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下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障碍及其消解

2021-10-11 01:15黄瑜斌孙莹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教育家家校育人

黄瑜斌 孙莹

(1.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陕西西安 710068;2.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6)

中小学生主要的生活与学习场域是家庭和学校,在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家庭和学校各自独特的作用,也要实现二者的协调与沟通[1]。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由于应试和升学的压力,学校与家庭都只关心体育分值的提升,并不重视体育的育人价值。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2]。该文件的发布为体育教育的家校合作提供了新支持,也为实现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提供了新思路。但是,家庭和学校作为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两个场域,进行体育教育的合作还面临着学校体育的功利取向、家庭观念的传统束缚、协同育人的意识薄弱三重障碍。因此,该研究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内部模型,为消解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障碍提出了创新思路,以期为未来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现实障碍

1.1 学校体育的功利取向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都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2016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近视呈现低龄化趋势及肥胖率继续上升的现状公布之后,体育终于被拉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人们将学生体质下降归咎于学校体育开展不力,强化学生体质,提升学生的健康成为学校体育的第一要务。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省市中考体育的分值逐年递增,云南省中考体育的分值更是达到与语文、数学等学科同分的水平。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原本是国家和政府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体育学科地位,增强人们体育观念的重大举措,但落地实施起来却不孚众望。中考体育分值的增加与学生升学、择校等密切相关,所以直接导致学校体育中出现了非考试项目不学、考试项目强练的“应试体育教育”,还催生了社会专门针对体育考试提分而举办的“体育影子教育”。学校体育对体质强化和体育分数的功利取向,不仅使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意义丧失,导致学生容易产生抵触体育的不良情绪,而且也与国家颁布政策的初衷相违背。

1.2 传统观念的强力束缚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观念在我国家庭中根深蒂固,致使家长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格外关心,而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始终不够。“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念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不断地强化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学校教育态度的形成[3],使家长逐渐失去了“远见”,变得“短视”。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学家长宁愿舍弃孩子身体锻炼的时间,也要提高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初中家长虽然非常关注体育,但是关注的点却是与升学有关的体育分数。高中家长则完全忽视体育的存在,只关心孩子能不能上一个好大学。在传统价值观念的强力束缚下,不管孩子处于哪个学习阶段,家长都只关注能改变孩子命运的分数,完全忽视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对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则是一种漠视的态度。在这种价值观念下开展体育教育家校合作,不利于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因此,树立家庭体育的育人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1.3 协同育人的意识薄弱

青少年未来的成就,不仅取决于自身天赋和主观能动性,还受其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唐汉卫曾指出,协同育人才是真正意义上“大写”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4]。但实际上,我国家校合作衍生出了很多矛盾,教师与家长针锋相对的场面并不罕见。如家庭方面,教师让家长代为批改作业,导致家长工作一天身心俱疲,更有甚者则直接将作业布置在家长微信群,由家长负责告知学生作业内容。这种本应教师承担的工作由家长代劳,致使很多家庭不堪重负,十分反感家校合作。而在教师方面,面向家庭的教育培训,也被认为是超出了传统师生的范畴,增加了教师的负担[5]。由于双方合作意识的薄弱,导致学校对家庭教育过于依赖,家庭则对学校教育缺乏理解。因此,我国家校合作的进展始终停滞不前。

反观国外,日本在二战后就开始推行家校合作,但家长参与公共教育的意识普遍不强,而且由于经济发展过快,还导致学校出现了“校园欺负”“逃学”等现象。于是,日本民众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认识到学校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家庭与学校双方的力量[6]。现如今,由于民众观念的转变,日本的家校合作已经进入到常态化的阶段。美国马萨诸塞州丹佛学区的教育局局长诺德森曾感叹:“学校需要家庭的帮助,与家长进行充分的、由衷的、及时的合作是我们成功的必要条件,就像阳光和雨露对植物的生长是必不可少的一样。[7]”因此,家庭和学校进行合作就必须增强双方协同育人的意识,这是顺利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保障,体育教育家校合作也是如此。

2 “交叠影响域”理论对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启示

1987年,霍普金斯大学的爱普斯坦教授正式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交叠影响域”理论,该理论包括外部模型和内部模型,其中内部模型(如图1)主要是指家庭和学校的部分。“交叠影响域”理论的内部模型解释了当家庭和学校相互交织时会产生交集框架,而处于框架核心的是学生,意味着学生在教育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家庭和学校间的联系和作用可能是机构层面的,也可能是个体层面的,但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交叠且持续累积的影响力[8]。

图1 “交叠影响域”理论内部模型

体育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发挥着其独有的功效[9]。而体育教育不仅指学校体育教育,还包括家庭体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受家庭与学校两个场域的影响最大,而且家庭和学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服务的。所以,推进体育教育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实现体育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孙洪涛团队通过对我国6省区中小学的抽样调查,发现只有20.5%的学校开展了家校合作,而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课外体育活动安排等问题,仅有5.6%的学校会以家校合作的形式与家长寻求解决办法[10]。基于“交叠影响域”的内部模型,发现我国学校寻求家庭合作的意识还很缺乏,对于体育教育的协同育人更是呈现彼此分离的状态。由此可见,消解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障碍,必须要从学校做起,主动寻求家庭的合作,并以学校为主导将单方育人的模式转变为家校协同育人的模式,改变体育教育家校分离的现状,推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联动,最终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 实现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创新思路

3.1 重视学校体育人文渗透

重视学校体育的人文渗透是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重要基础。学校体育作为一种承载人类特定体育文化价值的社会活动,始终无法脱离文化要素而独立运行和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传承人类文化、发展人类文化、培养创造新文化人[11]。由于升学和择校的双重压力,“体质强化”和“应试体育”成为学校体育开展的主要价值取向。在这种背景下,学校体育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消减了体育的育人价值,致使体育教育开展家校合作也失去了其该有的意义。因此,学校体育必须摒弃功利性的价值取向,重视学校体育的人文渗透,为体育教育的家校合作做出表率作用。

3.1.1 学校应更新校园体育赛事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锦标主义”“小众参与”的校园体育赛事早已不能适应当前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学生渴望参与体育比赛,寻求竞争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学校举办校园体育赛事的理念并未发生改变,参与者仅是各班选出的优秀代表,而大部分学生都是充当被代表者的角色。于是,学校的旧理念与学生的新需要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并且斗争性不断增强。这时,更新学校体育赛事的举办理念极其重要。新型赛事的理念倡导人人都有参与体育比赛的权利,引导学生形成“感受比赛过程”的理念,并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精神[12]。它不仅对传播学校体育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还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校园体育竞赛增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3.1.2 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特殊的存在,其授课地点不局限于教室,而是放眼于户外;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身体的练习,还要学会思考;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方式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多样。这些本质特点要求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马约翰就曾明确指出,体育“迁移价值”的实现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转变“应试体育”的态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体育的迁移价值,还要寻求来自家庭的帮助,与家庭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1.3 学校联合家庭共同制定学生成长的体育档案

体育档案是学生体育成长的真实记录,它的制定不仅可以渗透出学校体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还可以有效促进体育教育的家校合作。制定体育档案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从入学开始,由家长填写学生的基本信息,然后转交给教师,记录学生在学校所学过的运动项目、体育测试的成绩、体育竞赛的荣誉、体质测试的水平等,并全面对学生的体育成长进行跟踪,伴随其升学持续记录。体育档案的制定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家庭、学校、国家整体评估学生身体发展的水平,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对比,及时调整身体发展的不良状况,而且在升学以后,还可以解决各个学段体育学习与健康成长信息的对接问题。

3.2 树立家庭体育育人观念

树立家庭体育的育人观念是施行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前提条件。家庭体育,不仅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的体育锻炼,还包括家庭体育教育。家庭体育教育有2种实施形式,一是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对孩子进行体育教育;二是家长送孩子去社会体育机构进行体育教育。要想树立家庭体育育人观念,要做好以下几点。(1)要促进家庭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得全民的健康意识得到了提升,推动了家庭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促进了家庭体育的发展,为树立家庭体育的育人观念提供了有利条件。(2)学校要加大宣传体育育人的力度。学校通过积极引导可以不断地促进家庭体育的持续发展,强化家长的体育育人观念,还可以促使家庭体育教育行为趋于主动化和习惯化。(3)要加强体育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体育教师是国家培养的专业教师,在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加强体育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家长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与知识,还能促进他们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更有利于体育教育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

3.3 搭建体育教育合作平台

搭建体育教育合作平台是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核心要点。家校双方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双方持有平等的观念则是搭建体育教育家校合作平台的重要基础。“交叠影响域”理论指出,学校作为教育发挥影响力的制度化机构,在协调家校与学生间的关系方面起主导作用,其更应关心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以发挥教育合力[4]。所以,在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应起到主导作用以推动协同育人的整体发展。因此,搭建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平台要重视以下4个方面。(1)校长发挥表率作用。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他对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教师开展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深度和重视程度。(2)明确家校双方平等的观念。“交叠影响域”理论指出,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没有主次之分,更没有从属关系,家校双方都是围绕学生进行影响,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具有共时性。(3)学校要为家长提供服务。学校通过为家长提供知识讲座、教育培训、家长课程等方式打开学校的“大门”,不但可以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校,认识协同育人的重要性,而且学校也将得到家长更大的支持力度。(4)学校要多关心弱势家庭体育教育的家校合作。学校不仅要关注积极参与的家庭,更应该关注弱势家庭,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阶层思想的禁锢,他们对协同育人的态度并不明朗,这些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往往不敢表明自己的想法,只能附和教师和其他家庭提出的观点,对于体育教育家校合作更是表现出一种退缩的态度。所以,学校要对这些家庭给予更多的关心,教师应更加主动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引导其有信心参与体育教育的家校合作。

3.4 创新课外作业的设计实施

课外体育作业的设计实施是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重要保障。课外体育作业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家庭和学校间的双向活动作为介质的体育活动,学校、学生和家庭的共同参与是其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8]。因此,设计和实施课外体育作业对推进体育教育的家校合作至关重要。(1)要对课外体育作业的内容进行创新。一方面,要根据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进行设计,作业内容应包括体能、技能和健康教育3个板块。体能板块的作业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进行设计,发展学生弱项身体素质;技能板块的作业要根据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推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形成;健康教育的作业设计,要以掌握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项目知识为主,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在完成作业内容的设计后,应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提供多种难度的作业内容。(2)要对课外体育作业的完成形式进行创新。因为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在作业完成形式上应充分考虑家庭的因素,不能给家长造成额外的负担。因此,在完成形式上可以是由家长监督,学生个人完成,也可以设计为亲子作业,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还可以进入社区,借助社区的场地和器材完成课外体育作业。(3)要对作业批阅形式进行创新。体育学科的课外作业不同于其他学科,质量评判的标准难以量化,更难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8]。因此,教师要根据布置作业的内容选择评价的形式。如体能作业的评价,则需要家长的帮助,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并以拍照或视频的形式通过网络发送给教师;技能作业的评价,则可以通过下一次课进行测试,根据动作的熟练程度,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对进步明显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于没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查明原因,督促其认真完成体育作业;体育教育作业的评价形式需要根据作业内容来确定,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提交照片、视频或者提交体育知识类纸质作业。

4 结语

基于“交叠影响域”内部模型的体育教育家校合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着眼于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实现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这需要学校体育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渗透、家庭教育树立体育的育人观念、家校共同搭建平等协作的育人平台、创新课外体育作业的设计实施等,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教育家校合作运转机制,切实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家家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医学教育家培养工程:一种让良医成为良师的有效探索
教育家马相伯与实业家张謇的爱国情谊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