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对COPD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的168例COPD康复期患者,根据康复训练模式的差异分为常规组以及干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呼吸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比较肺功能指标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结果:干预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高于常规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OPD康复期患者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并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呼吸功能锻炼;心理护理;COPD康复期患者;应用效果
慢阻肺(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情加重,心肺功能及呼吸功能受损,影响生活质量。这种疾病不仅严重地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且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怎样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促进患者的康复是现阶段研究的方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经有效治疗,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出院[1,2]。但因疏忽,出院后易复发,可加强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减少重复住院现象。本研究探讨了呼吸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对COPD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168例COPD康复期患者,根据康复训练模式的差异分为常规组以及干预组。干预组,男48例,女36例,年龄52岁~71岁,平均年龄(66.21±5.56)岁。常规组,男50例,女34例,年龄52岁~73岁,平均年龄(66.56±2.26)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呼吸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第一,呼吸功能锻炼。(1)缩唇呼吸:调整患者的呼吸频率,当患者呼吸频率稳定时,让患者用鼻子吸气,吸气后再收缩嘴唇,如吹口哨般缓慢呼气,时间为4s~6s,缩唇的程度可由患者自己调节,主要是让患者呼吸顺畅。缩唇呼吸能增加呼吸潮气量,促进体内气体交换,改善肺功能,避免气道过早闭合,增加体内含氧量,提高血氧饱和度。(2)腹式呼吸:患者可采用坐立呼吸法,一手放胸,一手放腹,保持胸部不动,吸气时腹部突出,呼气时腹部收缩。患者吸气时,双手按压腹部与腹部形成对峙,呼气时,双手轻轻按压腹腔以帮助呼气。患者主要通过收缩嘴唇、呼气机和通过鼻子吸气。呼吸的时间比吸气的时间长。最初的运动时间是5分钟,随后可以延长到10分~15分钟,每天两次。(3)呼吸操:患者可以在坐姿,站姿和卧姿进行练习。仰卧位:仰卧位,双手紧握拳头,屈肘4次~8次,屈肘吸气,呼气4次~8次,双臂交替平伸4次~8次,平伸时吸气,回呼4次~8次,屈膝时呼气,伸腿时吸气,配合腹式呼吸,4次~8次。第二,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肺功能基础状况较差,入院后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所以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住院时要热情,告诉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和重要性。在患者完成每日呼吸功能锻炼后,与患者沟通患者的康复效果,指出患者的进步与不足。
1.3 观察指标
比较肺功能指标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0分~50分,越低越好)。
1.4 統计学处理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根据统计, COPD已经成为人类疾病死亡的世界第四大原因。鉴于目前对 COPD还没有专门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问题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据研究分析,缩唇呼吸有助于降低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有助于消除肺泡部残气量;腹式呼吸可增加腹肌张力,增加膈肌活动,从而增加呼吸肌力[3]。另外,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也越来越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活动范围小,主要集中在室内,加之长期服用药物,对治疗态度悲观。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解除顾虑,在住院期间保持心理平静,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研究显示干预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高于常规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COPD康复期患者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并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玲君.呼吸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对COPD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24):72-73.
[2] 唐玉芳,袁丽芬.呼吸肌功能锻炼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4):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