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会春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影视系,湖南 长沙410100)
艺术类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教育主体,积极培养高水平的艺术人才,成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早在2015 年10 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方案。围绕“双一流”建设,艺术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紧密地结合“双一流”建设的要求,确保人才培养取得成效。对人才培养路径加以创新,是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的重要发展方向。
所谓“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我国教育部在2017 年9 月公布的“双一流”高校名单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 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 所。“双一流”不仅在于全球吸引力,还在于人才培养与产出成果等方面。关于“双一流”,在2017年10 月举行的首届研究生教育国际会议中,参会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具体见表一所示。
表一 双一流的相关观点
从表一中可以看到,“双一流”概念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注重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注重软件方面建设,包括人才培养与引进,以此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发展目标。
艺术类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院校数量持续增多的大环境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双一流”对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之外,还需要建设“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群。2019 年4 月,我国教育部、财政部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提到集中力量建设50 所左右高水平高职院校和150 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体现了教育部把高职院校发展列入“双一流”建设中。“双一流”对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双一流”要求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加以创新,以此来不断保持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而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只有始终对人才培养方式加以创新,才能够始终保持领先发展地位,达到“双一流”的水准。
二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双一流”要求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只是要关注数量,而且还要注重培养质量。尤其是在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人才培养质量直接成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三是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人才培养要具备综合性特质,这是“双一流”对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人才培养要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为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效益,这时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就需要重视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确保这些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近几年,艺术类高职院校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底,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4002 万人,在校生占高等教育的51.6%。而艺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占了重大比例。 同时,《201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970 元。而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毕业工资,普遍高于普通高职院校工资,并且很多毕业生都得到用人单位认可,在助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取得很大成效,整体方面呈现喜人风貌。
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进行走访调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是湖南唯一一所公办的艺术类高职院校,现设有戏剧、音乐等6 个专业系,表演艺术等28个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 余人。一直坚持“德艺双馨,敢为人先”的校训,确立了“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旅、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完善了“课堂+舞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湖南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1.人才培养的师资得到整体提高。近几年,很多艺术类高职院校按照艺术类专业设置标准要求,内培外引,大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鼓励支持教师外出交流访问和学历职称的提升,提供时间、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便利和支持。二是公开、公平、公正招聘新的教师,夯实师资队伍基础。三是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引进同行知名的专家、教授。如根据学院2019 年高职数据平台所公布数据,学院编制416 个,在校教职工517 人,其中在编333 人。专任教师255 人,正高职称25 人,副高职称94 人,“双师型”教师107 人,生师比12.08%,学院专任教师数284 人,高级职称人数115 人,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教师数135 人,兼职教师人数42 人,占比14.08%。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为51.76%。学院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实训处联合出台了《专任教师赴企业、行业实践实施方案》文件,全面启动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将其列入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条件和系部目标管理考核中。目前,学院与校企合作单位建立了超过20 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由此可见,学院人才培养的师资得到整体提高,这些师资,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2.人才培养的学习环境得以很大改善。近几年,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大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都修建新校区,校园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与优化,并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多彩多姿的文化活动和礼仪爱国教育,来加强学校文化底蕴。如,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改善办学条件,在长沙县松雅湖畔修建470 多亩新校区,学院新校区建设校舍建筑面积共计235 389 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为83 574 平方米,学生公寓面积为69 424 平方米。2018 年实现整体搬迁,新校区的建成,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环境的品质。
3.人才培养的科研水平得迅速提升。近几年,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力开展艺术育人和艺术规律研究,大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科研成果斐然。据湖南艺术职业学院2020 年质量发展报告显示,仅2020年,学院教师申报省级以上课题65 个,立项46 个;学院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70 多篇,在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年会论文评选中共有24 篇论文获奖,其中3 篇获一等奖、5 篇获二等奖、15 篇获三等奖。教师通过对课题、项目的攻坚,推出一批有分量的成果;完成出版教材《湖南花鼓戏念白》《花鼓戏剧目精选》《湘剧剧目精选》,扩大了在行业领域的话语权。这些科研成果的持续推进,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发展动力。
1.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有待优化。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全面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基于艺术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该体系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素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信息采集分析能力、团结互助协作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重要素质和关键能力为抓手,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紧密衔接,注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面融合,虽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学生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并不高(见表二、表三)。
表二 2019 年、2020 年学生入党情况统计表 单位:%
表三 2019 年、2020 年学生入团情况统计表 单位:%
从表二、表三看出,学院对学生政治素质培养虽然制定一些政策,实行一定数量实践活动,但是取得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入党入团的积极性并不高,2019 年、2020 年提交入党人数占校人数比分别是16%、17%,入团人数申请人数占在校生比例为51%、52%,反映了学生对自身要求上进积极性还不够高。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第一师阿拉尔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师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在做好维稳值班工作的前提下,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及时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落实职责,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齐抓共管,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不因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2.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数量虽然呈现增多的趋势,但是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较为严重。在人才培养方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过多地侧重于部分优秀学生的培养,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培养的人才中,只有很少的人员能够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并得到高薪,成为知名度较高的艺术人才。而很大部分的人员则只能获得较为平常的就业岗位,充分地反映了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从表四就业情况来看,2019 年、2020 年连续两年,学院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比例分别为62.8%、50.3%。而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比例为16.07%、18.25%,可见,学院学生能到国家大企业就业所占比例不高。
表四 2019 年、2020 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同时,2019 年学院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 个,二等奖1 个,三等奖3 个。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 个,二等奖5 个,三等奖2 个。但是经过调研,主要大奖都由任课老师取得,而学生获奖数量并不多,这跟湖南唯一一所公办艺术院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有差距。
学院启动了“双一流”中领军人才项目,共有12名领军人才提交申请,评审通过6 人。启动了“双一流”创新团队建设,3 个团队成功立项。截止到目前,学院累计在建、建成名师大师工作室达16 个,分布在6 个专业系部,覆盖了大部分学院招生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师资队伍入围省级教学团队。
3.人才培养成效评估机制急需完善。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只是过多地关注学院的发展,强调人才培养的数量,在人才培养成效评估机制建设方面较为缺乏。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只是侧重于人才培养的社会影响,而忽视人才培养成效评估,这样很难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成效。当前,学院对人才培养建立了一套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学院制定和实施了《关于教学计划管理的若干规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等制度,各专业均设置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除本校骨干教师外,还引进了一批省内艺术研究部门、表演艺术团体和影视制作部门的著名专家学者。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对教学实施、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科研创作进行指导、管理、监控和服务。二是制定和完善了《学院学术道德规范(试行)》《教材选用管理规定》《学院听课评课实施办法》《学院关于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的管理办法(试行)》《学院领导干部听、评课制度(试行)》等教学科研管理文件,加大教学常规检查力度,重视督导室和学工处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对毕业学生进行后期跟踪服务没有到位,学院的校友会没有建立,对毕业人才缺乏成效评估,学院缺乏完善人才培养成效评估机制等。
4.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法保持同步。“双一流”建设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多地局限于学院的发展需求,而未能重视人才培养与社会相融合,无法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未能深入到社会发展当中,无法有效地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造成人才培养过多地局限于学院范围之内,难以很好地与社会同步。
从表五中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的情况中看到,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类学生占比在2019 年为36%、2020 年为38%,创新创业类社团活动的学生占比在2019 年为11%、2020 年为13%,这两类社团活动的参加人数占比都比较低,学生很难充分地通过这些社团活动来融入社会,也就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凸显学院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法保持同步的问题。
表五 2019-2020 届毕业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1.培养方式较为局限。“双一流”建设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成因之一在于培养方式较为局限,艺术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方式过多地以原有的方式为主,使得人才培养方式无法得到创新。如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一直坚持“课堂+舞台、剧目驱动”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每个阶段的任务为驱动,以每个剧目的演出为导向,形成了“以剧目带动教学、以创作深化教学、以展演促进教学、以舞台检验教学”的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特色路子。但对培养方式精细化、创新不够,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丰富教学手段还待提高,也无法有效地紧跟“双一流”建设的步伐。
2.创新激励力度不够。在实际的人才培养方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对人才培养的创新激励力度还不够。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尽管强调要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创新,但是由于经费限制,并没有加大对人才培养创新的投入力度,也无法提供相应的激励经费保障,限制创新激励,难已激发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创新的积极性。学院人才培养虽然制定一系列创新激励制度,但是有的缺乏实际可行性,难获得人才培养创新激励的认同,影响到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每年学院奖励一些优秀教师与学生,但是普及性不宽,奖励性不高。并且,学院没有涉及创新专项资金来激励学生创新。
3.管理体制过旧。艺术类高职院校很多都是近十年中专合并升格而成,短暂几年,从过去中专摇身一变,成为所谓高职大专。但是,大专办学层次要求管理具有大学管理体制特点与模式,具有大学前沿办学思维,开放的人文情怀,在“双一流”建设中,更要求艺术类高职不仅需要“一流”教师队伍、“一流”学习环境,更需要“一流”管理体制,才能创新一流人才。由于历史沉淀,很多艺术类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仍然是中专办学管理体制,对学生进行“死管”,缺乏管理创新,限制人才培养创新。
4.社会协同重视不够。“双一流”建设,要求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能局限于院校自身的力量来进行培养,要重视社会协同发展。建立“一流”学校与学科,这些并不是仅仅依靠艺术类高职院校自身力量所能够实现的,需要充分地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来加以推动,推动学生实践活动,把教学与实践结合,需要整合资源,具有国际视野,加强合作。而当前,艺术高职院校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视野局限本地、本省、本行业,缺乏国际视野。并且教学与实践需进一步结合,与社会协同需要进一步发展。
在“双一流”建设中,艺术类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可以推行学徒制培养模式(见表六)。学徒制培养模式关注学生成人成才,强调要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并结合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具体的培养责任主体,以此来确保人才培养能够切实取得成效,持续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表六 学徒制培养模式
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重视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设,尤其是要建立循环式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双一流”建设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并不只是短期的培养,而是一项长期可持续性的培养,这时就非常有必要建立循环式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循环式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就是从激励制度、激励方式、激励执行以及激励完善这些方面来建立可循环式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建设能够指导整个人才培养激励工作,同时激励完善又能够对激励制度进行完善。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从而共同推动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设。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重视人才培养成效的评估,便于持续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成效。这时,艺术类高职院校可以构建人才培养成效一体化评估体系,以此来客观全面地对人才培养成效进行评估。人才培养一体化评估体系主要是从人才培养的主体、方法、人才质量、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来加以综合评估,这样不仅很好地对人才培养成效进行了评估,而且还能够对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进行评估,以此帮助艺术类高职院校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式,积极重视人才培养成效,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不仅要强化人才培养,还需要突出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通过实施人才培养的社会协同战略,能够紧密地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从而充分地将一切社会资源加以利用,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艺术类高职院校需要紧跟社会的发展特点来对人才培养进行调整,保持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同步,一是依托行业,校企共建学院。二是校企互通,互利双赢。三是自主开发,建设院内企业。通过这种培养方式,有效地将社会资源加以利用,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效果。艺术类高职院校,要本着传统专业优势与特色,深厚的底蕴与积淀使学院的专业建设在省内外艺术行业已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形成了以舞台表演为特色,以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影视、播主等专业为优势,构建以表演艺术人才培养为重点,以表演艺术关联领域为支撑,以表演艺术市场需要为主体的艺术专业群,打造以表演艺术专业群为核心,以艺术设计专业群、广播影视专业群、文化管理专业群为支撑的文化艺术专业集群发展模式。
艺术类高职院校,要秉承传统专业特色,深厚的底蕴与积淀使传统专业建设在省内外艺术行业获得极高的认可,同时,坚持将专业建设作为学院建设的核心,分别按专业类别设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按“校内+校外”“教师+专家”相结合原则,引进了一批省内外文化艺术领域的著名艺术家、学者以及相关企业的专家与本校骨干教师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重大事项,使学校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面向本省文化事(产)业以及本省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设置专业。学院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每年定期组织专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专访、问卷调查、网络查询、电话咨询,进行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收集大量的信息与数据,做到“心中有底,设置有方”,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一致,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一致,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一致”。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有效保证毕业生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
同时,艺术类高职院校学院根据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文化艺术人才的需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持续深入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以人的发展为根本,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艺术性”“职业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坚持“围绕舞台,主体发展;依托文旅,立体发展;服务社会,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担当文化传承职责,积极服务地方文化产业,以传承当地文化、服务本省文化建设,实现学生充分就业为己任,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主线,办精办强特色专业,实现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与文化产业群精准对接,建立具有特色专业群。
艺术类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艺术类人才的重要院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更需要重视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艺术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相应的培养方法,但是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重视。在“双一流”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采取科学的培养方式,注重对人才培养成效的评估,并积极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协同发展,优化专业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只有切实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创新,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才能够取得成效,进而更好地达到“双一流”的要求,从而不断提高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