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有无并发骨髓炎磁共振征象分析

2021-10-12 08:14:26刘佳梅陈雅丽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骨髓炎源性征象

刘佳梅,陈雅丽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 361000

现阶段临床中主要还是通过物理检查来对糖尿病足部病变进行检查[1],然而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物理检查时,有大约50%的患者无阳性表现,甚至有部分患者在出现截肢等终点事件时依然缺乏阳性提示[2]。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单纯神经性关节病变也可能存在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与骨髓炎的临床表现类似,所以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能对有无合并骨髓炎进行准确判断[3]。在磁共振成像技术及设备逐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采用磁共振检查能对软组织病变进行全面显示[4]。该研究主要对该院2019 年3 月—2021 年3月收治的60 例糖尿病足患者的磁共振征象进行分析,以期能对糖尿病神经性骨关节病患者是否伴骨髓炎进行准确区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 例糖尿病足患者,均在该院接受足部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合溃疡、病史等,对临床怀疑踝关节或足部某一特定部位的感染者开展磁共振成像。全部60 例患者中,38 例男性,22 例女性;年龄33~76 岁,平均(52.63±2.74)岁。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

1.2 方法

选择飞利浦Achieva 3.0T 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头颈线圈,根据感染部位确定扫描层面,T2W 压脂序列和质子压脂序列均采用mDIXON 序列,TIW 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增强采用T1WI 快速自旋回波压脂序列。T1WI 自旋回波序列成像的具体参数设置为:矩阵为312×312,视野为15~26 cm,TE 为20 ms,TR 为516 ms;T2WI 脂肪抑制成像的具体参数设置:矩阵为416×164,视野为15~26 cm,TE 为85 ms,TR 为3 594 ms;质子压脂序列的具体参数设置为:矩阵为288×356,视野为15~26 cm,TE 为30 ms,TR 为3 820 ms,层距为1 mm,层厚为3 mm。安排两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放射学医师对检查结果进行独立阅片,并检验阅片后检查结果的一致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 例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观察

对60 例患者共65 个足部神经源性关节病开展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在评估的122 个关节中,81 个关节仅发生神经元膝关节病,另外41 个关节则伴骨髓炎(32 个为多个器官感染,9 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在全部122 个关节中,截肢术确诊14 个,组织检查或外科切除术确诊21 个,经皮活组织检查确诊30 个。

磁共振检查后开展骨髓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全部122 个发生神经元膝关节病的关节,前足、中足、后足各17 个、67 个、38 个。选取14 例伴骨髓炎患者的20 个关节,于临床怀疑某区域感染前开展的磁共振检查当成对照组(感染前)。

2.2 关节的磁共振表现

在无感染或并发感染的神经源性关节中均存在积液,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前后的磁共振表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未感染组的轻度强化比例明显高于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征象表现主要为弥漫强化或明显强化。与感染前相比,感染后积液出现的范围、频率均加大。完全脱完、半脱位在无感染或并发感染的神经源性关节均常见,而感染组患者更为常见,但是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感染组中的骨质增生、骨折征象、关节破坏、关节损伤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感染组中,与感染前相比较,感染后的关节损伤发生次数显著增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的游离体征象比例明显高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感染组中,与感染前相比,感染后的游离体征象比例虽然降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2 神经源性关节感染前后的关节磁共振表现

2.3 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磁共振表现

与无感染组相比,感染组的软组织积液征象比例明显增减,范围也更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软组织积液边缘强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非感染组的软组织水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关节周围皮下脂肪信号丧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强化在无感染组、感染组中均较常见,但是在非感染组中更为常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感染组、感染组的溃疡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窦道则仅存在于感染性关节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神经源性关节有无合并多重感染的关节周围软组织磁共振表现

表4 神经源性关节感染前后的关节周围软组织磁共振表现

2.4 关节周围骨髓的磁共振表现

无感染组、感染组的骨髓异常信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关节面平均异常信号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感染组的软骨下囊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表6。

表5 神经源性关节有无合并多重感染的关节周围骨髓磁共振表现

表6 神经源性关节感染前后的关节周围骨髓磁共振表现

3 讨论

糖尿病足骨髓炎是糖尿病组损坏深,达到骨髓而引起的。临床研究发现,采用磁共振成像能有效发现踝关节及足部的骨髓炎,但是对于骨髓炎患者来讲,因为合并神经源性疾病而导致骨髓炎的磁共振表现特异性降低[5-7]。神经源性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常常与疼痛、水肿、发热等混淆,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时;磁共振表现可能与骨髓异常、软组织积液、弥漫性软组织水肿相混淆,磁共振强化后则容易与关节周围软组织、骨髓的正常强化相混淆[8-10]。

该研究中,非感染组、感染组的骨质破坏、骨折、骨质增生、半脱位、关节渗液等关节磁共振征象发生率类似。但是和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更容易出现关节边缘骨质侵蚀、关节液边缘强化等征象,可能是因为关节多重感染后游离体溶解所引起[11];而感染组关节内游离体征象的发生率则较低,可能是因为游离体信号存在较大的变化而与关节液信号类似,或者是因为周边炎症引起游离体模糊[12]。通过CT 表现能对游离体溶解进行证实,但是因为CT 检查存在辐射,会明显杀伤白细胞,并不适合用于糖尿病患者[13]。对于感染者来讲,软骨下囊肿的发生率较低,同时囊肿会在感染后消失,对于神经源性关节病来讲,常常伴囊肿变化,这一征象能准确判断患者是否伴感染。对于感染组患者来讲,周边软骨下信号变化会导致囊肿信号变得更加模糊,或者因为关节侵蚀而破坏或降低囊肿压力。但是可以将软骨下囊肿的存在当成非常重要的征象和鉴别点,表示并没有出现多重感染[14-16]。和非感染组相比较,感染组具有更加广泛的骨髓异常信号,但是在对骨髓异常范围进行划分时,分界点的重叠部分较大。弥漫性骨髓异常信号在非感染组较为少见,而在感染部位却比较常见。该征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磁共振征象[17-18]。

综上所述,大范围骨髓信号异常、软组织内液体积聚、脂肪消失、瘘管及窦道形成等磁共振征象表明糖尿病足并发骨髓炎;而关节内小体形成、软骨下骨囊变、关节积液边缘轻度强化等磁共振征象则表明糖尿病未并发骨髓炎。

猜你喜欢
骨髓炎源性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癌症进展(2016年11期)2016-03-20 13:16:03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VSD在治疗急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7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及组织病理学类型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