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颖 谷小雨 闫岳卿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多发于5岁以下婴儿,主要表现为发热、结膜充血、唇红、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并常伴有心血管损害[1]。因而,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儿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医护一体化是一种优质的护理工作模式,即以患者健康为首要任务,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这样可明显的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预后水平改善[2-4]。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基于新型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应运而生,该护理方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出院后的患者提供精准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健康需求[5]。鉴于此,本文对72例川崎病患儿实施医护一体化结合互联网+延续护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72例川崎病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5)。观察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4.56±0.32)岁;其中发热并起皮疹20例,结膜充血13例,手足皮肤僵硬性肿胀1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3.45±0.24)岁;其中发热并起皮疹22例,结膜充血10例,手足皮肤僵硬性肿胀1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3例。2组年龄、性别比及并发症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6];②照护者持续照顾时间>6个月,且会上网、使用手机等基本通讯工具;③经解释说明,患儿监护人知晓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川崎病并发症以外的其他严重疾病;②照护者有精神疾病或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③资料不全或者缺乏准确性;④照护者中途退出研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在患儿住院期间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①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用药护理,发热护理以及疾病观察;②按照川崎病治疗指南制定好出院随访计划: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③出院后1周电话随访:疾病治疗和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满意度。
1.3.2 观察组:健康教育同对照组。①干预措施采用医护同体模式,成立2个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小组,2名儿内科的专家作为组长指导,2名病房主治医生与具有工作经验5年以上职称的护士分为2组进行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干预。科室护士长负责2组间的联络和协调。2组负责的医护按照患儿住院时间给予出院后的分组,同时给予患儿创建健康档案,准确评估其病情状态,结合患儿病情予以针对性治疗,再予以设计延续康复护理计划,由患儿监护人居家为患儿提供康复护理。②医生、护理人员及患儿监护人共同建立起微信、QQ群,由负责的医护在群里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指导。主要分工:护士负责收集患儿家属的留言咨询,每天20∶00~21∶00集中进行解答,主要回答护理方面的问题,如肠溶阿司匹林如何正确服用,如何观察患儿有无出现情况,如果对高热患儿进行降温处理,以及提醒患儿家属随访的时间,并在患儿的健康档案中详细记录患儿在家中的饮食、睡眠、情绪、活动、服药等情况。医生负责回答的问题侧重与药物的指导,川崎病的患儿大多需服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二者药物服用不当会引发出血,婴幼儿日常服用剂量较小,家属剂量换算不准确,并且该药物的代谢受到多种药物和食物的影响,需要做好监测。患儿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不良反应如皮疹,家属可将患儿出现的症状通过照片或者小视频的形式发送到群里,咨询医生是否要到医院进行就诊。医护每周通过远程网络进行1次药物干预,并在下一次干预时进行效果评价;③成立微信公众号,2~3次/周推送川崎病有关的知识,康复随访知识、用药知识、问题答疑和经典案例等。公众号上传的内容由儿内科的专家和护士长进行考核。
1.4 观察指标 (1)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采用SF-36评估患儿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分数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于患儿出院日、出院后,以本院自行设计的《川崎病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对其照护者川崎病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展开评定,问卷含3个项目:川崎病的并发症预防知识、川崎病的康复护理专业知识和用药注意事项。其中,每部分总分值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效果越好。(3)住院满意度问卷,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患儿家长的住院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疾病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和沟通和病房管理5各个方面。该问卷采用Likert 5评分法评定,即分数越高,代表患儿家属对住院的满意度越高。
2.1 2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 2组患儿的SF-36评分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的评分均有有随时间变化而升高,但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 分,
2.2 2组患儿疾病相关知识比较 2组患儿的康复护理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和用药注意事项在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三项知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疾病相关知识比较
2.3 2组患儿家属的住院满意度评分比较 2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在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家属的住院满意度评分比较 分,
川崎病好发于<5岁儿童,其病情复杂,病因机制尚不明确[7]。该疾病存在治疗周期较长,患儿配合度较差,照护者需要投入较大精力照顾等护理问题,给患儿家庭带来巨大压力[8]。鉴于此,选择适合患儿且应用高校的护理措施体现出重要意义[9,10]。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提示于川崎病患儿中加强医护一体化结合互利网+延续护理可进一步促进其病情恢复和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这与孙永建等[11]研究结果一致。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即医生与护士共同参与到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之中,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最佳治疗护理方案,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照护者对于川崎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程婷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一体化的互联网随访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这是因为运用多种网络工具下的延续护理可以提高川崎病照护者对疾病的掌握度,减轻患儿的家庭负担。通过互联网技术,护士可以更好针对患儿的情况定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通过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包括QQ以及微信群等,将川崎病专业知识、典型案例信息以及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及时推送给患儿家属,使其能够在出院后继续了解相关方面知识,提高照护者的疾病预防和护理知识[13]。另一方面医生也能及时追踪到出院后患儿病情进展等情况,针对新出现的症状或问题,制定治疗计划,为患儿照护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
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的患儿家属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在于医护同体式护理使临床护理更加系统和高效,互联网+使延续护理的内容更加丰富,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并且互联网使医护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及时评估,为患者的居家治疗和护理提供了更大的便捷,大大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14]。同时由于患儿家属能够通过互联网及时的从医护方面寻求到帮助,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他们面对疾病出现新情况时的焦虑情绪,满足他们精神方面的需求[15]。
综上所述,应用医护一体化结合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川崎病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照护者的疾病相关知识,促进患儿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