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O2O英语翻译混合式金课建设

2021-10-09 10:35王冠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9期

王冠

[摘  要]为适应新文科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风向,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应注重以跨文化思辨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式,这是新时代英语创新型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鉴于此,文章提出构建以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O2O英语翻译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通过真实语境下的思辨能力培养、语料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刺激、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强化。

[关键词]翻译课程  混合式金课  思辨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隐喻视域下的陕西高校外语教师身份认同及教师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GH19157);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校内教育科研项目“四个一流建设背景下陕西理工大学青年外语教师身份认同及教师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YJ2019-12)。

我国高校的英语翻译教学一直以来都较为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但多以应试达标为目的,如将是否通过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作为教学的导向。在这样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既无法得到有效锻炼,跨文化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不到相应提高,这与新文科及互联网+时代对多元复合型翻译人才的要求相违背。秉承“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网络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先进理念,文章以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提出新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以期为新时期跨文化思辨型英语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需求分析

1.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

我国历来强调文化“走出去”,而翻译在这一伟大进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和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对英语翻译人才的水准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育部“双万计划”指引下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外语学科的拟建设数量高达609,这体现了我国对于英语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视度。一流学科依赖于一流专业,一流专业则依赖于一流课程,而一流课程的建设更需要一流的课程设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地方,应抓住契机,在外语课程建设上继续努力,优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而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翻译课程建设尤为重要,应努力打造兼具层级性、技能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的翻译课程,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多元化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动

当前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及其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落伍、教学内容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而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语言的工具性特点,普遍地忽视了英语这门学科的人文学科特点,未能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英语翻译人才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水课”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翻译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国际化发展的要求。根据2020年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英语类专业教学的规定,英语专业学生应有良好的英汉口笔译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这为英语专业学生设置了更具体的和更高的能力要求,也给英语翻译课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愿景。高校英语专业应实现从“传统外语”学科到“新外语”学科的转变,将语言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培养具备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翻译人才。因此,應从语言教学逐步向语言服务教学过渡,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英语复合型人才。

3.课堂革命的推动

陕西高校较多,英语学科覆盖面广,且大多属于地方应用型高校,具有区域性地方特色,担负着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的重任,因而陕西高校英语金课的建设迫在眉睫。为此,陕西积极践行“课堂革命”的号召,于2018年举办了首届“课堂革命,陕西行动”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在这场课堂改革大练兵过程中,广大英语教师充分展示了不同的课堂创新理念,为新时代陕西英语金课的推进奠定了基础。在大数据背景下,英语翻译金课的打造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理念,根据《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教育要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发展互联网+教育创新思维,将智慧教学引入课堂,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外语人才,尤其是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应及时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结合以上背景和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关于金课建设的五个目标,再加上新文科的政策导向,将全新的在线学习和传统的线下学习结合为一体的混合式金课,应是以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地方高校英语一流课程建设的主要途径。根据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笔者选择了在英语专业必修的翻译课上构建O2O混合式金课。

理论基础

1.思辨型教学法

思辨型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即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翻译课程而言,在跨文化思辨型教学中,学生如何理解原语与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与差异,准确实现双语转化,如何进行不同译文的赏析鉴别,如何针对原语与目的语的意识形态冲突,对译文作出必要的改写、增删和转译等多维度多层面的技能将得到培养、锻炼与提高。

2.混合式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法这一理念由Cooney等人率先提出,它集面授与在线教学为一体,以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为重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在互联网+时代,在线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法突破了时空限制,以各个专题微课作为载体进行在线教学,这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线上知识的延展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线下教师则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线上学习的疑难困惑进行及时的解答,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在师生、生生课堂探讨互动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PBL+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法

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延伸,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理论根源深厚,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度的锻炼;PBL+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法将二者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起着支架作用,学生的小组讨论互动均在教学任务引导下进行,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设定,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进行层级式提问,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作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翻译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师提出的翻译问题,班级不同小组分别进行讨论,待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后,以小组汇报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达到知识共享和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的目的。

实施过程

如图1混合式英语翻译金课构建模式所示,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翻译O2O混合式金课建设内容如下。

1.课时安排

翻译混合式金课为专业必修课,英语专业大二下学期开设,使用学校课程资源中心(学银在线)作为网络在线平台,学习通作为教学工具。本课程共计30学时,包括线上和线下学习两部分,其中线上学时占40%,线下学时占60%,对应平台上分别以8至10分钟的微课分专题进行。

2.教学过程

线下,教师课前用雨课堂发送课件及预习问题,针对学生课前学习的疑难点在课堂集中进行讲解,学生可以通过雨课堂弹幕发送实时问题,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通过对不同译文进行对比、评析,小组代表发言、组内和组间互评、学生课后反思日志的撰写来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通过教师课堂及课后的总结性点评实现课堂实时互动和延时互动。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起来。通过译文鉴赏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线上,教师可以将翻译分为五个不同方向性课程,以微课方式在平台呈现,作为线下专题的辅助和拓展学习资源。每个微课专题都附有大量微练习,学生利用手机下载学习通即可完成,这能有效践行智慧教学理念。为贯彻思辨教学理念,线上练习的完成分为个人完成和小组完成两部分,个人完成部分为每个微课专题后的微测试和课后反思,小组完成部分为需要协作完成的针对同一原语不同的译文处理方式及说明。练习提交后,教师可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答疑,实现延时互动。学期末,每个学生的最终分数将由个人表现得分及小组得分两部分综合得出。

3.线上线下衔接

线下翻译教学中,以雨课堂为载体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联系起来,实现英语课堂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通过雨课堂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完美衔接。线上翻译课程作为线下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时长短,专题多,短小精悍,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可以有针对性地突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三大环节”的有机结合,金课将凸显对象和功能三位一体的特色,实现英语课堂由“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如图2所示。

成效分析

1.真实语境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翻译混合式金课课堂上,教师会启发学生针对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翻译案例进行探讨,比如自行拍摄旅游景点的翻译照片、餐厅吃饭的菜单误译和食品物品的商标误译等。通过这些真实的翻译案例,将学生置于真实语境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并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在今后生活中遇到类似误译时能及时察觉并进行纠正,培养学生翻译语感与语言思辨能力。

2.用语料的共时性与历时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翻译混合式金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语料往往兼具共时性与历时性,学生需要准确把握译文的时效性,这就很考验学生对时代前沿信息的把握,需要学生联系时事,给出最“与时俱进”的翻译。比如“外向型经济”的原译是“export-oriented economy”,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会先问学生是否了解“外向型经济”的定义,然后再让学生判断译文是否正确。当不同小组给出不同答案时,教师让各小组进行相关的查阅,学生通过查閱会发现该语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我国改革开放早期的经济多为出口为主的模式,而当今的经济既包括出口,也包括进口,集“引进来”与“走出去”为一体,因而译文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在点评总结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定义时,可以引导学生给出准确的译文,即“internationally-oriented economy或outward-looking economy”。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会明白译文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译者的思维不能僵化,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成长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外语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学生也将在译例中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思辨能力。

3.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通过课堂上不同译例的探讨及组内及组间的互评等,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具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翻译,学生的团队意识也会得到一定的强化。同时,学生通过线下课堂和线上翻译学习反思日志的撰写,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翻译学习,改进自己的学习思维习惯,将思考变成一种自发意识并融入自己的翻译学习中,努力成长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外语复合型人才。

4.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多元化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O2O英语翻译混合式金课的实施,教师对学生成绩考核的方式也应多样化。线下,形成性评价指标不仅能反映课前学生翻译语料和案例的收集及其他准备,也能反映课中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个体在小组互动中的表现,如小组轮流发言等。线上,形成性评价不仅能体现学生微课的学习反思、开放类翻译问题的回答及专题作业提交等,还能体现学生课后反思、质疑等。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多元化也是思辨型英语翻译混合式金课的一个重要表现,而教师的多种激励方式会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镕静.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8):55-56.

[2]Cooney M.H,Gupton P,&OLaughlin M.Blurring the lines of play and work to create blended class learning experiences[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000 (3):165-171.

[3]Goodyear V,Dudley D.“Im a Facilitator of Learning!”Understanding W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Do Within Student-Centered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s[J]. Quest,2015(3):274-289.

[4]Yew,K.Goh & H.G.Schmidt,etal.2012.One-Day,One-Problem:An Approach to Problem-based Learning[M].Singapore:Springer:21.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