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化学素养 提升师生品德

2021-10-11 02:26郑永信
关键词:师德修养名师工作室中学化学

摘   要:河北省名师郑永信工作室,通过三年的努力,全体成员在师德、教学能力、教科研水平、新课程理念的把握与落实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完成了三年规划目标。特别是在师德修养和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师德修养;学生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6-0053-03

河北省名师郑永信工作室的成员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德育渗透到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实践中,并对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三年规划和研修中,彰显师德修养

河北省名师郑永信工作室三年工作规划:

(一)工作室指导思想

工作室以主持人主持的“十三五”省规划办课题“核心素养与高中教师专业发展”为引领,以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为推动,以实践探索、专业引领、共同发展为宗旨。首先,通过学习、考察、研究、探索等促进工作室全体成员驾驭新课程,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促进成员自身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其次,通过工作室成员的辐射、渗透和引领,达成成员所在区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为省教研员,要借助工作的便利,积极将优秀成果在全省推广,以最终实现全省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提升。

(二)工作室的教学指导思想与工作室团队的研修指导思想

德能并重、德育为先。

(三)工作室目标

1.一年目标。使工作室的全体成员熟悉新一轮高中课改理念,明确“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含义,并探索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师生的共同活动中,进而形成一定的经验,如此有利于工作室成员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创新型教师。

2.两年目标。使工作室全体成员发挥渗透和引领作用,帮助本区域的高中化学教师驾驭新课程,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进而使之成为具备指导和示范本地区其他高中化学教师的业务能手,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辐射、引领作用。

3.三年目标。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 并积极争取在全省推广。由主持人和工作室主要成员,通过省骨干教师培训、省优质课评选、省名师评选以及省网络教研等活动,推动河北省高中化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而促进河北省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四)工作室成员组成以及所侧重研究方向的分工

成员共8人,由主持人负责引领和协调主要工作。

工作室其他7位成员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主研一个方向。

第一小组,侧重主研“立德树人如何在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

第二小组,侧重主研“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与高中化学教师素养的提升”。

第三小组,侧重主研“在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五)工作室的研修形式

工作室的研修形式以远程研究交流为主,集中研究培训为辅。

1.远程学习。首先,工作室全体成员要自学。主持人定期给工作室成员推荐阅读书目,并要求写读书笔记。其次,建立Email群、QQ群等,就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某些疑难问题进行远程交流和研讨。

2.集中研究。通过集体外出学习、考察,区域内送教下乡、听课评课,在一定区域内搞小型的沙龙、小型的讲座、小型的研讨等,集中学习、共同提高。

(六)工作室计划的活动

1.日常活动。自学、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并上网查阅、搜集资料等,同时使群内交流、研讨等活动成为常态。

2.集中活动。每年外出考察、学习1~2次。每年组织一次小型公开课或一次送教下乡。 每年集中听评课、研讨1~2次。每年组织一次工作室全体成员学习成长分享交流会。

(七)工作室成员的年度评定及奖励制度

工作室每年对全体成员做一次评定。主要内容有成员参加工作室活动的情况、表现、业绩、区域带动等方面。具体如下:

1.工作室成员在师德方面的成绩。

2.工作室布置的读书目录及读书笔记。

3.工作室集体外出学习、考察及考察心得。

4.工作室成员在区域内做小型讲座的情况及讲座稿。

5.工作室成員指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的情况及成绩。

6.工作室成员的年度教学反思及公开发表论文的情况。

7.工作室成员的年度工作总结。

二、在课程设置上,关注学生品德的提升

工作室成员探索通过选修课程、组织社团活动等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高品位品德的养成。

例如探究毒品的来源与危害社团。通过该社团活动学生可知,毒品的来源种是天然植物,另一种是化学合成毒品。毒品对人体、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它会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并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如果吸毒者吸毒过量还会造成突然死亡……由此可使学生树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理念,并主动立誓终身不吸毒,不制毒。

再如探究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社团。通过走访、上网查询、相互讨论等社团活动,可使学生形成以下共识:“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由此可使社团成员增强环保意识并身体力行地进行垃圾分类等等。

在化学选修课程中,能够提升学生品德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白色污染的防治、食品保鲜的合理使用、合理用药与身体健康等等。

三、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二册第七章第三节的“乙醇与乙酸”。在探究乙醇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物性、化性、用处等的介绍与讲解。而使用新教材以后,按照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就应从真实的问题情景入手(应用视频或图片展示为什么要查酒驾以及酒驾的危害等等),引导学生参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活动。由此可使学生对乙醇的性质以及饮酒后酒精对人神智的影响等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进而可得出结论“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就是核心素养中所说的必备品格里个人修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

再如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二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化学品的合理使用”。在学习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时,首先要肯定化肥、农药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然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化肥可使农作物增产40%~60%。农药对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保护农业生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还可知:化肥、农药虽好,但一定要合理使用。特别是不能过量使用。化肥过量使用,不仅会造成浪费,部分过量的化肥还会随着雨水流入河流湖泊,造成水质污染。农药过量使用,不仅会打破虫害与其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还会造成土壤和农作物的农药残留超标,以及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学生具备这些化学知识以后,就能辩证地看待和使用农药、化肥。即做到既保证农作物增产增收,又不造成环境污染,更不会生产对人体有害的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如此有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类似的内容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如钢铁与环境、化工与污染、稀有金属与国家安全等等。

经工作室探索认为,学生在高中阶段通过应用以上方法,在一到三年的化学学科学习中,可逐步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可逐步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

猜你喜欢
师德修养名师工作室中学化学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
浅谈年轻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聚焦中学化学中的两大定律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