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慧兰
在低年级的默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默读意识与默读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并能够结合助学系统中对学生默读训练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默读训练,以使学生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默读训练中能够形成默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关于低年级阅读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由此可见,默读训练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的。那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主要指的是怎样读呢?虽然课标中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教材和课标可以把默读形式确定为“尝试不出声,不指读”。另外,从统编本教材低年级的助学系统中关于默读的编排来看,在一年级着重朗读,默读训练是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的,而且在默读的要求上也没有速度等其他方面的要求。可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试着不出声读,其目的是让学生对默读有一定了解,习得默读方式,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默读训练呢?
一、教师示范默读,促进学生默读习惯形成
低年级是默读教学的起始阶段,其目的重在训练学生的默读方式,让学生对默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由于低年级学生习惯了大声朗读课文,在初次接触默读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怎样读。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可对默读的形式细化指导,以帮助学生逐步习得默读方法,提升默读能力。
统编本二年级上册《雪孩子》一文的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由于这一课是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中首次对学生提出了默读要求,教师就可以先通过示范给学生以默读的基本样态,让学生学习如何默读课文(用眼睛一行一行地看,不指读,不出声)。然后,让学生任选一个自然段,仿照着教师的样子默读。这样当学生对默读的方法有了自己的感受与体会之后,教师再让学生通篇默读课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学生对默读这种方式还不是很熟悉,在学生默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巡视,以发现学生在默读的时候是否出声,或者有没有沉下心来默读。就这样,由示范到练习再到通篇默读,由易到难,学生对默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今后的阅读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运用这种方式默读课文。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默读训练方面教師要注重对学生的示范指导,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默读,学习默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默读意识,逐步训练学生眼看脑想的能力。另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默读情况的评价,以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为今后的默读奠定基础。
二、插图辅助默读,把文字还原成为画面
默读是一个由眼入脑的过程。默读要求学生用眼睛看文字,并在头脑中想象着文字的内容。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师可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把学生引向默读训练之中,鼓励学生边默读边对照画面,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默读能力。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的课后习题中提出了“默读第3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说说邓爷爷植树的情景”的要求。基于此,在这一课的默读训练上教师就可以这样展开教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随着默读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哪个画面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在学生默读完第3自然段之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画的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最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说一说。因为有了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作为基础,学生的头脑中很自然就浮现出了“邓小平爷爷穿着蓝色衣服选柏树苗—移入树坑—挥锹填土—扶正树苗”等画面。这样教学,图文结合,在默读中,学生对课文中文字所描写画面的感受也更为鲜活,凸显出了默读的作用与价值。
在《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第3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想象画面,再让学生借助插图中的画面默读,这样学生能够一边读一边想象文字所描写的画面,并且在插图的对照中,学生脑海中浮现出的邓小平爷爷的形象也更为鲜活、逼真,促进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边默读边想象,促进学生想象能力提升
边默读边想象是默读训练的基本要求。在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单靠读学生是很难感受到文字所描写的画面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默读中想象,把文字想象成画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提升学生默读的能力。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是一篇神话故事,充满着神奇的色彩。普通的朗读学生很难感受到故事所描写的神奇,如“在世界最东边的海上,生长着一棵大树叫扶桑。扶桑的枝头站着一个太阳,底下还有九个太阳”,像这样的描写课文还有许多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象画面。在默读目标的引导下,学生随着默读展开想象: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也想到了羿射掉九个太阳,留下一个太阳时的画面,还想到了太阳剩下一个之后,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样子……在学生的想象中,整个课文内容变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想象能力与默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羿射九日》一文的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不要指读”,教师在学生默读且不指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边默读边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在默读中真正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神奇,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默读能力。
四、边默读边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默读并不是不出声、不指读就可以了,还要能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从而形成边读边思考的能力。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种训练,可以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默读能力的提升。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雷雨》一文主要讲了雷雨前后的景象。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在学生朗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并且思考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各是什么样子的,并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这样就把读、思、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雷雨前后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在眼、手、脑并用中发展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再如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一文的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文中反复说‘我喜欢,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这个练习也是基于让学生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提出的。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三次默读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第一次默读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随着默读画出“我喜欢”这个词语在课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当学生默读并画出这些词语所在之处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第二次默读画出每一次“我喜欢”的是什么,以帮助学生厘清课文思路,知道文章中每次出现的“我喜欢”分别在哪些段落。最后一次默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我”可能还会喜欢什么。经过这三个层次的默读训练之后,学生不仅可以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进一步,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入阅读。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特点,提出简单的思考问题,让题干成为学生的思考路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思考中形成思维能力,提升学生默读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默读正处于萌芽阶段,教师要能够依照课标以及统编本教材助学系统中对学生的默读要求,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默读,以让学生养成看着文字想画面、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思考等习惯,为中年级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做好准备,切实提升学生的默读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