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慧
摘 要:做好幼小衔接,有利于帮助幼儿从幼儿园平稳过渡,步入小学,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提升幼儿能力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也可为幼小衔接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健康;习惯;能力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两者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很大差异,从幼儿园到小学也是幼儿成长中的一个重大转型期,抓好幼小衔接,帮助幼儿平稳过渡,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尤为重要。
一、做好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小衔接更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许多性格和心理品质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因此要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创造适合幼儿心理安全的环境。幼儿的发展都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幼儿园又是幼儿第一次正规步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因此,幼儿园要为幼儿创造舒适的活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幼儿园要利用一切资源扩大活动空间,创造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孩子自由活动,在各活动领域建立自己的规则、建立自己的游戏内容。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鼓励而信任的眼神、细腻而适宜的声音、宽广而温暖的胸怀都是师幼沟通的桥梁,也是给予幼儿“安全感”最直接的力量。
二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教师是幼儿保育和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学习、奖励激励、考核考评等形式,多措并举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是加强家园互动,深入家园合作。幼儿的健康成长不能只靠幼儿园教育,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搭建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平台。因此,幼儿园在教学管理中,要注重家园合作的融入,与家长积极主动地沟通,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座谈会、专家讲座、亲子活动、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开展家园之间的联系,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既能保证幼儿健康的学习生活,又可以让幼儿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也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专业的方法和科学的策略培养幼儿养成科学、有序、合理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幼儿升入小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习惯基础。
一是帮助幼儿正确认识生活习惯,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的幼儿就像白纸,教什么学什么,所以想要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需要去培养。首先教师要让幼儿先知道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训练形成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良好生活常规和初步生活自理能力。如培养幼儿养成坚持刷牙、洗脸、洗脚、饭前便后洗手等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幼儿养成独立用餐、专心用餐、正确使用餐具的良好用餐习惯;给幼儿穿方便穿脱和整理的衣物,培养幼儿养成上厕所自行脱穿裤子的习惯。
二是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佳动力,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使他们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并能轻松愉快地参与各类认知活动。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感兴趣的游戏中接受教育。因此,应将游戏化培养幼儿贯彻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幼儿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并以兴趣为支撑,科学地引导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技能,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是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多表扬。陈鹤琴曾提出“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即提示我们开展幼儿教育要遵循正面教育原则。对幼儿来说,鼓励与表扬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结合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评“好孩子”还有“争做好宝宝”等活动鼓励幼儿上进,也可以给孩子分配一定的任务,如果孩子完成得好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孩子会因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信心大增,也会更积极更努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是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且幼儿没有自觉意识,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支持”,幼儿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渗透于每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具体明了且可操作性强,如进餐方面,饭前洗手,吃饭不随便讲话嬉闹,饭后漱口、擦嘴擦手等,我们平时可以提醒、督促,也可在“过家家”游戏中练习、强化。
三、提升幼儿的能力
幼小衔接、入学准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入学”准备要从“入园”开始,幼儿的能力准备也更加重要。如小班幼儿能否听懂老师的要求,能否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中班幼儿能否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否有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大班幼儿是否具有合作意识,是否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
一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从幼儿生理发展规律看,随着身体的发育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看,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能够把自己从周围环境中独立出来,更加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和影响。因此,幼儿时期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是培养幼儿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是否善于交往,能否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不少幼儿因缺乏语言沟通、人际交往能力,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感到陌生和不安, 产生焦虑、孤独、不知所措等心理现象。因此,幼儿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建立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设计让幼儿学说、会说的语言教学活动,组织让幼儿主动说、多说的语言游戏,从而激发幼儿的交往兴趣,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提升幼儿的语言沟通及人际交往能力。
三是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理,替孩子解决问题,不如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并加以指导和鼓励,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满足幼儿“我自己做”的愿望,尊重幼儿自己做主的权利,创造宽松安全且充满爱的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积极快乐地动手动脑、感知体验,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期又是萌生规则意识与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要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帮助幼儿认识、理解和遵守规则,逐步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控能力。
总之,幼儿园是学习的准备阶段,幼小衔接也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教育过程,做好幼小衔接,能够为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教育、适应新环境做好身心准备,也为其一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秀霞.开展多样活动,深化幼小衔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8):97.
[2]赵艳茹.幼儿入学前的四项准备教学初探[J].求知导刊,2019(3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