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学会思辨,在思辨中生长思维

2021-10-11 11:12蒋彩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辨感悟阅读教学

蒋彩华

【摘 要】思辨性阅读的概念界定是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的方式,是从过去“重接受”向“重反思”转变的标志。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阅读更多的是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辨,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辨,在思辨中生长思维。

【关键词】思辨 阅读教学 感悟

笔者所执教的“漫话孙悟空——解读《西游记》人物之一”,是在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猴王出世》的基础上的小说拓展阅读指导。在这一节课中,笔者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2)多角度解读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品读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基于这两个教学目标,再基于笔者班级从假期开始阅读《西游记》的情况,大多数同学目前已经读完一遍。因此,在核心推进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三次思辨阅读。

一、基于文本,运用小说的基本阅读方法,思辨地解读人物

【教学链接】

——我心目中的孙悟空

在《西游记》这么多的故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故事?请同学们再次翻开《西游记》这本书,读一读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画出关键的词句,在这个故事中,你能从哪里感受到孙悟空怎样的个性特点?

友情提醒:小说中刻画人物的通常方法是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你在做批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分析,你所找到的这个情节中,是用的哪一种方法?

在 这一回中,这么写道:我觉得孙悟空

预设一:

1.(故事情节中的动作描写)第二十一回。

“他将身一纵,径到他门首,门尚关着睡觉。孙悟空不叫门,且不惊动妖黄风大王,捻着诀,念个咒语,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花脚蚊虫。真个小巧!飞入妖精洞里。”

解读:抓住了孙悟空的动作描写,突出了孙悟空的足智多谋。

2.(故事情节中的语言描写)《三借芭蕉扇》。

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解读:从孙悟空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心地善良。

3.(故事情节中的外貌描写)《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

预设二:

原来在同学们眼中,孙悟空是胆大心细、足智多谋、关心老百姓、除恶务尽的,那么,孙悟空就真的这么完美吗?我们继续解读。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曰:“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师父拊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

解读:孙悟空会被逐出师门,离开灵台方寸山,直接原因就是他在自己的同门师兄弟面前卖弄菩提祖师教给他的本事。

【教学反思】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最具特色的关键人物,其性格特点非常突出。除了学生们都知道的神通广大、机智勇敢、无比忠诚以外,还有他对神权漠视、对自由向往、对师父隐忍、对取经之路坚定,此外孙悟空性格中也存在冲动、自大、好胜心强、爱显摆等不足之处,这些都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全面的解读。所以,在这一环节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大问题:请同学们再次翻开《西游记》这本书,读一读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你能从哪里感受到孙悟空怎样的个性特点?画出关键的词句,做好批注阅读。在推进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1)从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解读文本,感悟人物个性。当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情节出现的时候,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与思考,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就在学生心中慢慢充实起来了。(2)从不同故事的环境描写中,同样也能感受到人物的个性特点。

所以,第一次的思辨,是基于文本的故事情节,基于小说的阅读方法。

二、深入解读,运用小说的自身多义可能,思辨地评价人物

【教学链接】

——众人眼中的孙悟空

通过刚才的讨论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在同学们的眼中,孙悟空个性鲜明,有优点也有不足。同学们能多元解读人物个性,那么,其他人是怎么评价的呢?他们又为什么要那么评价呢?

我们先来看看小说中的人物,对孙悟空的评价:

师:请同学们再次仔细读你自己最喜爱的那则故事,看看故事中,有没有其他人物对孙悟空的评价,他们是怎么说的,你觉得他们为什么那么说?

如此评价孙悟空: 我觉得是因为:

生1:众神来帮忙的时候喊悟空大圣,背地里却喊泼猴,有害怕,也有敬畏。

生2:唐僧眼中的悟空是泼猴,因为唐僧肉眼凡胎,总认为悟空滥杀无辜。

生3:八戒眼中的悟空叫弼马温。因为八戒以前是天蓬元帅,官职比孙悟空大,然而现在却是二师弟,心中有所不满。

师:同学们,在八戒眼里,孙悟空是弼马温;在唐僧眼里,孙悟空是个惹祸精,不服管教,多管闲事,身上似乎有反骨。

师:(小结)不同的身份,对同一个人物形象的评价都有不同的立场,我们要客观地看待。

【教学反思】

第二次思辨阅读,是在众人对孙悟空的评价环节。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人的解读中都不一样,而在《西游记》这部小说的文本中,这一点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孙悟空的机智勇敢、足智多谋,在众神眼中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但在唐僧眼中却是不受管教、惹是生非。这种观点上的差异,非常值得学生去仔细思考原因,所以,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众神称孙悟空什么,因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其原因,从而更完整地认识人物。

三、追本溯源,运用小说的自身多重价值,思辨地把握人物

【教学链接】

——作者眼中的孙悟空

1.就是这么一只上天入地、千古不朽的猴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是谁创造了这只猴子呢?(补充吴承恩的写作背景)

2.了解了这样的孙悟空和这样的吴承恩,你有什么想法呢?

3.時间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了,同学们,你们觉得,现在的社会,还需要孙悟空吗?

【教学反思】

第三次思辨阅读,其实在于孙悟空的现实意义。在这一环节中,笔者加入了作者吴承恩的材料,学生通过材料,非常直接的就能把吴承恩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从而塑造孙悟空这一角色的这种意图道出一二。这样的形象,在吴承恩那个年代,是作者对社会的抗争。那么,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怎样的一个孙悟空呢?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打开,很快地就能辨析出当今社会对于“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品质的取舍。

“教材只是个例子”,三次思辨阅读,给予了学生走进更多名著的一种方法、一个把手,让学生感受并初步掌握小说人物的多元解读,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热情,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多元对话和心灵碰撞,进而从原初体验走向深度阅读,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辨,在思辨中促进思维的生长。

猜你喜欢
思辨感悟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