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晶
【摘 要】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初中生的写作训练,不仅切实可行,还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初中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增强学生作文训练过程中的思维含量,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精当选材、谋篇布局、不断丰富作文语言和情感表达。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作文;选材;布局;积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会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与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但在我们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作文达不到应有的水准。具体表现在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贫乏、缺乏较有深度的立意;且思维狭隘,行文重点不明确,布局欠合理;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太清晰,衔接不太顺畅。究其根源,传统的写作教学对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形成足够重视,尤其缺乏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的辅导与训练,致使学生写作很难达到文思泉涌、下笔如流的境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开展了“运用思维导图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实验与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初中生的写作训练,不仅切实可行,还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围绕“中心”广思维,拓展思考助选材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指导学生确定主题、合理选择素材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作文素材面广点多,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放射性思维尚能选取最合适的素材。思维导图正是放射性思维的外化图形和直观表达。思维导图以一个点为“中心”,通过放射性思维联想若干个词汇或图像形式的“子中心”,然后通过比较、筛选、取舍、梳理,作出最合理的思维逻辑。因此,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确定写作主题,即思维导图中的“中心点”,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围绕中心词或中心主题进行放射思维,合理想象,并使用关键词及时记录思维的要点,再进行比较取舍,最后确定运用什么素材行文。
如笔者曾经指导学生完成《成长路上,我遇见了美好》这篇作文,通过审题,很容易可以确定文章的主题是“我”在成长路上遇见的“美好”,因此,笔者指导学生围绕“美好”一词,到自己的成长生活中探寻与“美好”相关的时刻,与“美好”的人或“事”碰撞灵魂的涟漪,将自己想到的“美好”瞬间都刻画到思维导图中,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有感触的部分进行写作。结果交上来的习作呈现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美好”,有描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给人民生活幸福带来的美好,有描述困难之时别人主动帮忙、不求回报的美好,还有爱好阅读带给自己生活情趣的美好……。这些“美好”的描述,有的学生是以一个中心素材贯穿全文始终,最后画龙点睛、以点带面总结其他“美好”元素,实现真善美的情感认知升华;也有的“美好”描述是学生生活中的几个平凡小事的片段组合,最后再水到渠成、顺其自然地进行“美好”元素的概括与总结。不论哪一种行文布局,都是各种素材给予的思维支撑。而这些素材,正是思维导图的清晰展现所拓展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不再有思维的约束,也不再有无米之困的窘境。
二、提纲挈领巧构思,直观脉络助布局
学生作文训练过程中,必须按照适当的思路行文,才能使文章逻辑清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因此,学生一定要注重写作前的审题、立意环节,在审题、立意过程中厘清行文思路,明晰行文主题,也就是说要弄清写什么,围绕什么写。这就需要提纲挈领,巧妙构思,对文章结构进行严谨的谋篇布局。当学生大脑中有了明确的文章结构,文章的条理就清晰了,这也就相当于有了一篇好的文章雏形。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构思,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维导图通过形象方式直观表达思维过程,将抽象的思维内容进行具体化呈现,可以使学生在可视化的状态下看到自己思维的脉络,而这个脉络将确保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不偏离主题。
笔者曾经通过思维导图辅导学生进行了《那一个微笑》的写作构思训练。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围绕“微笑”,整体构思,全面布局,迅速确定了写作的条理。一个学生以“笑”所体现的心情变化贯穿全文,从屡遭考试失利酸楚和不甘的“不算难看,不打眼底的笑”,到他人责问时因尴尬而“艰难挤出的笑”,再到得到同学帮助時内心充满感恩的“浅浅的笑”等三方面彰显行文层次,而这所有的“笑”都充分反衬了同学那一个“善意的笑、认真的笑、真诚的笑”给“我”的影响和力量:“现在所有的苦、痛、酸楚与不甘都能被一个微笑带过。那一个微笑,便足以抚平伤痕,重燃力量。”还有学生利用两个思维导图的“交叉”确定了现实与回忆的作文结构,从小时候到长大后再到如今,描述了祖母充满各种“感情”的“笑”,而所有的“笑”都体现了温柔和平易近人的祖母形象。学生在这个作文中,不论是前后反衬,还是时间交叉,都是通过思维导图事先确定好作文思路,进行充分的谋篇布局,避免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随意性“散文”。这既能体现作文的整体表达效果,又能使作文层次清晰,逻辑严谨。
三、遣词造句细斟酌,多元素材助积累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要“鼓励自由和富有创意的表达”,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有话可写。但在学生作文训练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作文的语言生动性不够,描写手法单一,修辞、名言佳句运用较少。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在确定写什么、怎么写的基础上对遣词造句进行更细致的思考。如我们可以将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衬托等修辞手法补充到思维导图中,确定好哪一部分使用什么修辞,写作过程中在必要的时候还可进行合理的调配,这样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形象。名人名言、古诗佳句也可适当体现在思维导图中,在写作前对这些能想到的资源要做好交叉运用规划。这样更能突出主题,使文章更有表达力。如果写作后对文章中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的运用不满意,也可以将相关词语作为中心词呈现在思维导图中,通过想象和放射性思维的方式联想意思相近的词汇,然后仔细比较、尝试,揣摩出最好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