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对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作用

2021-10-11 05:53唐莉鸿
系统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肝素妇科血栓

唐莉鸿

北京房山区良乡医院妇产科,北京 102401

深静脉血栓形成指的是深静脉腔内血液发生的异常凝结情况,血凝块的形成与脱落均会增加静脉腔狭窄甚至闭塞的风险,严重可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进而引发静脉支配组织与器官的缺血性病变、功能受损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2]。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妇科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类型,其中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其发生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增加死亡风险。分析妇科肿瘤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包括:血流阻滞、肿瘤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术后卧床周期长、补液不足、应激因素等[3]。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则会影响妇科肿瘤手术疗效,增加后遗症风险,临床多采取早期加强对妇科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用药预防其发生[4-5]。该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6例妇科肿瘤腹腔镜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一步对比了不同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6例妇科肿瘤腹腔镜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利伐沙班)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每组53例。对照组年龄32~64岁,平均(46.77±2.37)岁;手术用时65~280 min,平均(174.65±24.67)min;妇科恶性肿瘤16例(子宫内膜癌11例,输卵管卵巢癌4例,宫颈癌1例)、妇科良性肿瘤37例。研究组年龄30~62岁,平均(46.16±2.29)岁;手术用时61~270 min,平均(172.41±25.91)min;妇科恶性肿瘤15例(子宫内膜癌9例,输卵管卵巢癌5例,宫颈癌1例)、妇科良性肿瘤38例。纳入标准:①患者术前均无深静脉血栓病史;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③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执行。排除标准:①入组时已患血栓性静脉炎者;②存在凝血障碍及凝血功能异常征象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自术后12 h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0190,规格:1.0 mL/支:5000 AXa单位),0.3 mL/次,1次/d,连续治疗5 d。研究组则自术后12 h起口服利伐沙班片(国药准字J20180077,规格:20 mg/片),10 mg/次,1次/d,连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②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及血流速度;③两组术后5 d血小板、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对比。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率为7.5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下肢周径及血流速度对比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及血流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肢周径及血流速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下肢周径及血流速度比较(±s)

组别下肢周径(cm)治疗前 治疗后血流速度(m/s)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53)对照组(n=53)t值P值19.17±1.35 19.21±1.32 0.154 0.877 16.71±1.12 17.12±1.19 1.826 0.070 1.18±0.17 1.20±0.16 0.623 0.534 1.93±0.13 1.91±0.11 0.855 0.394

2.3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对比

研究组血小板、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s)

组别 血小板(×109/L)D-二聚体(μg/L)凝血酶原时间(s)研究组(n=53)对照组(n=53)t值P值231.54±35.19 234.17±34.82 0.386 0.699 371.61±15.54 368.52±16.12 1.004 0.317 10.53±2.44 10.61±2.48 0.167 0.867

3 讨论

外科手术治疗为妇科肿瘤最为有效治疗方法,但术后存在一定并发深静脉血栓风险,严重影响患者康复[6-9]。以往妇科肿瘤术后除了选择补液与抗感染治疗外,还常予以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治疗,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均为常规抗凝药物,该次研究进一步对比了两者预防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率为7.55%,与对照组的13.2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与黄设珍等[10]研究中低分子肝素14.27%的并发症率与利伐沙班8.22%的并发症率研究结论一致,提示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性用药后局部血肿、皮下瘀斑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率均较低,二者在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增加皮下瘀斑等出血并发症的作用不明显。用药后,研究组下肢周径为(16.71±1.12)cm,血流速度为(1.93±0.13)m/s,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宋丽华等[11]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预防性用药后,(17.82±1.09)cm的下肢周径,(1.87±0.15)m/s的血流速度基本一致,提示低分子肝素应用后能够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促进下肢淋巴液与静脉血液回流,进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性抑制下肢凝血因子活化,最终改善下肢周径,提高血流速度。

研究组血小板为(231.54±35.19)×109/L,D-二聚体为(371.61±15.54)μg/L,凝血酶原时间为(10.53±2.44)s,与对照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邹佳利等[12]报道发现,肝素钠联合压力泵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后,血小板为 (242.16±41.67)×109/L,D-二聚体为 (365.47±16.87)μg/L,凝血酶原时间为(11.32±2.39)s,与该次研究结论相似,提示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妇科肿瘤患者的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而D-二聚体水平的降低可有效排除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此外,结果还提示,临床在应用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同时,还可联合应用压力泵、弹力袜等辅助治疗措施,以提高预防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均在改善微循环血流量方面有良好收效,在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血小板减少与出血等不良反应风险低,用药安全性较高。其中低分子肝素为临床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予以皮下注射治疗收效良好,符合药物经济学。利伐沙班属于凝血因子Xa抑制剂,能够通过外源性与内源性两种途径抑制凝血因子Xa,进而中断凝血瀑布效应,达到抑制凝血酶生成,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该药物起效快速,生物利用度高达80%以上,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小,并可以双通道方式排泄,经多次给药不会产生明显蓄积作用,因此用药期间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利伐沙班用于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有效、安全,临床应用简便,将有可能成为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理想选择。

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与血液瘀滞、高凝状态、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相关,而妇科肿瘤术后易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包括:①女性盆腔静脉密集,相互吻合成丛,为静脉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②肿瘤浸润压迫,导致周围血管血流速度减慢;③硬膜外麻醉使麻醉平面以下静脉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减慢;④中老年女性慢性病合并症多,血液黏稠度高。因此,除了采取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药物进行预防外,还需从解决高凝状态、血液瘀滞以及减少下肢静脉血管壁损伤3个方面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具体如下:①危险因素评估:术前应由医师综合评估妇科肿瘤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下肢静脉曲张史、血栓史、肥胖、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盆腔巨大肿物、外源雌孕激素应用史等。存在多项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应检查血凝状态,并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同时及时补充血容量。②术中操作:术者在术中操作过程中,应确保动作轻柔,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或血管解剖,减少术中出血,确保手术的精准性,以缩短手术与麻醉时间,避免输血。③术后管理:尽量避免开放下肢静脉通道输液,早期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加强腹胀症状的预防,以免腹膜后静脉受压迫,每日按摩下肢,并进行间断气囊压迫,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术后还需监测体温、凝血功能、血小板等指标,发现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早期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

综上所述,妇科肿瘤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均取得了良好收效,且两者预防效果相当。

猜你喜欢
肝素妇科血栓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