等电子设备听自己喜爱的音乐,转移注意,达到缓解负性心理的作用。此外,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照顾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抗疾病。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健康宣教。在对照组基础上,启用317护APP推送对用的健康教育内容到患者和家属手机微信端,利于患者反复学习相关知识,患者对不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APP提问,责任护士及时为患者解答。以消除患者顾虑,提高患者在护理期间的配合度及依从性。
(2)疼痛护理干预。①评估患者疼痛严重程度,针对轻度疼痛患者(VAS评分0~3分),可采取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②针对中度疼痛患者(VAS评分4~6分),伤后24 h内和术后24 h内,于疼痛部位采取冷敷法,每次30 min,每天2次;伤后24 h后和术后24 h后,于疼痛部位予红外线照射,每次30 min,每天2次。以达到促进伤肢血压循环,消肿、缓解疼痛的作用此外,③针对重度疼痛患者(VAS评分7~10分),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④患者术后返回科室,予以耳穴压豆,取穴:肾、肾上腺、皮质下、神门、腕、肘。指导患者术后3 d,每3~4 h按压埋豆处,按压频率60次/min,每次5 min,以感觉酸、麻、胀为度。⑤术后24 h后,予艾灸箱艾灸曲池、手三里,每天2次,每次15 min,以促进伤肢淤血吸收,缓解疼痛。③体位、皮肤及康复运动干预。根据患者具体骨折类型,取舒适、正确体位,如桡骨下端骨折、桡尺骨骨折患者,指导并协助患者行仰卧位,适当将床头抬高,并采取上肢抬高枕垫高患肢,利于消肿同时,使前屈得到有效预防控制。针对锁骨骨折患者,在处于仰卧状态下,于患者左、右肩膀之间将软垫适当垫高,使患者两肩能够自如后伸。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穿防滑鞋下床活动,以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因病情需要卧床休息患者,帮助患者定期进行翻身、叩背、擦拭皮肤、肢体按摩等,维持皮肤干燥,以避免发生压疮。此外,术后,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鼓励患者循序渐进进行上臂、前臂肌肉舒缩活动,指、对掌的抗阻练习、肢体关节运动、上下楼梯训练等,每日3~4次,每次10 min以上,以达到促进患肢早日康复的目标。
1.3 判定指标及标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前、术后1 d、2 d、5 d的疼痛症状分别进行评分;0~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痛且难以忍受;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疼痛症状越轻[5]。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满意(90~100分);①基本满意(60~89分);②不满意(0~59分);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6]。
2.1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术前,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5 d,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s)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在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50%,与对照组的76.67%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上肢骨折会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并引发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针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为了促进手术预后效果的改善,则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本次提到的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方法比较,存在内容全面、优质、有针对性等诸多优势,包括:①通过面对面健康教育联合317护APP推送疾病相关知识和疼痛护理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应用止痛药物必要性相关认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及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消除患者顾虑;②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③系统疼痛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或消除,利于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④舒适体位干预、皮肤干预及康复运动干预,能够确保不同骨折患者体位的舒适性及正确性,维持皮肤干燥、卫生,降低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促进术后早日康复等。
本次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术后1 d、2 d、5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此外,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的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