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梅,徐运保,张雪婷
(湖南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学质量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2017 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018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019 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说明国家迫切需要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为我国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共有1265 所本科院校,在校本科学生1751 万人[1],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教师和学生是本科教育教学的两个基本主体,师生互动是两个主体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的必要环节,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学生既是高等教育的“产品”,也是购买高等教育服务的“顾客”,拥有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权。[2]因此,以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本科高校师生互动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
本次的研究工具为《本科高校师生互动状况及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是参考《美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3]《清华大学的全国大学生学情调查问卷(NSSE-China)》以及吴素梅的《中国和克罗地亚高校课堂内外师生互动现状调查问卷》[4],并结合研究需要增加了相关题目制成。问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第二部分是师生互动状况调查,共29 题;第三部分是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分别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设施三个方面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满意度。其中,第二和第三部分均采用李克特5 级评分量表,采用正向赋分法,第二部分的1~5 分别代表非常少、比较少、一般、比较多、非常多,第三部分的1~5分则代表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满意和完全满意。
采用上述调查问卷,于2020年2月至5月,在问卷星网站开展了为期4 个月的随机在线调查,最终回收调查问卷5632份,去掉985高校学生填写的68份问卷以及211 高校学生填写的36 份问卷,剩余普通高校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5528 份,有效问卷中,男生占44.9%、女生占55.1%,性别比例分布合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所占比例分别是35.7%、27.7%、23.4%、13.1%,大四学生偏少的原因是问卷发放在2至5月份之间,大部分大四学生没有课堂教学任务,参与调查的学生比例较少,其他各年级所占比例分布较为均衡;各专业学生所占比例详见表一,这种分布基本上符合本科高校各专业人数比例分布。从样本总体特征和各属性分布来看,样本分布合理且代表性强。
表一 样本基本状况 单位:人、%
运用SPSS17.0 软件对调查问卷的第二、三部分量表进行信度分析,得到量表整体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97,说明调查数据的可信度很高。为了检验研究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进一步进行了KMO 和Bartlett 球形度检验,得到KMO 系数为0.971,且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通过P<0.001,说明数据可以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5]于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量表的第二部分“师生互动状况调查”数据提取公因子,结果析出四个公因子,四个公因子对应的因子载荷均达到了0.5 以上,且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88%,显著高于50%,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四个公因子所属变量的共性,分别命名为师生互动意愿、课堂师生互动、课外师生互动、教师教学方法。四个维度的Cronbach α 系数分别为0.82、0.90、0.96、0.95,都大于0.7,说明各维度信度很高。
1.师生互动重要性及意愿分析。为了探知研究的必要性,量表的第一题为“你认为师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有多大?”,结果显示,认为师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重要和重要作用的学生比例为40.81%和45.80%,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师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促进作用,重要程度达到了4.24。为了验证学生思想意识和行动力是否一致,进一步调查了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意愿度,表二显示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平均意愿度仅为3.71,意愿度低于重要度;其中非常愿意和愿意积极进行师生互动的学生比例分别是19.46%和38.57%,处于一般状态的学生比例是36.87%,非常不愿意和不愿意参与师生互动的学生比例分别是4.12%和0.98%。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师生互动很重要,但有41.97%的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愿意不太主动。这说明这部分学生虽然知道师生互动很重要,但却不愿意主动参与。为了探求其中的原因,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本科高校师生互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表二 师生互动与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现状
2.师生互动现状分析。为了了解本科高校师生互动的真实状况,对调查问卷中有关师生互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表二可见,本科高校师生互动状况总均值为3.13,刚刚超过中位线;其中课堂师生互动得分稍高,均值为3.36;其次是课外师生互动,均值为3.05;教师教学方法评分最低,均值为2.97,低于中位线;说明目前我国本科高校师生互动水平一般,为了找出师生互动的症结,对师生互动的每个变量的均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第一,课堂师生互动状况分析。变量中得分排在前四位的是“课堂上教师就所讲问题进行提问”“课堂上你的学习表现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课堂上师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以及“课堂上针对某一主题进行口头或者书面报告”,得分在3.40~3.70分之间;而“课堂上就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课堂内与教师积极交流”“课堂上主动提问或参加讨论”三个问题的得分较低,在3.19~3.25 分之间(见图1)。说明在课堂师生互动中,由教师主导进行的互动活动参与度高;而需要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的互动活动出现次数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大学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形式为主,学生很少主动思考和发问,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桎梏。
图1 课堂师生互动状况
第二,课外师生互动状况分析。“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或项目研究”“课外和老师讨论专业或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课外安排答疑的时间和地点”“和老师一起参加课程外的活动(社会调查、各种竞赛等)”等题目评分高于3 分,它们的共同点是这些互动活动都是师生围绕课程学习或者专业能力的提升来开展的互动。而师生围绕学生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等进行的互动活动,如“课外和老师讨论理想、价值观、人生观”“课外和老师讨论个人成长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课外和老师讨论职业规划、就业选择”题目的评分都低于或者等于3 分(见图2)。说明在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对学生人生观和就业选择的关注偏弱。就重要性来讲,两个方面都同等重要,教师既要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要善于通过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就业观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图2 课外师生互动状况评价
第三,教师教学方法分析。从图3 可知,首先,教师“根据课程需要把课堂转移至实践基地或企业进行”“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重视反馈且改进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四题的得分在2.24~2.97 分之间,说明学生普遍认为教师较少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其次,教师在“尊重学生不同观点”“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和“布置的作业及时反馈”三题的得分最低,在2.06~2.26 分之间,说明学生认为教师对他们的观点和提出的问题较少做出回应。再次,教师在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提出较高学习要求”“鼓励学生做到最好”“及时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三题的得分在2.19~2.28 分之间。上述三点说明,目前我国本科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陈旧,“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仍然占主流,教师授课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即使有互动也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浅层次互动,这种古老而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互动方式,直接导致教师很少有时间和学生深层次地探讨一些专业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回答,更无法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本科高校要想为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就应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研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改善师生互动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图3 教师教学方法评价
3.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现状分析。调查结果显示,15.85%的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常满意,43.92%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36.32%的学生认为水平一般,仅有3.11%和0.80%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教学质量满意度均值为3.71,说明目前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处于“一般”偏“满意”的状态,各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是教学质量满意度评分3.71 高于师生互动状况评分3.13,说明本科高校师生互动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因素,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教学质量满意度。在本研究中,仅探讨师生互动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运用独立样本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对师生互动和教学质量满意度进行了差异分析(见表三)。
表三 师生互动及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差异分析
首先,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对师生互动整体状况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方面,男生互动评分高于女生;在年级方面,师生互动评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大二、大四、大三、大一。在专业方面,师生互动评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哲学、法学、农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文学。其次,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的教学质量满意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从性别来看,男生的教学质量满意度高于女生,这与师生互动评分一致。从年级来看,教学质量满意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大二、大四、大一、大三,与师生互动评分相比,大二和大四的得分都排在前两位,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而大一和大三虽然还是排在后两位,但位置发生了互换。从不同专业来看,教学质量满意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法学、哲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与师生互动评分相比,法学、哲学、农学、工学专业的学生评价一直排在前4 位,只是法学和哲学的位置发生了互换,而师生互动评分排在后几位的专业,在教学质量满意度评分中仍然排在后几位,位置稍有变动。因此,性别、年龄、专业能够显著影响师生互动和教学质量满意度,且对两者的影响效果较为一致。
为了进一步探索师生互动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建立了师生互动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模型的因变量是“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用“Y”表示;自变量由“师生互动意愿”X1、“课堂师生互动”X2、“课外师生互动”X3、“教师教学方法”X4四个维度构成;控制变量选择性别、年级和专业。为了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对各维度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四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P<0.01 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模型具备了影响因素分析的条件,进而将研究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见表四)。[6]
表四 师生互动对学生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良好,R2=0.50 大于0.3,这意味着本次的运算结果可以非常真实可靠地反映出师生互动的四个影响因素对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状况,且四个影响因素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VIF 全部小于3),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76.099,P<0.001)。排除了性别、年级、专业的混杂干扰后,师生互动意愿显著正向影响教学质量满意度(β=0.184>0,P<0.001);课堂师生互动显著正向影响教学质量满意度(β=0.514>0,P<0.001);课外师生互动也可以显著正向影响教学质量满意度(β=0.245>0,P<0.001);而教师教学方法则显著负向影响教学质量满意度(β=-0.117<0,P<0.05)。因此,师生互动对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如下:
Y=0.735+0.184X1+0.514X2+0.245X3-0.117X4
通过回归模型可以看出,“课堂师生互动”对回归方程的贡献率达到了51.40%,说明该因素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正向影响最大,是教学质量满意度最主要的积极影响因素;其次,“课外师生互动”对回归方程的贡献率也达到了24.50%,它是教学质量满意度的主要积极影响因素;第三,“师生互动意愿度”也是教学质量满意度的积极影响因素,它对回归方程的贡献率是18.40%。而值得关注的是“教师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影响是负向的,对回归方程的损失率达11.70%。说明本次调查中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影响是消极的,教师的教学方法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研究发现,目前本科高校师生互动整体状况一般,学生的教学质量满意度处于“一般”偏“满意”的状态;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对师生互动和教学质量满意度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排除了性别、年级、专业的混杂干扰后,师生互动意愿、课堂师生互动、课外师生互动对教学质量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满意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课堂师生互动”是影响教学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但从现状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本科高校课堂师生互动状态一般,课堂师生互动得分3.36,且有41.97%的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意愿度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差;二是教师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落后,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但这两问题都是高校缺乏师生互动激励措施造成的。为了提高本科高校课堂师生互动水平,必须对目前本科高校“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这种授课方式最大弊端是师生互动频率低、质量差,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改革传统授课方式,督促教师采用多元化授课方式提升课堂师生互动质量,是提高本科高校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根本措施。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更新授课方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目前在我国高校逐渐兴起的翻转课堂、虚拟教学、仿真教学等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实现良性互动。但这些授课方式的广泛应用,必须具备三大条件:一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二是高校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设备和技术;三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投入专项资金开发一些虚拟仿真教学共享平台供各高校使用。因此,要想更新本科高校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满意度,就应采取以下三条改进措施。
首先,做好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全员培训。目前很多信息化教学平台都愿意配合高校开展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这种培训能快速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也能调动教师开展翻转课堂的积极性,是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
其次,高校根据资金状况有计划地对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设备进行更新,为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多元化授课提供充足的场地和设备。
再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增加资金,用以开发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共享平台,并在平台建成后考核其使用效率,并要求建设方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改进,逐渐降低使用门槛。总之,要想对本科高校传统授课方式进行更新,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以及教师的通力合作。
“课外师生互动”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整体贡献率达到了24.5%,是教学质量满意度的主要积极影响因素,但目前本科高校“课外师生互动”的现状并不理想,评分3.05 刚刚超过一般水平线,且大部分互动是围绕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对学生人生观和就业观的引导偏弱,这些问题阻碍了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提升。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本科高校应该在课外开展丰富多样的师生互动活动,吸引学生和教师参加,或者以制度的形式规定教师每个学期组织一到两次课外师生互动活动,并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其次,普遍推广顾问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制。由于大一新生普遍存在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节奏、缺乏职业规划的现象,因此为大一新生配备顾问辅导员尤其重要,且注意每位顾问辅导员指导的学生不能超过20~30 人,考虑到目前本科高校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学校可以出台激励措施吸引一部分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来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并引导大学生在大一期间进行职业规划。至于本科生导师制早已经被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采用,但普及范围远远不够,大部分高校是在大四才开始实施,这种教学安排虽然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效果,但由于时间短,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提升收效甚微。其实国外知名高校大部分从大二就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比如牛津大学一个教授指导1~2 名学生,威廉姆斯学院每个导师指导10 名学生[12],每周定期开展学术讨论、组内论文交叉评价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这种本科生导师制也大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机会,导师除了在专业能力上指导学生,还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激励和辅导。[7]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获得了全面发展,对学校教学质量满意度当然很高。
研究结论显示“教师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满意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达到了11.7%,说明目前教师教学方法阻碍了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提升,急需学校引导教师尽快做出调整。目前本科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只需要被动的听讲和回答问题,考试时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就能顺利过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于是大学课堂就演变成了“玩手机课堂”和“睡觉课堂”。
要想使本科高校课堂成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课堂,就必须激励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国外知名高校利用研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大幅提高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值得借鉴。例如,威廉姆斯学院几乎所有课程每周至少开设一次研讨式教学,目前研讨式教学已经成为该学院的主流教学方法,该学院的课程要求规定学生每周至少投入10 小时进行讨论、实验以及研究创造性活动[7]。同时启发式教学在威廉姆斯学校也很盛行,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授课地点没有强制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把课堂设置在实验室或者相关企事业单位,并要求学生提前进行观察、收集数据等等,教师不会提前告知学生研究结果或者观察结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7]也许有人会说研讨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早已在我国大学课堂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引入案例分析,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研讨。但是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案例教学和分组研讨是否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在课前学生会花费10 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一次课堂研讨或案例分析准备材料或调查数据吗?回答是否定的。因此,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满意度,在激励教师更新教学方法的同时,学校应根据课程性质规定每门课程开设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比例,并制定配套的监督考核政策,通过这种强制措施推动本科高校教师快速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