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分析和临床分析

2021-10-11 07:05朱存志
中外医疗 2021年23期
关键词:阶段性呼吸机气管

朱存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江苏南京211100

在急诊科室当中,急危重症患者的数量非常庞大,患者在进入医院时,多数都会伴随着程度不现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情况,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呼吸道管理,为患者提供辅助呼吸,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其呼吸得到复苏,以保证其各项生命体征维持稳定,这也是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1]。但是,在以往的常规呼吸道管理方案中,如果遇到体型比较肥胖、伴随恶性肿瘤或者是神经方面有严重损伤的患者,要开展气管插管会非常地困难,使用的局限性较大,不利于的患者的抢救。而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则与常规呼吸支持法有所不同,是一种具备超强综合性的新型抢救方案,且随着呼吸支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此种方案已经被的广泛引入到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抢救工作当中,并且取得了极佳的效果[2]。基于此,该文随机选取了2019年3月—2020年7月江宁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抢救时采用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方案的临床抢救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急诊收治的60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先随机性抽出30例,将其作为A组,在急诊中对患者开展的常规形式的呼吸支持治疗,其余的30例患者则作为B组,以急诊中的呼吸阶段性救治疗法对患者开展治疗。A组: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20~74岁,平均(49.36±4.93)岁;其中有20例患者为创伤者,10例患者为非创伤者。B组: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19~75岁,平均(49.27±5.03)岁;其中有18例患者为创伤者,12例患者为非创伤者。该研究已填写申请交由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之后开始落实;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现象;存在低氧血症指征;确诊为急危重症;患者及(或)家属均认可该研究内容,且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精神、意识有严重障碍者;合并有心、肝以及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合并糖尿病或者高血压者。

1.2 方法

A组急诊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方法: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与身体状况后,医师依据自身临床经验为其先最适合的呼吸模式,严格检查机器的性能是否正常,之后依据呼吸机相关的操作规范开始进行机械通气操作。

B组急诊时对患者开展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方法为:

①阶段1:帮助患者罢好复苏体位,先用徒手呼吸支持方式进行心肺复苏处理,患者进入医院之后,让其以仰卧体位躺于抢救床皮上,注意要让患者的头部、躯干处于相同的平面上,双臂以自然的方式置于身体两侧,如果患者同时合并呼吸系统病变或者是心血管病症,则将体位更改为半卧体位。之后为其进行气道开放,将患者口腔当中存在的异物或者是呕吐物质全部清除,如果患者有佩戴假牙,马上取下假牙,以防假牙脱落之后阻塞患者的气道;而对颈椎未受到损伤的患者,可以将其下颚微微上抬,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呼吸道梗阻或者是舌后坠的现象;如果患者的颈椎受到明显的创伤,则为其使用咽喉导管,先将呼吸道内当中存在的分泌物完成清除,然后,以适合的力度按压患者的胸背,这样更有利于气体完成交换。

②阶段2:给氧治疗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对于阶段1治疗之后,仍未出现心跳或者有呼吸骤停现象的患者,马上采用面罩吸氧或者是鼻导管给氧进行治疗,要注意,如果采用面罩吸氧,要确保面罩紧紧贴于患者的面部,以防氧气发生流失,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给氧时。如果患者无法自主进行呼吸,马上选择使用经口气管插管方案进行的给氧;如果患者的呼吸道存在严重的损伤,则依据实际情况给予有创通气,以免采用气管插管方案,导致患者的呼吸道损伤进一步加重。

③阶段3:对患者开展有创呼吸治疗。如果患者存在急性喉阻塞或者是声门区阻塞等现象,马上对其开展环甲膜或者是气管等穿刺治疗,之后再切开患者的气管,为其构建气道,确保患者可以维持良好的呼吸。

④阶段4:患者气道构建成功之后,依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开始进行呼吸机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对呼吸机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调整。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经过抢救治疗,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消除,呼吸的频率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显效;经过抢救治疗,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各项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呼吸慢慢恢复为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呼吸困难及相关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则为无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30×100.00%=总有效率。

②对比两组的呼吸复苏成功率,判断标准为:12次/min≤患者呼吸频率≤25次/min,血氧饱和度参数>90%即为复苏成功。

③记录患者的呼吸恢复至稳定时间以及各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而A组则为73.33%,B组的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呼吸稳定时间与呼吸复苏成功情况对比

经治疗,B组的呼吸恢复稳定时间与A组对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呼吸复苏成率与A组相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呼吸稳定时间与呼吸复苏成功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相较于A组的(26.67%)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急危重症在临床上主要指是一些病情紧急或濒危的疾病,这类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情快速进展,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3]。呼吸机辅助呼吸临床急诊用于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为患者后续治疗创造基础的重要一环,呼吸道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关重要的内容[4]。一般来说,急诊在接到急危重症患者后,于发病早期马上给予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可快速减轻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对病情进展进行控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在以往的急诊工作中,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基本由医生的临床经验而决定,针对性过低,盲目性则过高,临床治疗效果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不仅使得许多的医疗资源被浪费,还可能因为救治方案不当导致患者原疾病加重,更有甚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5-6]。

呼吸阶段性治疗与常规的呼吸治疗有着许多的不同点,这种治疗方案先从简单开始,再过渡到复杂,先从徒手开始,再过渡到机械,于阶段1时,为患者选择适当的复苏体位,用于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统等患者适宜度更高,可以让其更快进行自主呼吸;于阶段2时,给予患者有效吸氧,通过此2个阶段的治疗,为急危重症患者的后续抢救打下基础,不仅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而且无创,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7-8]。到了阶段3时,为患者开展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治疗,让患者的通气得到良好的保障,为后续的给药治疗、吸痰处理提供便利,将误吸的发生风险降至最低。于阶段4时,给予患者呼吸机支持治疗,此方式可以动态性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变化,让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各项治疗参数,以便更快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使给持良好的换气功能,同时还能将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性降到最低,且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9-10]。另外,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要求治疗医师依据患者具体的情况,为其选择最佳的呼吸支持方式,尽量选择低阶段的治疗措施,并对患者原发病性质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确认患者是否存在呼吸衰竭或者是发病趋势,以此来决定是否要对患者开展下一阶段的呼吸支持治疗,确保呼吸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此外,呼吸阶段性治疗,单人便可以进行操作,不仅临床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减轻了患者的创伤,缩短了治疗所用时间,可以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更多便得,更快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让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恢复稳定[11]。从该次研究的结果中也发现,治疗之后,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与A组的73.33%对比更高(P<0.05);B组的呼吸恢复稳定总时间 (17.19±7.34)min相较于A组的(34.31±5.39)min更低 (P<0.05);B组的呼吸复苏成率96.67%相较于A组的80.00%更高(P<0.05);且B组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33%与A组的26.67%对比更低(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邬雨强[12]给出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概率93.93%与对照组的75.75%相较,显示B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96.96%相较于对照组的81.81%,观察组更高(P<0.05);且观察组的呼吸恢复稳定的时间(17.24±7.28)min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03%较对照组的(33.54±5.98)min、21.21%更高(P<0.05),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急危重症患者采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临床效果令人满意,患者的呼吸复苏成功率更高,呼吸恢复稳定时间更短,且并发症率更低。

猜你喜欢
阶段性呼吸机气管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气管支架在治疗气管、主支气管狭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