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石塘杨氏辈系考析

2021-10-09 04:32杨跃鸣杨华金
台州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宗谱石塘杨氏

杨跃鸣,杨华金,王 妤

(1.台州市收藏文化研究会,浙江 台州 318000;2.台州市外事办公室,浙江 台州 318000;3.台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浙江 台州 318000)

浙院杨氏第七院杨酀之子荣与伴,北周显德年间(954—960年)自温州永嘉迁台州宁海(今宁波),定居松坛为“松坛杨氏”始祖。北宋初期,杨荣次子杨昕自宁海松坛迁居临海双桥,为“石塘杨氏”始祖。其辈序史料可考七代,后世失传。关于“石塘杨氏”的后裔及现状,笔者在《台州石塘杨氏考论》[1]21-26与《台州石塘杨氏迁徙考证》[2]28-32中做了阐述。本篇主要是对“石塘杨氏”辈序与辈系作简略考证。

一、关于浙院杨氏与松坛杨氏辈序分析

我国的宗谱制度形成于唐代初期,衰绝于唐代晚期及五代战乱。北宋期间,人们为了找回和说明自己的“世系源流、血缘亲疏、门第高低”又重新盛行了宗谱制度,并推行了“行辈字派”,即以字序为辈分排列,也就是这里所讲的辈序。

(一)浙院杨氏传承与辈序分析。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以郑祁为策礼使,杨承休为副使,出使吴越,册封钱镠为王。杨承休子杨岩随父渡江南行,事毕将返,值朱温挟昭宗迁都洛阳,而淮南兵火频仍,道阻不能北归。后承休与其子居家钱塘(今杭州),吴越拜承休为谏议,岩为丞相[3]41。“遂自谱为‘浙院杨氏’,始改静恭房第二院为浙院”[4]326。从此,杨承休为“浙院杨氏”始祖。溯及承休曾祖杨宁,唐贞元中(795年)为长安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初(805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官终国子祭酒。子四:汝士、虞卿、汉公、鲁士;女一,适白居易。号静恭杨家,兄弟四人号静恭四院[4]310。祖父为杨虞卿,父亲杨堪。其子杨岩生八子:鄩、郾、郜、郁、鄑、邻、酀、祁,分八院。后第七院即杨岩第七子杨酀,出任吴越福州长溪县为官,徙居长溪;杨酀之子荣、伴兄弟再徙温州永嘉。

从静恭杨家到松坛杨氏,历经七代150余年。其辈序排列为:杨宁—杨虞卿—杨堪—杨承休—杨岩—杨酀—杨荣、杨伴。没有实行后世的“行辈字派”以字序来区分辈分,只有姓名加字号,单凭姓名和字号很难判别其辈分的高低。但是,也可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岩生八子:鄩、郾、郜、郁、鄑、邻、酀、祁,其共辈规律就是古地名同偏旁。

(二)松坛杨氏宗谱辈序排列与分析。目前,存世最早的松坛杨氏宗谱,为清嘉庆八年(1803年)由缑城(宁海)丙山华祝正春甫纂修的《重修松坛杨氏宗谱》。据该谱世系图记载,杨酀至杨荣之间尚有三代。即,酀—峰—僺儿—彥询—耸、荣、伴、睪(四兄弟)。该谱还对峰与僺儿二代做了注释:“此二代与叙文不合。”南宋宝祐癸丑年(1253年),四川参政平舟翁杨栋撰写的《杨氏大宗谱序》已有明确记载:“岩仕吴越,是为浙院杨氏一世祖也。岩生八子,分八位,第七子酀,生二子:曰荣、曰伴,二公自永嘉徙于台之宁海松坛居焉。今松坛始祖荣、伴二公是也。伴以都知兵马使,无子以兄子继嗣,……在松坛则荣与伴乃一世祖也。”[3]689所以,这也说明了松坛杨氏宗谱在传世过程中,失传、补撰和误撰等现象的存在。松坛杨氏的辈序初期还是以偏旁来区分的,二世以“日”字旁区分,三世以“金”字旁区分,四世以“王”字旁区分。五世以后才逐步以字序来区分辈分,见图1。

图1 松坛杨氏初期辈序排列

二、关于石塘杨氏辈序与辈系分析

“至二世晖居松坛,(昕)迁于台之临海双桥居焉。传至五世曰稔公,又迁于石塘,有石塘谱……”[3]689由于石塘杨氏在北宋间遭受不测及于元末明初宗谱又遭毁失,后世补撰。明清以来,后裔及学者对其源流问题颇有争议。经笔者近年的走访与研究,其源流及辈序脉络已日趋清晰。

(一)石塘杨氏早期辈序考证。据《弘农杨氏族史》记述:杨铉,昕之子。杨稔,铉之子,迁石塘。杨思逸,稔之子,进士及第,官至大司农。杨承满,思逸长子。子一:知信,进士及第,官屯田员外郎,子一:元希;杨承俊,思逸二子。子一:知新,子二:元知、元皓;杨承矩(一说承德),思逸三子。进士及第,官至工部……子三:知悚、知明、知简;杨承坦(一说承宣),思逸四子。子二:知礼、知习;杨承古,思逸五子。出家。[4]347清道光辛巳年(1821年)《台州杨司杨氏宗谱序》有一段清晰的记载:“今阳司杨氏本姓姬,自唐叔虞公之后,迄今数十世至刑部员外郎承体(休)公,至四世孙荣公,迁宁海松坛,子昕公迁临海双桥,孙稔公迁石塘,五世孙应岳公迁阳司,是为杨氏始祖。”[2]32从石塘杨氏一世至七世辈序分析,其二世祖杨铉的辈序还是沿用了松坛杨氏的格式,以“金”字旁区分。从五世开始以字序排列来区分辈分,见图2。

图2 石塘杨氏初期辈序排列

(二)石塘杨氏早期辈序推演及对接。通过上述考证与分析,应当说石塘杨氏至少在当时是一个显赫的家族,谱中称之“台之巨族”,如果没有发生重大的变故,不可能一下子消失直至失传的。所以,也难怪近年有些学者,从地图上找到一个叫“无锡石塘湾”的地方,就将“石塘杨氏”给“打发”了。其实,这是很不严谨的学术方法,也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态度。

考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1393年)《临邑(杨氏)重修宗谱序》:“世以儒术为业,至十一代祖梦炎公,硕学雄文。宋绍兴间(1131—1162年)试,文武两科皆中首选。……五季(五代)而后至台,其世系厘然可考,至六世祖遭横逆,厥子请代居囹圄者,二年卒。”《宋肖岩居士先府君圹志》记载:“先君讳辉,字明叔,姓杨氏。家台之临海。曾大父讳白,大父讳昴,父讳士衡。……先君死之日,为宝祐二年(1254年)十一月癸□,得年七十有四。男三:梦炎,承接郎,新绍兴府诸暨县尉;桂孙,故将仕郎;足孙。女一,适进士陈初。”[5]67-68其辈序可排列为:白—昴—士衡—辉—梦炎、桂孙、足孙。根据杨辉卒年推算其出生应是宋淳熙七年(1180年),而宋绍兴末年是1162年,与杨辉出生至少相差18年。经考民国辛巳(1941年)杨镇毅为总纂重修的《石塘杨氏宗谱》(下称《石塘杨氏宗谱》):“杨晖(辉)生于宋绍兴癸酉年(1153年),卒于宝庆丙戌年(1226年)。”比实际出生年龄早27年,相当于一代人。所以,其子“十一代祖梦炎公”不可能参加宋绍兴年间的科试。可见,该谱序关于十一代祖梦炎公的叙述或是存在杜撰内容,或另有其人记载有误。但是,该《圹志》还记载有,宝祐改元,先君尝呼梦炎辈语曰:“若知命名意呼?家昔殒盗,尔祖代父受逮,至今称纯孝……”[5]67与该《谱序》记载的“至六世祖遭横逆,厥子请代居囹圄者”基本一致。因此,这样重大的变故,将直接危及整个家族的根基,会造成下一代埋名隐居、宗亲四散的严重后果,也是造成本族失传或辈序缺代、人物误撰的主要原因。

自静恭杨家到松坛杨氏,历经七代150余年。那么,北宋(960—1127年)160余年,石塘杨氏走过八个世代应该属于正常。“尔祖代父受逮”的“祖”可为祖父或祖上,据《石塘杨氏宗谱》记载,景昂(昴)公长子讳公经,字士衡,号仁安。生于宣和辛丑(1121年),卒于庆元乙卯(1195年),享年75岁。由于其祖父士衡生于北宋末,不可能是七世祖。则认为这里的“祖”应解释为祖上。因此,结合“十一代祖梦炎公”的判断,可推定“士衡”为九世祖,既能与《圹志》相呼应,又能与年代相一致,其代数也与《石塘杨氏宗谱》的“发祥系图”和“统宗系图”基本吻合。再考《宋淳熙九年(1182年)壬寅(杨氏)谱序》:“台之临海讳士衡公,以其家谱历年久远,散失不详,今欲重修……”至南宋杨士衡重修家谱,合乎情理。因其长子杨斌,字兼之,南宋淳熙戊戌年(1178年)武榜进士,终武经郎,贺州知州[6]286。取得功名已久,其从侄杨能,字千之,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进士,官至湖州儒学教授[6]94。应是到了重修家谱,光宗耀祖好时机。但是,该《谱序》落款“台州路崇道观新安朱熹叙”不符史实。朱熹淳熙九年(1182年)确实主管台州崇道观,并不是“台州路”,而是“两浙东路”。元代以后台州才称为“路”的,这说明当时修过家谱,后世又遗失了,明代以后补撰可能性较大。

《石塘杨氏宗谱》中还有一篇《元至元元年(1264年)庚辰谱序》,款为“十二世孙祖禹识”。首先,元至元元年是甲子而非庚辰。其次,元军入浙是1276年以后的事。1264年应是南宋景定时期,更不可能用元代年号入谱,也说明该谱序为后世撰写的。但是,“十二世孙祖禹”确有其人。祖禹,又叫杨珏,字君宝,号简斋,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进士[6]259。宗谱记载,祖禹是必大的长子,梦炎的长孙,生于南宋嘉熙戊戌(1238年),卒于元皇庆癸丑(1313年)。而梦炎生于淳熙甲辰(1184年),卒于咸淳己巳(1269年)。据杨辉《圹志》考证,杨辉生于1180年,卒于1226年[5]68。父子相差仅为4岁,显然不实。杨辉《圹志》还载有:“孙男六:希禹……希龙。”[5]68可见,杨辉的孙男中没有“必大”,梦炎的长子应该是“希禹”。所以,“十二世孙祖禹”就是希禹。其单线辈序应当是:白—昴(景昂)—士衡—辉(肖岩)—梦炎—希禹(祖禹)。八世后重要支脉对接拟图,见图3。

图3 石塘杨氏早期辈序排列

上述八世与七世的对接和八世至十二世的演绎,主要是根据石塘杨氏的“发祥系”和“统宗系”两大主要支脉,结合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史料记载所进行的推演。如该五世中的6位杨氏进士,除以上列举的杨斌、杨能、杨珏外,还有杨定,字应之,与从兄朴、弟能入太学,号“三杨”。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甲辰进士[6]96-97;杨嗣参,字唯叔,起宗子。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6]136-137;杨元绩,字圣伟(即伟叔),定之子,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6]155。元代《杨同翁墓志铭》记载的辈序:杨同翁(1291—1355年),字师善,号东阜,是刑部府君十八世孙。曾祖嗣浩。祖澄,赠奉训大夫、浙省郎中,追封临海县男。父祜,隐德弗耀[5]88。“刑部府君”即是浙院杨氏一世祖杨承休,到杨同翁是十八世,那么到其曾祖杨嗣浩为十五世。而石塘杨氏十一世杨嗣参到浙院杨氏一世祖杨承休,也是第十五世。可见,该辈序与史料记载也是一致的。应当说其八世至十二世的辈序,得到了比较完整的还原,到十二世其辈序排列又恢复了偏旁的使用,即“王”字旁进行辈分统一。这也预示着新一轮字序辈分排列的开始。

(三)石塘杨氏宋末辈序与分析。从十二世“王”字偏旁为辈序统一后,十三世开始采用以字序为辈分排列。十三世为“敬”字辈,该辈应是承上启下的一辈,仅《石塘杨氏宗谱》记载的就近40位之多。其中,历史可考人物有二位,即杨敬晧(杨樵寄)、杨敬德。

谱中记载,杨敬晧,名锜,号一奇。“公以孝闻,师事王鲁斋”,生于南宋咸淳己巳(1269年),卒于元至正乙未(1355年)。《台学源流》亦载有:“杨樵寄,名琦,字宗圭,临海人。初名锜……师事王鲁斋于上蔡书院。……其父嗣炎寝疾,每旦必焚香吁天,愿减己年以延父寿。”[7]31-32王鲁斋,即王柏(1197—1274年)。《宋史》王柏传记载:“蔡抗,杨栋相继守婺,赵景纬守台。聘为丽泽、上蔡两书院师,乡之耆德皆执弟子礼。”[8]上蔡书院建于临海县东湖,是王华甫为台州知州时,为发展教育,于南宋景定元年至景定三年七月(1260—1262年)间创建的[9]224。赵景纬是南宋景定三年七月至景定四年(1262—1263年)的台州知州[9]224-225。可见,王鲁斋到上蔡书院时,杨敬晧还未出生;王鲁斋卒时,杨敬晧才5岁。“其父嗣炎”的杨樵寄应是杨敬晧的叔辈,“公以孝闻,师事王鲁斋”应是十一世嗣炎(辉叔)之子。

民国《台州府志》记载:“杨敬德,字仲礼,临海人。延祐间(1314—1320年)官应奉翰林文字,泰定三年(1326年)出为江浙儒学提举。”[10]谱上“发祥系图”记载,杨明复是杨敬德的五世祖;“统宗系图”记载,杨明复是杨敬德的六世祖。《台学源流》记载:“杨浦城,名明复,字履翁,一云复翁,临海人。少从翁丹山学,操履纯正,博通经籍,景定间王守华甫聘为郡学正。”[7]35杨明复任“学正”与杨敬德任“儒学提举”差66年,如果两位任职时年龄相当,最多也不会超过四代人。按谱上记载,杨敬德生于南宋宝祐戊午(1258年)计,其任“儒学提举”应是67岁。那么,杨明复任“学正”如在不惑年龄,就是祖父辈了。关于杨敬德,明洪武丁巳(1377年)《暨阳(诸暨)蕾山杨氏宗谱序》亦有记载:“先世讳政字孟防,姓杨氏者,家台之临海石塘。……高祖讳澄,宋举乡贡进士,以曾祖贵元,赠奉训大夫……中书省左右司郎中飞骑尉,追封临海县男。相距刑部君盖十六世矣。曾祖讳敬德,仕元应奉翰林院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太定初迁江浙儒学提举、赐五品服致仕。大父讳孝原,荫补官至台州路总管府经历,寻召为著作郎未就……考讳楑,不仕。”其“高祖讳澄”比较元代《杨同翁墓志铭》关于“祖澄”的生平记载及辈序排列[5]88,基本一致。则推定该宗与杨同翁同一支脉是没有争议的。而《杨同翁墓志铭》即政之大父孝原所撰的,款为“将仕佐郎、常州路总管府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阁、从父弟孝原撰”[5]89。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其“大父讳孝原”官位明确,且该《谱序》只记有“荫补……未就”呢?合理解释也是宗谱失考补撰可能性较大。再者,杨敬德石塘谱记载为行美之子,白岩谱记载为寿之子;不论是石塘谱还是白岩谱记载,其只有一子名硺。则敬德为澄之子,孝原为敬德之子,需要进一步考证。也不排除名人“嫁接”现象的存在。

这里还需要研究的是武经郎杨斌后裔。据石塘“发祥系图”和“统宗系图”的记载,杨斌之子是嗣参(唯叔)和嗣荣(华叔)。可是,嗣参的进士史料记载是起宗子。笔者又对“世系传”进行了查核,发现“发祥世传”中,上一世记载杨斌子一为叔辉,起宗子嗣参;下一世记载斌公之子为嗣参了,属记载错误并结合史料做了纠正。那么,杨斌后裔去哪里了?《杨氏命脉回溯》有这样的叙述:“曾祖武经公(杨斌)转调海南时,有司以‘贤良方正’荐为郡尉,绰有能声,而公之志,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弃去,徜徉山水间,乃择海门赤龙山沙岗之胜,因卜筑而迁居焉。”[11]据笔者考证,该段叙述应摘自清光绪已亥年(1899年)由杨晨主持重修的《杨氏宗谱》,但“曾祖”两字是作者后加的。笔者近期又查找到,清道光戊戌(1838年)《高桥杨氏宗谱》,该谱世传载:“十一世,始祖讳廉善,字卿,号静可。举贤良方正,迁台州石塘转迁沙岗。……武经公转调海南时,有司以贤良方正荐为郡尉,绰有能声。公之志,不安于小成,若有不乐于心者,遂弃去。徜徉山水间,宋南渡时,尝爱赤龙山沙岗之胜,因卜筑而迁居焉。”有人说杨廉善即武经公杨斌。笔者认为,杨廉善不是武经公杨斌,而是“公之志”之公,是指他不愿享受父亲的“庇荫”,另辟蹊径。如果他是武经公的话,世传中还必须要介绍进士等功名。因此,迁自石塘的十一世沙岗杨氏始祖杨廉善,即是石塘杨氏的十一世祖,与斌公之子叔辉同一辈序,亦有可能是石塘谱中所指的叔辉。

(四)石塘杨氏辈系及辈序排列。经过近千年的宗支徙移与生息繁衍,目前已发现杨岙派、石塘派、溪东派、白岩派、高桥派、杨司派等有独立辈序辈系的宗支11支。尚有乐清水涨等几支辈系,正在考证之中。

1.杨岙派辈序排列。十四世为:“必”字辈,十五世以降分别为:宗、宝、嗣、守、光、朝……自二十九世开始重新排列。

字行:承绍先德克开来基荣宗显祖再际昌期

表行:贤俊继起辅相邦家自求多福万世安和

2.石塘派辈序排列。十四世也是“必”字辈。但在“石塘杨氏早期辈序推演及对接”中提到了“必大”,发祥系(杨岙派)宗谱记载:“梦炎公之子讳必大,字伯起。宋咸淳中辟用授安抚使,终浙江道宣尉同知。生于嘉定甲戌(1214年)七月,卒于至元壬辰(1292年)三月”;统宗系(石塘派)宗谱记载:“敬徽公之子讳必大,字伯起,浙江道宣尉同知。生于至元乙酉(1285年)十二月,卒于至正丙戌(1346年)十月”。从“两系”记载的内容分析,两个杨必大应是同一人,已否定了其是梦炎公之子。那是否“必”字辈敬徽公之子呢?经考《故同知宁国路总管府事杨君墓志铭》:“君字伯起,世家临海。……大父定①杨定,字应之,临海人,南宋淳熙十一年进士,官至通直郎。详参任林豪、马曙明《台州历代进士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96页。,宋通直郎、江阴军教授,赠承议郎。父元绩②杨元绩,字圣伟,临海人,杨定之子,南宋嘉定十年进士,官至山阴县知县。详参任林豪、马曙明《台州历代进士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155页。,宋承议郎、知山阴县事,赠朝奉郎。”[12]根据《墓志铭》可释为:杨必大(1227—1294年),字伯起,从贡元而进入京师大学,德祐元年(1275年)以国子博士为台州知州。二年(1276年)二月降元,授台州安抚使,复称病辞去。至元十九年(1282年)起任浙东宣慰副使,改宁国路同知。是“临海石塘杨氏”第十二世孙,可见该“必”并非辈序。该宗十五世为“纟”旁,如:绪、统、细,十六世以降为:振、守、可、如、朝、福,二十二世以第三个字为辈序,如:原泉、小泉、晖泉,……自二十九世开始重新排列。

名行:国泰民安大德康祥臣忠群信万世永享

表行:邦廷有道斯文丕振允庆兴朝鸿基永定

3.白岩派辈序排列。一世祖为杨敬德,白岩谱传记载,自杨岙迁至白岩(百岩)。二世祖硺即为石塘杨氏第十四世,其辈分还是“必”字辈。可比较发祥系序,如,敬行公之子碕、敬德公之子硺、敬修公长子必砺等。二十二世(白岩十四世)开始为:天、子、养、彥,定、国、安、邦。自三十世(白岩二十二世)开始重新排列。

名行:祖德光华百世英荣

表行:贤才茂盛继起永昌

4.溪东派辈序排列。一世祖为杨嗣绵。该宗始祖自石塘迁台城,杨嗣绵从台城泉井洋(台城北山下一带)再迁溪东。为石塘杨氏第十七世。十八世开始重新排列。

字行:延世永祥慎立成汝文章华国诗礼传家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肃恭懿宣慈惠和

表行:同寅克协翼赞赓扬庆际贤君懋修厥绩熙朝宝瑞道学鸿儒光大隆平万年吉兆

5.高桥派辈序排列。一世祖为杨廉善,为石塘杨氏第十一世。自清光绪己亥年(1899年)由杨晨主持重修的《杨氏宗谱》起与枧西派共用辈序,枧西始祖大一生于万历(天启)丙寅(1626年),明末于石塘迁至枧西,从“应”辈起合序。十一世开始排列。

名行:廉正载德显守伟永茂兴振廷文伯世应时思保宗匡邦修节义明良开泰运恭敬建元功

字行:静立之朋彥存楚汝尚崇朝大子万嘉天道逢光祥绍华盛治平圣贤能至善为学重师儒

6.安容派辈序排列。一世祖为杨叔贤。该宗误以杨稔为迁双桥始祖(始迁双桥为杨昕,始迁石塘为杨稔),二世为思逸,三世为尔行,四世为承俊(注有:迁台城嘉爵桥),五世为起洵,六世为嗣植,至二十世叔贤自台城徙安容。经考认为其五世六世的起洵与嗣植,应该分别对应石塘杨氏的十世十一世的起宗和嗣参。则安容始迁祖,应是石塘杨氏的第二十五世祖。二十六世开始排列(安容二十一世)。

名行:洵忠承明应茂孟宗启守家业大邦咸尊永佩圣贤同平政治君雍臣睦泰乐安康建功立传万载齐昌

字行:维汝仲振季谷朝学希文达武秉德施恩云龙嘉会英俊盈廷尧仁舜化喜福同庆寿亨延绵世代惠泽

7.谢岙(雉溪)派辈序排列。一世祖为元载。该宗早期辈序排列,主要按照元杨孟文《墓志铭》记载进行排序的,一至四世记叙紊乱,出现了人物错位,以官位代人名,混淆浙院祖、松坛祖与石塘祖等问题,并记载四世迁坑口,五世公鲁、公直兄弟始迁海门,十世复祖徙谢岙。十一世杨孟文生于元贞丙申(1296年)卒于至正戊子(1348年)[2]29据《台临杨氏宗谱》记载:十二世至十六世辈序为:可、应、子、彥、文。对照石塘辈序,认为其五世公鲁、公直对应石塘九世公经、公报为妥。这样从公经到敬德(1259年生)五代,公鲁到孟文(1296年生)六代,合乎常理。二十一世开始排列(谢岙十七世)。

前序:大明国卿立邦君子(雉溪:廷邦士锡克振新康。“廷”对应“立”,后合序)

后序:南台钟秀淑东海毓奇祥植以书读艺蔚为世德长守业惟勤俭光祖心文章道学朝端重贤达万代昌

8.象亭派辈序排列。一世祖也为元载,二世祖为景文。该宗亦是从石塘经坑口徙海门的,后迁入象亭。结合石塘辈充应对接七至八世元希与景昂。从第七世开始排列(象亭一世)。

辈序:元景学哲懋成仁道文德大岭谦存邦尚汝君国卿良百仲叔贵保善永昌兰玉挺秀世受恩光克守先特万载名扬

9.蟾岙派辈序排列。一世祖为杨珣,“珣”应是方言“昕”之误。其早期宗谱还记载有:“第一世铎嗣子渊,字珣。”铎生五子琼、璘、琮、瑫、琛,参见图1。所以,珣不可能是铎的嗣子。也有人认为,“珣”即“琛”是方言近音。这更不可能,因古代是以嫡长子为嗣子的,琛是铎的第五子。而石塘一世祖昕确是嗣子,是伴之嗣子史料可考[1]21。该宗可能是其五世祖迁台城后,十二世祖如璋再迁城南蟾岙。如璋之“璋”亦是以“王”为偏旁,也与石塘十二世相吻合。三十世开始排列。

名行:士元兆茂景福荣昌修清先人永发其光嘉岳希圣兴立成行子祚期远祯祥可望

表行:道君毓秀学富瑞应大蔚昭敏安良存治宪章华国诗礼传声庭芳宗德宰辅钦承

10.杨司派辈序排列。一世祖为应岳,据清道光辛巳年(1821年)《台州杨司杨氏宗谱序》记载:“今阳司杨氏本姓姬,自唐叔虞公之后,迄今数十世至刑部员外郎承体(休)公,至四世孙荣公,迁宁海松坛,子昕公迁临海双桥,孙稔公迁石塘,五世孙应岳公迁阳司,是为杨氏始祖。”子二,承觐、承规。对照石塘辈序,松坛五世即石塘四世,应岳与思逸同辈,而五世均为“承”字辈,与石塘辈序吻合。十九世开始排列(杨司十六世)。

名行:子国汝明朝显成昭见善如登奕世载德英俊振起万邦作式

字行:易兴于学希济可久高瞻景望光裕洪昌伯仲叔季华茂发祥

11.后洋派辈序排列。后洋派以祖上出了“抗倭英雄”杨文(字筠江)[13]而自豪。该宗一世祖为确庵,二世为洪实,三世为乐美,四世起分为二宗,即光先与承先。承先之后五世至十一世祖为:茂一—成汶—仁二(方言与义同音)—道参—文远—德祥—大用……与象亭派五世至十一世祖重合。即:懋一—成文—仁义—道恭(叅之误)—文远—德祥—大用……。可以推定其一世祖与象亭、谢岙同为元载。光先之后五世至九世祖为:希直—正理—思明—庆—筠江;之后辈序为:国、应、永、昌、盛。从二十一世开始排列(后洋十五世)。

名行:抱海环山地灵钟毓秀区䇿石多俊哲必大造鸿图美华民为国贤良可安邦

表行:孔德从朝君仁义礼智信经书先周易忠孝绍箕裘文章春富贵显达振家声

结 语

我们敬畏先人,敬畏历史,尊重事实。至此,石塘杨氏考证已近尾声,几年来根据掌握的相关石塘杨氏的宗谱资料,并结合有关人物、事件的历史记载,通过演绎与论证,对石塘杨氏的由来、迁徙、辈系,进行了系统考证,力求还原历史面貌。由于时间跨度大,而掌握的史料又十分有限,对接起来难度较大。因此,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发掘与考证,并敬请方家教正!

猜你喜欢
宗谱石塘杨氏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作品赏析(1)
Fort Besieged
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
Старинный приморский город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消失的金粟瓜
浅谈宗谱的重要性及其征集
鱼的温暖
明清及民国安徽张氏宗谱版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