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栋
摘 要: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中小学学生美育素质评价制度”,基于这个文件精神,在教育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重视中小学美育,除了从课程设置上引起高度重视之外,还应该在评价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评价方式,有效调动中小学生进行美育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中小学;美育评价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推进,美育的作用更加突显,从目前出台的各项教育方针上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建立中小學学生美育素质评价制度”,要求把美育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大力推广美育势在必行。
而传统的学校教育轻视美育,弱化美育,让美育沦为边缘学科,有些学校甚至不开设美育课程,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美育受到了重视,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这主要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因为美育的功用不可小觑,美育以丰富的感官体验,调动了中小学生对美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都不离开美育。
一、充分认知学生的美育素养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素养”的释义为,“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一种特质”,也就是说,素养是学生在后天学习中通过努力获取的基本能力。那么就美育素养而言,则是指学生所具备的“艺术特质”。因为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美育对美的追求越来越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对美育课程从性质、目标、结构、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这里清晰地阐述了美育与美术课之间的关系,新课标也对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要求对教材中那些繁杂、偏难、陈旧、机械识记的知识进行删改,不能再作为学生美育素养的成果进行展示,还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体现出的美育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对美育形成的历史、表现特征有基本的掌握和了解,比如,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及其特征;二是对于美育的方法和过程要有基本认知,比如,学生要知道美术创作的材料、造型、艺术手法等;三是有欣赏美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并能充分发挥美育的功用;四是运用艺术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对艺术作品有自己独特的欣赏、评价角度;五是能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保持独特的审美情趣。由此可以看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强化美育,充分体现了美育在学生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它是中小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美育而言,它要求学生有自身的先天禀赋方面的因素,如对艺术作品的自我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强化教育,在美育中,学生通过不断努力学习,美育修养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从而获取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能,去改造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如何做好中小学美育评价
(一)做好美育评价目标定位
美育评价的根本在于改变应试教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因应试教育导致的美育功能缺失,目前的美育评价主要以行政监督的方式人为推进,从而创造良好的美育环境,促进中小学生艺术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为新时代培养有用的全面人才,进而提高综合国力。因此,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美育是提高国民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要从真正需要的角度把美育提上议事日程。这里所说的“真正”,其含义就是在美育评价时,作为教育工作者和评价者,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而不能唯“利”是图,这里的“利”是指应试,不以发展的眼光对美育进行评价,采取一刀切、陈式化的手段。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美育评价中,要把学生的成长进步当作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不能当作产品,不能简单地以好或不好来下定义。美育的功用是提升学生的素质,评价者要能发现学生的潜质,去爱护学生,学生的素质要通过后天的培养才能得到提升,这就需要教育者有育才的情怀,以教育智慧去激发学生的潜质,让其茁壮成长。只有遵从这样一种美育思想,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才能全面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就目前情形来看,在美育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还是目标定位,因为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会把美育当作一种选拔考试,如果处理不当,则会掉入“筛查”的圈子中。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制订评价方案时,要真正明白,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教育,不能寄希望于培养艺术领域内的拔尖人才,这是一种错误的定位,也就是说美育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因此,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且不可借美育评价之名而去行应试教育之实。从前面提到的教育部关于美育的各类文件中也能看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评价应该是一种督促手段,是推进学校美育的助推器,目的是让各类学校真正将美育重视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美育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就美育的评价过程来说,不能分数论,也就是说量化评价的手段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能单纯地以分数来决定学习的成果。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评价时不能只以分数高低来做判断,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如果这样的话又走到了应试教育的怪圈。因此,在教育现代化大背景下,对于美育的评价要采取更科学、合理的方式,争取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里所说的质性,是指对学生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其评价体现为一份调查报告、一份调研分析,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美育学习的一个发展分析报告,也可以是学生的动态评价。在评价的环节上,一定要将过程性评价与最终评价二者统一起来,其中的最终评价可以作为学生最后升学的主要参考依据,从中看出学生的美育素养和艺术潜质,而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测评反馈方式,用来督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对美育进行改进,以取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