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0-09 21:41朱丽王巧霞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耳穴贴压眩晕

朱丽 王巧霞

【摘 要】目的:分析在眩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70例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接诊的患者进行,所选患者均符合临床“眩晕”诊断标准,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接受耳穴贴压中医护理的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于证候积分方面,两组护理前未见差异(P>0.05),研究组对比参照组及同组于护理后指标更低,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于有效性方面,研究组方案下更高,在对比中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 结论:眩晕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能够为治疗提供較大的辅助作用,让患者的症状更快消失,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眩晕;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

眩晕属于生活中常见症状的一种,该病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发病通常较为突然,潜在风险较大。临床常以药物进行眩晕的治疗,但从总体上来看,治疗的有效性较为有限,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还需要加强对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措施[1]。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多为气血方面的虚亏所致,采取耳穴压贴法干预能够获得较好的改善。鉴于此,本次研究即分析在眩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70例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接诊的患者进行,所选患者均符合临床“眩晕”诊断标准,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两组,各35例。参照组,女性19例,男性16例,年龄37岁~62岁段患者,平均年龄(44.57±17.57)岁。研究组,女性20例,男性15例,年龄36岁~61岁,平均年龄(43.46±17.46)岁。统计两组患者资料并使用计算机对比,未见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研究价值。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主要由护理人员按照工作流程对其进行必要的饮食、用药、心理等方面的干预。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对患者进行耳穴压贴中医护理操作。首先对耳穴进行贴敷,用药选择王不留行籽,常规消毒后使用胶布上粘贴,按揉5分钟,每天按揉3次,在按揉过程中和患者保持交流,其表示按揉处有微微的胀痛和热感为宜,每3天对胶布更换一次;叮嘱患者在症状发作时不要进行任何活动,卧床休息,加强对病房及周边区域的清洁,避免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摔倒,发作频繁或单次发作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以适当对按揉时间进行延长;增加病房区域的扶手等设施,叮嘱患者起身时要缓慢,提醒家属尽量陪伴患者;对于敏感肤质的患者,在进行贴压的过程中要减少贴压的持续时间,并选择合适的防护剂进行保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接受护理前后患者症候积分的变化,并统计护理方案的有效性。

判别标准[2]:于护理工作开展前后使用证候积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表现越严重。

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症状基本消失,能够独立工作生活的为痊愈;患者经治疗护理后较之前症状缓解,不影响日常生活的为有效;患者经治疗护理后未达到上述标准的为无效。痊愈及有效患者占比为有效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方案实行前后患者的证候积分

于证候积分方面,两组护理前未见差异(P>0.05),研究组对比参照组及同组于护理后指标更低,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种方案下护理的有效性

于有效性方面,研究组方案下更高,在对比中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肾气不足、其血虚亏等存在较大的关系,因此临床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在应用后总体有效性较低。耳穴贴压是中医操作中常见的一种,耳穴部位有丰富的神经,因此对这一穴位进行贴敷和按揉,能够极大的对神经进行刺激,而王不留行籽通经活血效果明显,常被用在多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在眩晕的护理中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3]。

综上所述,眩晕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能够为治疗提供较大的辅助作用,让患者的症状更快消失,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红玲,杨婵娟.耳穴贴压在眩晕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8):161-163.

[2] 李颖,裴雯,黄桢,等.眩晕3号方联合穴位敷贴,耳穴贴压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J].河南中医,2019,39(5):69-71.

[3] 敖平.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20,38(5):135-138.

猜你喜欢
耳穴贴压眩晕
穴位注射联合耳穴贴压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穴位注射联合耳穴贴压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从痰辨治高血压病经验浅谈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电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
瑜伽结合耳穴贴压法对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实验研究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