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莹 管清燕 曹国娜 杨晓
摘 要 2020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展现了医护人员担当与奉献的精神,为高等医学教育及护理本科生职业精神培育注入“源泉活水”。潍坊医学院以“抗疫精神”为切入点,从更新医学教育理念、强化专业教学人文教育功能、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入手,优化护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引导护生成长为具备高尚职业精神且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 护理;职业精神;抗议精神;本科教育;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0-0058-03
Study on Cultivation Model of Professional Spirit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from Perspective of Anti-Epidemic//LIU Liying, GUAN Qingyan, CAO Guona, YANG Xiao
Abstract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locking war in 2020 showed the spirit of the responsibility and dedication of medical staff and injected the source spring live water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spirit of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nd nursing students.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takes the Anti-Epidemic Spirit as the starting point, starts with updating the medical education con-cept, strengthening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teaching,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teachers, and creating a good campus cultural atmosphere, optimizes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and guides nursing students to grow into pillars with noble professional spirit and can bear the burden.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alism; Anti-Epidemic Spiri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campus culture; practical teaching
0 前言
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担,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别是政治思想方面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抗疫精神”是当下中国精神的新样态,医护人员高尚的职业精神、高超的专业技术是其重要内涵,甚至是支柱,是受到全社会赞颂的亮点,这也为护生的职业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素材、新内容、新载体。
潍坊医学院作为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强调把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以此为契机,从更新医学教育理念、强化专业教学人文教育功能、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再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入手,优化护理本科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引導护生正视疫情,汲取“抗疫精神”营养,培养爱国情怀、团结作风、奋斗精神和担当品格。
1 坚持“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
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统一部署,自2020年2月中旬以来,全国高校陆续拉开线上教学帷幕。学习环境、组织方式、教学关系、管理方式、技术手段的改变,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及时应对。在此特殊时期,学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当作教育的根本问题。全院范围开展本科护生教育思想大讨论,既抓护生的学习,又抓护生的健康;既尽可能减轻疫情对护生的影响,又要让护生在困境中得到锻炼和成长[2]。坚持“以本为本”,强化本科教育核心地位,落实本科教育“院长工程”;关注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型为“核心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3],实施“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改革,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继续抓教风、促学风,做好“常识”和“本分”,引导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2 强化专业教学人文教育功能
课程是“滋养和提高人的灵性成长的精神食粮源泉[4]”。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抗疫精神”教育贯穿护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护生将“抗疫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1 优化课程设置
线上教学是“抗疫”期间必须直面的教学方式,尽管是应急之举,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特殊时期的课程设置,坚持学校宏观指导,二级学院具体规划。
一是遵循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原则,以人文素质培养和岗位胜任力提高为主线,摆脱原来课程表的限制,重新规划上课时间、课程和教师,提高人文社会科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在家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
二是在优化课程设置的相关性与实用性、加强人文课程设置的连贯性上下功夫。在疫情严峻、全民焦虑的大环境下,围绕护理学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如医学伦理学、护理心理学设置核心课程。如将护理礼仪与修养、护理学导论等课程的理论课前移,其实验课、見习课后置,做到基础阶段学习、临床阶段深化,课堂教学中发生、理论与实际联系中把握,从而延展人文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使其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
2.2 构建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部分高校在探索育人模式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旨在通过顶层设计与改革,破解思政课程孤岛化现象,着力构建起全员、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5]。课程思政的重要责任就在于价值引领,相对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注重教育方法的改进。学院教师围绕课程思政的要求,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和改造,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思政集体备课、说课,深入挖掘“抗疫精神”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党领导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伟大实践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将人文知识融于医疗实践之中,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自由发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搜罗和挖掘教师、护生积极参与“抗疫”行动的典型事件,组织护生分享亲身“抗疫”体会,并进行现场讨论,通过融入式、沉浸式教学[6],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情境中去,让课堂更有温度、更富魅力。
2.3 强化实践教学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作为培养护生基本技能、综合素质及人文素养的综合环节[7],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良好的人文素养是成为一名合格护理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重视护生的实践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克服医院与学校的人文教育与管理脱节的弊端,构建以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见习和实习等为载体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由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加之线上教学的资源和手段相比线下不够丰富和全面,导致实训教学和部分实验项目无法顺利开展,给实践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学院教师对实验实训课程进行科学研判,选出可以在家进行学习和操作的实验实训内容加入课程体系,科学分配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时间,借助QQ群、微信朋友圈、智慧树、腾讯课堂、钉钉等网络平台充分与护生互动,把传统的“教”转变为“导”,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抗疫”期间,护生不能进入医院见习、实习。对此,教师深入思考、主动作为,利用休息时间,在医院录制与课程相关的带教内容,鼓励其从病理、心理、家庭、社会等诸多角度进行分析,真正做到知识育人与思想育人相连接。
“抗疫”期间,学校附属医院向湖北派出医护人员五批共22人,其中护士17人,四人为学院兼职教师。援鄂教师打破课程界限,与护生积极互动,将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分享给护生。援鄂教师身上体现出的担当与责任为护生树立了标杆,使护生切身感受专业救死扶伤的人性化过程。学院教师人格魅力、工作态度、合作精神的真实展现都在启发、引导和感染护生,为护生提供了融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平台,加深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树立热爱和敬重生命之心,激发护生对护理事业的责任心及维护医疗氛围、促进医学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3 拓宽教师队伍来源,加强教师间的协作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思想的引路人,教师的人文素质、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护生职业精神的形成[8]。为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作用的目标,学院注重加强教师间的协作,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依托护理人文课程省级教学团队,启动专业教师“下、访、挂”“临床教师优化”和“党员兼职班主任”工程;探索“院校共融、共培互聘”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确保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和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落实。专任教师、临床带教教师、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团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实施教学改革,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进行教学评价,共同加强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实现学院与医院在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方面的“三融合”。
4 再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展现,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继续和深化[9]。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进学生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认同,也能在文化精神传递与创造中全面唤醒护生的内在责任感。学院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用身边实实在在的榜样力量打动学生心灵,引导学生自觉地投身护理实践和服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现人文素养培养的全方位管理。
4.1 护士节授帽仪式
护士节授帽仪式是培养护生职业精神的重要环节。2020年是南丁格尔200周年诞辰,也是WHO确定的有史以来第一个国际护士和助产士年。170年前,南丁格尔义无反顾奔赴战地医院,体现了现代护理的价值,赢得人们的尊敬。“5·12”这个日子在护生心中的意义异于其他专业学生。“抗疫”期间,学院打破常规,本着“少聚集、同参与”的理念,借助多平台组织和直播护士节晚会,每位教师在各自岗位上的一分钟“寄语莘莘学子责任与担当”视频,更是让线上线下参与活动的护生感受到南丁格尔精神的意义以及护理工作的神圣与崇高,立志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刻苦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成为一名有德有才的优秀护理人才。
4.2 社会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0]社会实践活动是护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学院四名教师被山东省红十字会聘为应急救护师资,依托师资优势组建一支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抗疫”期间,学院有计划地开展护生职业精神培养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如邀请“潍坊名护”、抗击非典及援鄂护士举办线上专题讲座等;主动开辟护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网络阵地,让学生围绕相关话题借助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展开讨论;鼓励护生到社区、街道等基地参加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与医德相关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能促进护生的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转化,增加情感共鸣,增强社会使命感和医学职业责任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4.3 男护生党员导师制
“抗疫”期间,学院通过调研,发现部分男护生存在專业认知度和认同度低、学习积极性不突出、成绩相对较差等问题。学院12名党员承担起男护生导师工作,每人负责6~8名男护生,从专业思想、专业课程等方面给予帮扶指导。同时,党员教师率先垂范,积极参与防治疫情科研及志愿工作,起到榜样示范的良好作用。实施党员导师制后,男护生在学习态度、专业思想、学习成绩方面有了明显提升。
5 结语
护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与职业精神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它会随着教育和环境熏陶的加强以及学生的努力而不断提高。疫情不仅是灾难,更是弥足珍贵的“教科书”。高校护理教育者要深入挖掘“抗疫教科书”中的育人元素,紧密结合护理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加强护生思想政治与职业精神培育,使职业精神内化为护生的隐性素养。这样有利于护理教育的发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医疗服务机构对护理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进付.“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内在意蕴及方法论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17(5):3-6.
[2]闵江涛,杨川,卫晋菲.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新西部,2020(15):122-123.
[3]崔友兴,李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变革[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1):29-34,48.
[4]杨晓萍,刘海,雷吉红.重大疫情下儿童生命教育的内涵、价值及实施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32-40.
[5]赵晖.“课程思政”推行中的若干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2):128-130.
[6]何海燕.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提升思政课实效性[J].现代商贸工,2020(17):125-126.
[7]刘明,徐玉梅.基于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双师制”培养方法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5):
759-762.
[8]杨思帆,刘丹.学校教育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价值与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5):7-17.
[9]谭德红,徐玉梅.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实践路径优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9):1217-1220.
[1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