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静
摘要:目的:评价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评分比较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相关临床指标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以及吞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吞咽障碍评分,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还能提升护理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吞咽困难;临床症状
脑卒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于老年群体,属于一种脑血管疾病,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患者会因为吞咽困难而影响进食,导致患者机体营养不良,更不利于康复。目前,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并无特效药物与疗法,会严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但有相关研究表明,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缓解临床症状[1],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其具体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64例,按照随机分組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72.4±2.3岁,观察组患者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73.3±2.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比较具有科学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预防感染、日常注意事项的讲解等,观察组则实施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为保持患者稳定良好的心情,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评估,热心主动跟患者交流,并通过发放小册子、开展讲座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有利于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依从性。
1.2.2 发声锻炼
指导患者张嘴进行发声训练,如发出“啊”的声音,并指导患者进行缩唇锻炼,提高患者口部肌肉功能。
1.2.3 肌肉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伸舌、鼓腮、吹气等动作,锻炼患者的嘴唇、咬肌部位的肌肉,同时,为使患者的颈部得以放松,可指导患者进行提肩、沉肩动作。另外,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式以及憋气训练。
1.3 观察指标
采用MIHSS评分量表和Burke吞咽障碍量表分别评价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以及吞咽障碍,分数越高表明缺损状况、吞咽障碍越严重[2],并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用x2、t检验,SPSS20.0软件处理,P<0.05,说明对比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神经缺损功能以及吞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在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会因吞咽困难会影响患者的进食,从而导致患者营养不良,降低患者的机体体质,影响病情的恢复。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并通过肌肉等锻炼,帮助患者放松嘴部以及颈部肌肉,改善吞咽障碍,另外康复护理还能让患者避免咽部肌肉萎缩,降低误吸的发生率[3],提升康复效果。
在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神经缺损功能以及吞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还能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曲红梅,李静,魏凌,马佳超.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2):1794-1797.
[2]毛佳艺.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6):84+87.
[3]刘洁.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1):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