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方向

2021-10-11 10:37肖泽萍
心理与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人格患者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年轻时很多人不以为然。岁月沉淀后,渐渐深以为然。

好人一生平安,意蕴深在。往往不针对一时一地,而是以一生为量度;一个善念,一次忍让,改变了自已或他人的行动轨迹,避免了矛盾的激烈冲突,久之积累正性能量和机会,消弭积怨仇对。影响每个当下决定的因素很多,个人的性格特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各有志,性格多元化存在,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但有是否正常的区别。最重要的鉴别点就是个体自心是否自洽,与外界相处是否和谐。精神科诊断中涉及的人格障碍往往是突破这两方面之一的,对患者工作生活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需要医疗干预。

那么,何为人格障碍?有哪些类型,如何诊治呢?本文略述之。

什么是人格和人格障碍?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自古希腊语persona。persona的本意是指古希腊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与京剧中的脸谱类似),后指演员本人,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现代心理学沿用persona 的含义,转意为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与生活环境中一贯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也即是个体在一般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稳定而可预测的心理特征。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

人格障碍是一种偏离的人格,因其固定僵硬的行为模式和适应不良的人格特点,导致病人主观上的痛苦,其社会功能或职业功能受到明显的影响,甚至两者皆受损。患者的这种适应不良的特征和行为在各种环境背景下是一贯的、普遍的,而不是被某次情境所激发或对某个特定刺激或人的反应。人格障碍往往始于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

人格障碍有哪些类型?

目前,精神科临床工作中把人格障碍分为三个类组:奇特或古怪的A组(偏执型、分裂样和分裂型);戏剧性、情绪化或不稳定的B组(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和反社会型);以及焦虑或恐惧的C组(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各组又有具体分型,详细见表1。

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如果没有遭遇挫折,人格障碍患者不一定会产生自我不满的情绪。患者就诊的原因往往缘于人格障碍产生的某些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或不良行为(如物质滥用行为、报复性行为),妨碍了他人,或自己工作生活明显受到严重影响,被同事、家人或相关社会机构送来就诊。患者常常把问题归咎于他人,没有自知力,不愿接受治疗。就诊率低导致其潜在危害不小。

以偏执型人格障碍为例。这类患者临床特征为: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容易长久地记仇。把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及顽固地维护个人的权利;极易毫无根据地怀疑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诚;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容易把与己直接相关的事件以及世间的形形色色都解释为“阴谋”。患者生性固执、喜好争辩,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是冷淡、寡合,不愿意交友,或对周围的人充满支配欲和嫉妒心。他们对环境改变易起疑心,成天提防他人欺骗自己,容易不停歇地诉讼。

人格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严重的问题。他们难以应对环境变化,很难变通和适应,患者常常感到痛苦。大量的比较研究发现,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分居、离异或者单身。容易失业、变换职业或者是病休。尽管人格障碍患者接受过的良好教育并不少,但其社会功能或人际关系较差,工作能力、职业成就和满意度往往更低。

人格障碍还常给他人带来困扰,造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他们中的分居、离婚、家庭矛盾冲突、儿童抚养权诉讼、高危性行为、虐待儿童等情况发生率升高。更容易发生意外,受警察盘问,被送急诊,住院及治疗,产生暴力,犯罪行为、自伤行为、自杀企图或自杀等。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他们并非简单的“坏人”,而是人格障碍的患者,需要得到治疗干预。

人无完人,对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的界定并非易事。 临床上需要注意与两类情况相鉴别:一是由各种疾病,如躯体疾病(例如脑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慢性酒精中毒等)、精神障碍(老年期痴呆、精神分裂症等)导致的人格特征偏离正常,此种情况应视为原发疾病的症状之一,确切的临床诊断是“人格改变”,而非人格障碍。二是须与某些精神疾病鉴别,如分裂样人格障碍与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正确区分。最关键的是人格障碍往往起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个性特质,并非近期出现的精神症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不轻易诊断人格障碍。因为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仍处于发展阶段,对这一年龄群体而言,人格障碍的诊断应当谨慎。虽然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常常会表现出很特别的人格障碍特征,但因其仍处于成长发育期,没有定型。一般要到18岁以后,甚至是到22岁左右,人格方趋于稳定。

人格障碍病因清楚吗?

是什么导致人格障碍?原因是非单一性的。人格障碍(包括正常的人格特征)是气质(遗传和其他生物因素)与心理(成长或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格特征如神经质、内向性、服从性等与遗传素质关系更密切。人格障碍患者早年环境诸如家庭环境、性和躯体虐待等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人格障碍表现的防御机制往往以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投射和宣泄为特点,个人防御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养成与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例如,有自杀企图者其父母养育方式更傾向于拒绝、否认,而较少肯定和鼓励。童年期受虐待者成人后易患边缘型人格障碍。

当然围产期及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良,或因产伤、感染、外伤等因素导致的轻微脑损害,也可引起患儿于少年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不良的人格特征。如果家长和老师高度重视,引导呵护得好,随着孩子长大成熟会好转。反之,则易成为人格障碍的易感素质。

人格障碍的治疗原则

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格障碍的治疗并不容易。治疗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是否愿意接受治疗,勇于改变。

如果人格障碍患者出现明显精神症状,可以用精神药物对症治疗,可以快速缓解部分症状。更重要的是与患者建立稳定深入的治疗关系,中长程心理治疗有望重塑人格结构,明显提高远期疗效。需要根据患者人格障碍类型、人格成长过程与成熟水平等综合评估后,采用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包括精神动力学治疗、咨客中心疗法、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辨证行为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

性格养成自出生即始,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更重要的是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修身养性的过程。认真工作,广泛阅读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积极交友,相互学习不断进步,对人格障碍患者的持续好转十分重要。

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频频受挫,事事不顺时,有否反躬自问:“是否是自己性格有问题?”可以请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全面评估一下,排除人格障碍的可能。如果是,尽快接受治疗,或许人生从此峰回路转,走出困境。

见贤思齐,修心修德,好人一生平安。

肖泽萍,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专职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兼职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环太平洋精神病学学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人格患者
以鸟喻人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恐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