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卫星,李智君,陈美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0部队医院 消化呼吸内科,新疆 乌鲁木齐 841700)
在消化内科中,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胃炎以及肠道疾病等都是非常常见的疾病类型,最近几年,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是生活方式还是饮食习惯都产生了明显改变,因此消化内科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胃镜是对被检查部位进行观察的重要方法,通过细胞学检查以及病理活检等对可以部位进行检查,能够对疾病进行有效诊断[1]。在无痛胃镜中,其能够对普通胃镜所带来的不适感进行有效缓解,能够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临床应用效果明显。本文主要分析给予消化内科患者无痛胃镜及普通胃镜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
1.1 一般资料。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0部队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的100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参照组中男260例,女240例,年龄23~70岁,平均(44.52±2.08)岁。观察组中男270例,女230例,年龄24~70岁,平均(45.01±2.65)岁。两组性别以及年龄资料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本次实验研究已经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胃痛、消化不良、胃胀以及胃部不适等症状;患者的依从性以及耐受性都相对较高。排除标准: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除;排除并发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及疾病患者;排除严重脏器功能损伤以及沟通困难患者;排除耐受性较差以及无法配合诊治患者;排除临床基本信息不全患者。
1.2 方法
1.2.1 参照组:该组使用普通胃镜诊治。医务人员要为患者讲述普通胃镜诊治的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对于不良情绪严重患者,要对其实行心理指导,使其保持平和心态。在检查前的8 h,告知患者禁食禁饮、充分休息,进而使胃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保障。检查期间,患者保持左侧屈膝,服用利多卡因胶浆行咽喉部麻醉,医务人员告知患者含口垫,患者放松全身并通过鼻部深呼吸,之后在患者口腔插入胃镜,通过咽喉部位时,告知其做空吞咽动作以便缓慢将胃镜输送到食管以及胃部,检查结束之后,要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
1.2.2 观察组:该组使用无痛胃镜诊治。诊治之前,医务人员要主动和患者交流,对于不良情绪严重患者要对其实行心理指导,使其保持平和心态,同时讲述诊治流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和配合度;检查前8 h常规禁食禁饮,告知患者保持充分休息,进而使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障。检查期间,患者要保持左侧卧位屈膝,医护人员创建静脉通道,并将患者吸氧呼氧速率控制在每分钟2.5 L,同时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急救药物以及器械;使用1~2 mg/kg丙泊酚对患者实行静脉推注,以维持麻醉。之后告知患者含口垫,告知其放松身体并经由鼻部深呼吸,胃镜经口垫插入口腔,在此期间需要注意,胃镜在通过咽喉等部位时要告知患者空吞咽,以便更好地将胃镜输送到胃部和食管。完成检查后,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同时对其生命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对于没有产生不良反应患者,则及时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比较患者的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2]。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20.0软件统计研究资料,计量资料以(±s)描述、计数资料使用百分号(%)描述,行t和χ2检验;当组间值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的心率以及血压水平。和参照组的心率以及血压水平相对比,观察组的控制效果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心率以及血压水平(±s)
表1 对比两组的心率以及血压水平(±s)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高于观察组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对比两组的应用有效率。观察组的应用有效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的应用有效率[n(%)]
消化内科疾病主要包括胃、食管、大小肠、肝胆、胰腺等部位的病变,其种类繁多,并且最近几年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大多数患者都需要实行胃镜检查,这主要是因为胃镜检查能够对食道以及胃内情况进行观察,可以使诊断准确性得到有效保障,临床医师能够按照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尽快恢复[3]。胃镜是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式,其可靠性较高。在患者胃中伸入柔软、纤细的管子,能够对患者的胃、十二指肠以及食管病变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同时还可以检查微小病灶。此外患者在胃镜检查之前,要保持空腹状态,服用去泡剂,裂解依附于黏膜的泡沫,提高视野清晰度,进而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检查。为了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无痛胃镜随之产生并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在传统胃镜检查中,患者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疼痛感强烈;因为患者会对检查产生担忧、紧张情绪,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胃镜检查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年龄较高患者,由于其对胃镜检查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检查结果并不能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反映,因此很容易产生误诊现象,严重的甚至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影响[4]。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断中,无痛胃镜获得了一定应用。无痛胃镜是对传统胃镜的优化完善,在注射定量的短效麻醉剂之后,患者会保持在睡眠以及镇静状态,因此检查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在检查结束后,患者则可以逐渐苏醒,不会影响患者机体,不良反应较少。同时,无痛胃镜检查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还可以对不自觉躁动所造成的机械损伤进行有效缓解,尤其适用于胆怯、焦虑以及紧张情绪患者。此外,无痛胃镜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准确反映,临床医师能够按照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整体性分析,对于减少误诊以及促进患者恢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恢复[5]。相比于普通胃镜,无痛胃镜的有效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在检查之前,通过护患交流,能够强化患者对检查流程的了解,可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进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促进检查的顺利进行;检查期间,丙泊酚和芬太尼的应用,能够使患者保持睡眠、镇静状态,再加上该麻醉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胃肠活动,因此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以及促进检查的顺利进行都是非常有利的。总之,无痛胃镜具有微创性,其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在检查之后并不会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对于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及提高诊治有效率都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其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意义。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知晓,参照组的血压水平高于观察组;对比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较低;观察组的应用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就证明对于消化内科患者来说,无痛胃镜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患者诊疗中的应用,其效果优于普通胃镜,能够减轻普通胃镜对患者所造成的不适感,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