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2021-10-08 05:12韩雪秋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27期
关键词:研习课例角度

韩雪秋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2021年版)》这本书包括“导言: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名课研习”“名课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后记:在两个关联中反思,审议语文课堂教学”六个部分,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课堂实录及具体分析。导言部分分别从什么是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怎么理解“教学方法”、怎么理解“语文教学方法”、为什么主张从教学内容入手、怎样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意味着什么这六个方面来阐述其观点——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这给了我很深的启迪。

我担任教研员一职只有10个月的时间,对于很多教研工作都是在尝试探索,有时候开展工作会觉得无从下手,也许这和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不断地学习、请教,期望自己能快速地成长。平时的教研工作中,最常规的教研活动就是评课、公开课研讨,我常常在思考评课应该从哪些方面评,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王荣生教授“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这个观点的阐述,让我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仿佛找到了答案。

一、什么是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

诚然如此,反思平时我们的观课评教,的确是更关注教学方法,我们的注意点常常在于教师,看教师“怎么教”,看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关注这节课上得如何精致、如何精彩,而往往忽视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教师上得热闹,评课评得热闹,可是回头想想学生学到了什么呢,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呢,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恰切呢。这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何为主导的问题,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当然是以教学内容为主导。

二、为什么要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王荣生教授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主张,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反映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他以《狼》的六个教例为例,说明目前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在教不同的内容。“我们以为,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讨论,如果不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切入而单从教学方法着眼,就无从说明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也无从判断那些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否、合适与否。”第二,有利于更妥帖地解释语文教学实践。他以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和一位教研员的评课文字为例,阐述了这堂课的成功,在于教师把握住了适宜的教学内容,而绝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好”和“妙”。

怎样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王荣生教授从“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进行连续性考查”两个方面来阐述。首先,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出了一堂语文“好课”的最低标准、较低标准、较高标准和理想标准。

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较低标准:教学内容正确

较高标准:教学内容的现实化

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综上所述,从教学内容角度我们开发了评价一堂语文课的9级累进标准。

其次,对于一堂好课的进一步认定,“还需要把它放置在与前一堂课和后一堂课、前一周和后一周,乃至前一学期和后一学期的关系之中”。就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考查。

王荣生教授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全面阐述了他的观点——“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他的这一主张与冯善亮老师提出的学教评一体化理念是一致的,都强调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教学目标有充分的觉知,这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核心,只有明确了目标,明确了教学内容,才有了教学活动这个环节,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手段和策略。因此,在评价一堂课好与否时,要从教学内容上切入,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三、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实践

书中分“名课研习”“名课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四个板块,这四个板块可以看成是四种样式,是王荣生教授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实践。“在我看来,观课评教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活动,目的是谋求語文教学的改善。而研究,必得面对问题,必须正视问题。”而我们阅读他的观课评教实践,就是正视问题、面对问题的开始,这有助于我们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在《教学流程的展开和教学内容的落点——郑桂华老师〈安塞腰鼓〉研习》中,王荣生教授先引导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先怎样、再怎样、后怎样,关注课堂的生态及其演化”,这堂课中学生“从近乎麻木,到对事情的感觉,到对课文的感觉,到对课文语句的感觉;从读有感觉的语句,到说出自己的感觉,到倾听同学的感觉,到同学们相互之间交流感觉”,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他从课堂教学的流程和教学内容的落点两个角度来研习来阐释。

在探讨流程的起点与终点时,将郑桂华老师的课与同期杂志上刊登的另一个同题课例做了比较,在对比中让我看到郑桂华老师的课教学流程从起点到终点,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那就是对文本语句的感受,在文本语句的感受中开发学生的文学感官,让学生体验到鉴赏文学细腻、丰厚的路径与方法。在探讨流程的连贯、流向与疏导处时,他将郑老师的课中调控流向的关节处以表格方式呈现,并从表格中发现之所以如此的一些诀窍。

阅读着王荣生教授的一篇篇名课研习、课例评析,学习他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方法,也反思自身在平时的观课评教中的角度,收获颇多,这本书值得我用更多的时间来反复阅读、体悟和反思,在今后的观课评教中,我要更加关注这三个问题:(1)教师在这堂课里想教什么?(2)教师在课堂里实际在教什么,教了什么?(3)在这堂课里学生实际在学什么,学了什么?同时重点关注两个关联:(1)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联;(2)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

猜你喜欢
研习课例角度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课例
角度不同
人啊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