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茜
[摘 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的日益提高,中华文化开始“走出去”。高校日语教学也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立足民族文化之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思想。在日语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同时融入中华文化,使学生以后能更好地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关键词]中华文化 高校日语 体验式教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项目编号:SGH17H484);西安翻译学院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日语专业(项目编号:X-YLJS201701);西安翻译学院《综合日语》课程校级教学团队(项目编号:Z1702)。
在日语专业教学中导入中华文化的意义及现状
1.在日语教学中导入中华文化的意义
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这对中华文化再次繁荣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成为了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国人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使国家文化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中华文化“走出去”对日语教学来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日语专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未来与国际接轨的世界人。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日语专业学生肩负着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任,因而迫切需要在日语教学中导入中华文化,使学生明晰中华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不同之处,进而在立足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在日语教学中导入中华文化的现状
就当前而言,在日语教学中导入中华文化确实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高令君曾对他们学校日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中华文化日语表达能力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首先,学生有充足的意愿学习中华文化,但因为他们对中华文化了解得不够深入,又没有系统学习过用日语表达中华文化,所以无法更好地宣扬中华文化。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日语教学中有关中华文化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充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学校缺乏纲领性的要求。日语专业学生对中华文化理解不足,除了与教师本身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不足及教学内容安排有关之外,还和学生的就业领域比较狭窄及日语1级考试和中华文化相脱离有关。这主要是他们出于现实考虑,如果中华文化学习不能给自己的日语考试有大的帮助,那么他们就会忽视或应付中華文化学习,而把主要精力单方面地集中在日语学习上。
当前国内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尚没有完备的推广中华文化的设计方案,没有给学生的中华文化学习一个明确的定义。沈晓敏和刘玥指出,日本文部省学习指导要领明确了让学生学习汉文的教育意图,即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终身亲近古典的学习习惯,加深他们对日本文化和中华文化之间渊源的理解。在这样的学习指导思想之下,日本的中华文化学习主要分布在国语、社会历史、高中公民伦理等课程之中。也就是说,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纲领和切实可行的方案。与之相比的是,中国大学的日语专业目前尚未和中华文化的学习做好相应的衔接设计工作。
3.在现行日语教材中导入中华文化的必要性
怎样让中华文化走进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是日语专业师生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查阅相关的教改文献时,笔者也看到了不少教师提出改编教材的建议。时代在变,中国在进步,让学生通过新版教材了解新时代的中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教材的改编和修订并非短期内能完成的工作,教师不能等到教材完全改版后再在日语教学中导入中华文化,这是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时代重任,教师必须从现在做起。教师可以在新版教材问世之前,以现版教材为依据,通过自己的课堂设计,让学生从感性认知出发,由浅入深地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加积极自主学习,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会更深刻,这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体验式教学法。
关于体验式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体验”一词出自于《淮南子》故圣人以身体之,这说明体验是指个体的亲身经历,其特征是注重实践,个体的体验是帮助个体认识世界的一种较为直观且感性的手段。
张金华和叶磊认为,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现场体验或结合过去人生中的体验,然后通过反思,使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感悟——这种感悟也许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但确实能让学生对事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甚至一生难忘。这种教学方法要比纯理论性的教学更能使学生获得相应的领悟与震撼,效果也更加清晰明了。张金华和叶磊还列举了比较常见的一些体验式教学法,如情境体验法、多媒体教学体验法、模拟现场法、社会实践法、游戏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等。
刘雅妮等认为学生讲课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时,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责任感。蒋剑红认为角色扮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参与互动的情境和氛围,可以使学生通过感知解决问题,进而强化自己的记忆,达到提高自身技能的目的。汪微琦指出,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案例的选取、训练、研讨等,案例教学法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升日语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由上述研究可知,体验式教学法是被广大学者所认可的,它的优势在于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正因如此,文章在总结现行教材中出现的中华文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运用上述方法设计课堂教学及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中华文化的意愿。
现行日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总结
笔者总结了现行大学日语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综合日语》(修订版)(一至四册))中出现的中华文化,具体如表1所示。
教材中共有27处涉及中华文化,其中,一至二册出现的中华文化相对较多,因为这两册的主人公是在华留学生高桥,从她的视角提及日本人所熟识的中华文化。三至四册是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情节,所以涉及的中华文化相对比较少。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课堂设计方案探讨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以一至二册教材中提到的与中国相关的内容为基准点设计方案。方案针对教材特点,在词句解析和文化扩充等环节加入中华文化。但由于词句讲解和文化扩充的展开方式不一样,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对词句解析部分的课堂设计
日语学习者在初学阶段都会接触到“初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之类的寒暄语,教师在教学中对此句的讲解一般为“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诚然,这样的解释是可以传达这句话意思的。但中国人在初次见面时,是不会用这么长的句子来寒暄的。符合中国人寒暄特点的句子一般是“幸会幸会”,而日本人的说法表现得很谦虚,客氣地请对方对自己多多包涵。中国人在表达见面之喜时一样也很谦虚,但表达的意思多是“和您见面让我感到荣幸”。由此可见,日本人关注的是自己有没有给对方带来麻烦,而中国人则是在纯粹地表达一种喜悦感,同时注意抬高对方。教师在做这样的词句解析时,可以用案例分析法对比两个句子,使学生在表演和模拟中体会两句话的不同,这样做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词句的领悟与理解程度,还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两国文化的不同之处。
2.地域文化交流
教材内容涉及风土人情时,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按照地缘关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由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讲他们对某个风俗的理解。比如教材中提到的“饺子”,南北方学生对饺子的理解和感情肯定是不一样的。对北方学生来说他们很熟悉饺子,可北方的区域是很大的,每个地方的人包出来的饺子形状、烹饪方法、什么时间和什么人一起吃……这些情况肯定不是完全一样的,而南方和北方的差别那就更大了。那么,南方学生所处区域的人们在过节时吃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对这种差异我们要怎么看……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日语把自己知道的表述出来,然后再和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交流,达到激发不同地域的人对陌生且熟悉的中华文化的兴趣。
3.中日文化对比实践
中日文化对比实践是难以做到随时随地进行的,因为实践需要工具,还有时间和地点等。教师可以把在一段时间内发现的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好奇点和不解之处统计出来,并根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一次实践性质的教学指导。比如近年来中国传统服装盛行,很多时髦的青年男女都以穿汉服为荣,那么汉服和和服的区别和联系又是什么?可以在日本文化节时,举行一次汉服和和服的对比展览,让学生来做模特,穿上不同的服装展示,需要注意的是,要让汉服和和服模特同时上场,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结 语
文章在新版教材尚未发行的前提下着眼现实,对在日语教学中导入中华文化进行了一些探究。体验式教学发相对比较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时空感和真实感,能让学生在初学阶段通过感官体验获得大量有趣的感受与心得,激发学生探讨中华文化的兴趣,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中华文化基础,使其能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令君,操慧洁.新“国标”背景下中华文化日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20,34(1):95-98.
[2]沈晓敏,刘玥.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教科书中的地位与育人价值[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10):37-44.
[3]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4]周霞.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本土文化课程建设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20,23(1):90-93.
[5]穆雨菲.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华文化失语”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37):1-2.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亚欧语言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