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辉洋 吴文娟 吴伟兵 王志国
摘 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动精神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将劳动精神融入课程培养体系、创新创业训练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检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丰富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将劳动精神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为轻化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轻化工程; 劳动精神; 创新创业;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2-119-002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创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把劳动精神渗透到创新创业环节中,将学生的价值塑造、实践训练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有利于发挥劳动精神的教育资源价值,更好地丰富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
南京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于2003年和2012年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和江苏省重点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经过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拥有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已累计培养本科生4000余名,目前在校生约400人[2]。近年来轻化工程专业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加大创新训练项目资助力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参加国内外竟赛、开展自主创业,并带着创新训练积累的经验和科研实践去自主设计毕业论文方案等,将劳动精神融入大學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励大学生善于学习和勤于求知,把劳动精神的内涵内化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去,形成自己的创新思想。
一、劳动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1.劳动精神的核心内涵
劳动精神,指劳动者在劳动中展现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精神品质[3]。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对劳动、劳动与人的关系、劳动的价值作了充分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人在劳动中不但创造了符合自己目的和需求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而且还相应地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创造了人本身[4]。
劳动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长期奋斗在一线广大劳动者劳动经验和劳动智慧的总结与肯定。劳动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精神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劳动主体、劳动行为和劳动价值三个方面。劳动主体包括普通人民群众、青年学生、企业职工、党员干部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劳动行为包括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劳动价值包括劳动光荣、劳动美丽、劳动崇高、劳动伟大。
首先,劳动模范是劳动精神的最高承载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惟有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才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其次,工人阶级是劳动精神的主要承载者。工人阶级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工人阶级是中国精神的主要承载者,工人阶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用其先进的思想和模范行动来带动全社会,始终作为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和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最后,青年学生是劳动精神的主要学习者和传承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让他们明白劳动是美丽、光荣、崇高、伟大的事情。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是个勤劳的民族,勤劳的文化基因代际相传,青年学生是关键,也是劳动精神的主要学习者,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劳动精神。
二、劳动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
1.劳动精神融入课程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课程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渠道,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在。在课程中贯彻创新创业的理念,将劳动精神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培养体系,找到课程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点。合理安排创业课程,培养多学科知识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不仅要开展有关创业的相关理论课程,还应有相应的实践课程,强化大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轻化工程专业新版(2020版)培养方案中开设多门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主体的能动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思考和探索。首先,在通识教育课程《就业指导》《创业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中渗透劳动精神的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精神所蕴含的课程资源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耦合;其次,在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造纸工艺实验》《制浆工艺实验》《植物纤维化学实验》中通过随机分组法和讨论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打造具有轻化工程专业特色的劳动实践课程;最后,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社会实践》《素质训练》《课外科技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活动,让学生模拟创业团队进行小组交流和分享。在模拟的过程中教师把劳动精神贯穿其中,用劳动者的艰苦创业精神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达到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2.劳动精神融入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轻化工程专业教师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过程中采用基础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挖掘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专业知识储备能力差异,量身设计不同实践训练方法,高效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基础理论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结合实践技能训练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习-巩固-再学习”的培养效果。在整个创新创业过程把劳动精神贯穿其中,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创造性劳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5]。
3.劳动精神融入创新创业竞赛,检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精神培育的融合,需要实践作为中介,以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6]。轻化工程专业教师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担当,将创新意识和劳动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并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竞赛等形式展示自我劳动成果。近三年轻化工程专业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项,指导本科生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励10余项,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复合型本科人才。例如吴伟兵教授指导的本科生创新训练团队项目《高湿强木质纤维纸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多功能应用》经过多轮评选以及校内外专家的共同打磨,获第十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吴文娟副教授指导的本科生依托创新训练项目,获得山东省大学生纸与造纸科技创新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学科竞赛奖励;卞辉洋老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本科生10余人,申报国家级、省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项,其中4人已发表SCI论文6篇(5篇1区,1篇2区),中文核心2篇,指导2名本科生获得国家级一类学科竞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1项,将劳动精神融入创新创业竞赛中,让学生把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既培养了学生强大的劳动精神,也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就感。
三、劳动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对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内在影响
1.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
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是将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作为根本,将培育学生具有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作为重点,塑造出有理想、有担当的现代化人才。劳动精神体现了劳动者的创业精神,是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7]。轻化工程专业将劳动精神的培育作为契机,把劳动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之中,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认识环境的改变,从而提升抗挫折的能力和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具体体现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不同的创新创业项目中,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开始,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他人的事情帮着干的乐趣,告诫学生要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脚踏实地,激励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信念更加坚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2.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提升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轻化工程专业从创新创业教育出发,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在《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业基础》等相关课程中贯彻创新创业理念,将劳动精神引入到创新创业的课程体制中,借此来寻找课程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同点。通过科学规划创业课程,制定不同科目知识的课程体制,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此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入劳动精神包含的价值观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相關实践活动,在模拟创新创业过程中将劳动精神顺势引入,并鼓励学生在劳动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学会经常性反思,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轻化工程专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体会劳动的意义,有利于发挥劳动精神的教育资源价值,更好地丰富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2021年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劳动教育专项(项目名称:“劳动教育融入轻化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ZXGG-013)
参考文献:
[1]宋宝萍,刘慧.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黑河学刊,2020(02):126-128
[2]卞辉洋,吴伟兵,戴红旗.轻化工程造纸工艺实验A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1):135-136
[3]贺兰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的内涵[J]南方论刊,2018(05):45-46+56
[4]程德慧.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时代诉求及实践转化[J]河南农业,2019(15):29-30+54
[5]颜隆忠.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J]发展研究,2020(06):86-90
[6]徐正.创新创业背景下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有效开展[J]就业与保障,2021(08):81-82
[7]王东明.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