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新城域小学 杨 阳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主和探究是各项学科推进教育革新的必要内容。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中,需要应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新模式,分别使用实践活动、问题情境、微课等方式进行指引,既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为了能提高新模式的实效性,教师会优化评价方式,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强劲的学习动力。
自主探究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解,在“自主”部分中要求每名学生能够“以己为主”,在“探究”部分中要求“以动为主”。在探究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时,教师若能在每节课都依照此法开展教学,渐渐地,就会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问题意识是推动学生持续学习的要素,需要各阶段的教师进行有效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可以多用引导式的方法,让问题教学变为课堂中的重点内容,指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其慢慢形成问题意识。
相对于传统的教育观念,自主探究性学习是较为新颖的观念,特别是互联网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但是有些老教师的思维未能及时跟进,脑中的教育观念较为陈旧,对于互联网等新事物的接受度不高,导致在教学中很少实践自主探究方式。
课堂互动是推进课程教学的重要步骤,会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互动。如借助希沃白板、几何画板等平台,让学生参与互动,提升课堂效果。但是有些教师轻视互动的效用,将精力完全放在讲题上,导致师生间的联动效果较差,会让学生愈发觉得课堂教学困乏、无趣。
若要将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新模式长久地应用在数学课堂上,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加以稳固,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用此活动指引学生钻研各部分的知识内容,同时能够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就有效发挥了新模式的作用,使学生充分学习课本知识。
例如,在执教《有趣的七巧板》时,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给每组分发一幅七巧板以及活动实践指导单(如图1)。
图1
以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学实践指导单的形式带领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投影展示,各组比赛竞争,哪一组拼出得多,哪一组拼出得好看。这样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时,教师不仅要靠实践活动推动学习进程,而且要靠口头评价激励,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错误,由此提高新模式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当从书本内容过渡到教室中的问题时,由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标示出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有的学生能快速地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表扬,有部分学生标示错误,教师也不能严厉批评,而是要帮助学生一起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例如,某学生的座位是第3 列,第4 行,正确的数对应是(3,4),而学生标示出的是(4,3)。此时教师可以先表扬学生找到了关键数字4 和3,然后提问学生4 表示什么,3 表示什么?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正确的数对应该是什么?教师还可以让这位学生找出数对(4,3)代表哪一位同学,最后表扬这位学生不但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还能举一反三。教师通过这样有效的引导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另外,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总是具有较强的理解力,而一些学生的理解力一般,导致混淆概念。对此,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的例题,难度较大的例题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小的例题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教师依据问题的差异性,在给出评价时,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边予以正确指导,一边进行鼓励,这有利于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利用问题构建的教学环境。若能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会使其逐步地深入思索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若问题涉及课本内容,将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合理地分析课本中的内容,依据教学的重点,设计适宜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其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
例如,在执教《单式折线统计图》时,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出示支付宝账单的折线统计图(如图2),并介绍:“这是老师的支付宝账单,请你分析一下老师这个账单的变化趋势,猜测老师7 月为什么花费这么多,最后请同学们推测一下老师11 月的花费是上升还是下降。”对于老师的账单,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会激烈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学生交流后表示,老师7 月话费多是因为老师去旅游了。之后教师再出示图3,表扬学生分析出的原因:11 月有“双十一”购物节。
图2
图3
又如,在执教《垂线与平行线》时,课时教学重点是能够认识垂线、平行线的异同点,因此,教师可以分部分进行提问,再指引学生思考。如在教学垂线知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根铅笔垂直放在桌面上的图片,并提问:“这与我们平常看见的铅笔有什么不同?这样形成的线条叫作什么?”在教学平行线知识时,教师可以在上面的图片上添加一根相近位置、同长短的铅笔,使两根铅笔保持平行的状态,并提问:“现在两根铅笔都叫垂线吗?如果不是,应该叫什么?为什么?”每一个问题都能直接导入对应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充分了解课本内容后,提问:“垂线和平行线有什么区别?”促使学生了解两种位置关系的差异。
微课是属于信息技术衍生出的教育产品,对课程教育具有诸多作用。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微课可以用在课内外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微课可以成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工具,另一方面,微课可以成为促进学生预习、复习的工具,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执教《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如图4 所示,微课中用人民币转换为其他货币做例子,简要地阐述小数除法,随后运用“600÷6.31”的竖式计算的过程,讲述竖式的运算方法,并结合算式的商阐述近似数,教授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最终得到结果为95.09。通过该微课,教师能够教授本节课的要点,同时,在播放微课的过程中可以停顿若干次,提出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快速讨论,使其慢慢地学会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图4
又如,在执教《平移、 旋转和轴对称》时,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指导学生预习、复习。在讲课前,将微课发送至学生家长的微信上,或者要求学生回到家后打开学习平台,在平台中观看微课。如图5 所示,微课中将钟表作为例子,简要地讲述旋转的概念,随后提问:“钟表怎样做到旋转的?以什么为中心?指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翻开课本,提前预读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在讲完课后,教师也可以发送有关复习的微课,视频中有一些较为典型的练习题,学生需要边看边想,结合课堂所学的内容得出相应的答案。并且在下节课之前,教师会进行抽问,督促学生按照微课进行复习。
图5
综上所述,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会对小学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使其越来越有自信心学会与他人合作,一同探究教材中的内容,形成合作意识。与此同时,数学教师会更新教学思路,不再“为教而教”,转变为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思路。在构建新模式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教师引思的辅助手段,能够应用在多种场景中,给学生自学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新模式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