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楠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教学效率的话,首要条件就是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下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就导致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很少会有主动发言回答问题或者提出想法的机会,所以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就会显得十分沉闷,学生没有一点活力,同时还会对数学教师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思考;措施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在专注力和独立自主方面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顾自己在黑板上书写,应该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时刻关注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应。只有学生思维和情绪活跃起来,才会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究调节课堂氛围的教学方式,像是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趣的动漫故事或者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些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才能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的持久性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授《年、月、日》这部分学习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一些问题,像是“你今年多大?”“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你已经过了几个生日了?”这样简单的问题,等学生一一进行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们:“基本来说,一个人多少岁,那么这个人就过了多少个生日了。”随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疑:小红有十二岁了,但是她才过了三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呢?学生们听到这里就结合教师刚才说的那些,心中必定有所迷惑,求知欲的促使下学生就会提起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由此引入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2教学问题引导,引发学生思考
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可以根据教学情景提出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扩展提出问题等等,这些不同的方式都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上海教育沪教版教材强调教师设置问题串,让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学习内容。这样一来,对于每节教学内容,教师都会设置几个对应的问题,在最后复习阶段,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构建知识网络框架,方便学生复习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设置的问题进行重点复习。除此之外,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数学教师应该顾及到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和知识的理解能力,设置的问题应该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教师在教授《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15-9=怎么解决?”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才能通过教师引导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设置出这个问题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答案了,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够算出答案,但是为什么会得到得数以及这是怎样一个计算过程,学生们还是不太了解。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数学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教师就可以继续设置问题:“为什么要从这一捆中全去掉九个?为什么不从单独的那五个里去掉?一捆里去掉九个剩下的哪一个还要不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教师的一系列问题追问下,学生的计算思维逐渐清晰起来,在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对之后的学习和复习也有一定的帮助。又比如教师在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不能是190°呢?大家觉得去测量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去探究内角和有必要吗?除了用量角器进行测量三角形内角和还有什么方式?”通过这样的三个问题设置一个问题串,帮助学生逐步进入深度思考,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3变换练习模式,拓展思维广度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课堂练习模式总是一成不变,学生就会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所以,在组织课堂练习时,教师应安排丰富多彩的练习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来训练发散思维。
例如,“植树问题”可以分为非封闭线路和封闭线路两种情形。其中非封闭线路又分为“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三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植树问题题型复杂多样,致使学生解决“植树问题”难度较大。为此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构建“植树问题”模型,安排多样化的练习。例: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路的一旁还是两边”“两端栽還是不栽”“直行路与环形路”等多种情形下的不同的解题思路,真正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教授《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大小的图形,还可将图形进行一些组合、变化,并让学生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教师要利用PPT制作一些组合图形,在进行数学授课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尝试将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下。”学生看到这种展示形式后,感觉非常新奇,于是纷纷动手计算。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将组合图形的面积正确地计算了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对其未来更好地学习数学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4结合生活实际,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还比较小,所以理解能力和做事专注力不够。除此之外,每个班级的学生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数学教师用对待下游学生的教学方式来对待全班学生的话,那么处于上游的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教师这样讲课太过繁琐了,从而就不会跟着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走,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利用教材和教师的有效资源,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难点,结合着生活中出现的素材,改变教学方式,让全班同学既能够有兴趣地上课,也能够明白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当学生列出“10+20”的时候,数学教师问:“为什么要用加法呢?”学生就会回答说:“因为是一共,所以要用加法。”这样回答问题表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样的回答在好学生眼里是多余的,啰嗦的,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情境图进行理解学习。像是说红花有十朵,黄花有二十朵,问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朵?那就需要用加法,因为问题是要将红花和黄花放在一起有多少个。通过这样的转化问题,学生就会提起兴趣,这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也比较容易理解。
5进行课堂留白,促进主动探究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活跃的思维,同时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学生思维活动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这不代表数学学习必须是教师带领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训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数学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自己所教授的班级也会相应改变教学方式,虽然数学教学可谓是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条路是更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到的内容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并且还可以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在讲授结束之后,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探索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不同的教师会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不同的教学方式也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像是有些数学教师就会列出一个式子,然后直接让学生进行计算,问学生该怎么计算?学生就会回答说需要将小数转化为整数,然后再进行计算。教师接着问:“那如何将小数转化为整数呢?”学生回答:“将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即可。”然后数学教师板书一步一步下去。另外就会有教师同样列出两个小数相除的式子,然后教师要询问学生是否会计算这道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随后数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下去巡视,然后观察学生们的计算方法,找几名计算方法不同的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在这之后,数学教师就可以就这几名同学的计算方法进行交流、探究,最后得出: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教师不仅完成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节的教学内容,还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自行探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两种教学方式对比下来,后者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更加明显的变化。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讓他们在深度思考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应成为每位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等方式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最终将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其之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玲.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思考深度的策略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10).
[2]杨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策略[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20):191.
[3]乔玉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深度思考[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