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登梅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疾病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健康个体心理是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大学生心理问题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不同个体的生理、心理基础及其生活环境,尤其是突发负性事件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强刺激式的碰撞。因此,要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传递成长关切、充实情感空窗、涵养健康心态、化解心理危机,激活他们的心理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内在渴望,帮助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提振精气神,促进其成长成才。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帮助辅导员从工作实际出发,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组织编写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丛书》,丛书包括《大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案例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辅导员手册》和《成长的脚步——大学生朋辈团体辅导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丛书之一的《大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案例集》,该书紧密围绕大学生经常遇到的情绪、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睡眠、家庭、职业、考试、自我探索成长等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着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一突出特征,汇集了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常见的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个案,这些案例代表了大学生在成长、生活、学习和求职中比较典型的心理行为问题,能帮助高校辅导员更有针对性地处理好大学生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大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案例集》一书是2017年1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经验丰富的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教师共同合作,该书共有25个案例,分为适应篇、学习篇、人际和情感篇、生涯篇、心理疾病篇和危机篇六个部分,介绍了大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典型個案以及解决办法。每则案例介绍了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辅导员对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分析、处理策略和过程、有效解决的方案、事后的反思总结,另外,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心理教师还对案例进行了点评,更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该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罗晓路老师策划、组织和设计,并和夏翠翠老师共同通稿、定稿。两位老师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专长于大学生情感咨询、大学生学习压力情绪管理、生涯发展咨询、恋爱婚姻咨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该书为辅导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内容上看,第一篇为适应篇。本篇分享了四位新生在入学不久出现了无法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案例,在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时,他们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缺乏自信心、逃避现实、发脾气、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学习动力等心理行为问题,在《正确认识自己》案例中,是一名新生无法适应大学学习和教学方式,继而出现焦虑、否定自己,对自己、对学业、对生活、对未来都失去了信心,逃避现实、自责自闭的心理行为问题,经分析,该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源自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原因,辅导员通过约谈、借助榜样力量、预防人身自伤和休学后持续关心关注,最后该生重新回到学校,在案例中,辅导员引导学生以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开放式的引导和教育,以及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的普测和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在处理和干预新生入学适应难的问题时,作者作为专业心理教师,在点评中还提到几点:建立危机干预网络,保障学生安全;开展班级和宿舍团体辅导工作,增加班级和宿舍凝聚力;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以此作为辅导员在处理新生心理问题工作时的重要行动指南,有利于帮助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实现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第二篇为学习篇。本篇中的三个案例《哥们儿,我们一起迎头赶上》《伴你一起走过》《戒除网瘾靠自己》,囊括了目前大学生学习困难最常见的几个原因:第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第二,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第三,具有惰性心理,自主能力差;第四,突发的负性事件;第五,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而对于因学习困难产生的焦虑、颓废、自卑等心理行为问题,作者在案例分析中提到可通过发挥朋友帮扶、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协调多方积极配合,营造良好、健康的班级和宿舍文化,提供健康的休息和娱乐资源。目前,大学生因学习困难产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人数占有较高比例,因此,重视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业困难学生找回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第三篇为人际和情感篇。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必然碰到、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篇主要提到大学生最容易因人际或情感陷入心理问题的两种常见关系:一是宿舍人际关系,二是恋爱关系。一旦出现此类心理行为问题,一般会表现出情绪焦虑、睡眠不好、学习成绩下降、易暴易怒、自伤及报复等行为现象,之所以出现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源于原生家庭、性格特征、负情绪、社会教育背景等原因。本篇中的《多管齐下处理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是比较典型的宿舍人际关系冷漠的例子,本案是七名来自不同家庭的95后女孩,因为生活习惯、语言表达等原因导致舍友关系比较淡漠,以至于舍友间无亲密感和归属感。案例中的老师根据事件的发展程度,采取了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如查阅档案、个体咨询、集体约谈、角色扮演、沙盘互动、建立公共契约、主题班会等行之有效的方法。辅导员在处理人际和情感问题时,要多维度合作处理突发事件,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亲密信任关系,真诚地倾听、支持与接纳,引导学生以积极正面的情绪代替负面的情绪,提升学生社会交往技能,建立融洽的健康的人际关系。另外,本案中提到的要以预防教育为主,向学生系统传授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内化社会人际互动的原则和理论,开展有关宿舍人际交往的团队训练,以及建立“个体-宿舍-班级-学院-学校”的五级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机制,都是当前高校辅导员积极预防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时,值得参考借鉴的工作方法,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水平,培育良好的人际相处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
第四篇为生涯篇。本篇主要围绕毕业生在生涯规划时出现的就业方向不明确,职业定位模糊,执着偏执、焦虑情绪,个人评价、自我价值观较低等心理行为问题,作者在文中提到辅导员应熟练掌握职业规划工具,具备一定专业性的职业生涯咨询,用授之以渔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斗志。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综合征”明显增多,具体反映在情绪、自我认识和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在“稳就业”“保就业”大背景下,辅导员只有掌握了职业生涯指导技能,才能在学生出现生涯心理行为问题时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涯规划实际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走出因就业困难所导致的心理问题。
第五篇为心理疾病篇。本篇的重点为中度或重度抑郁或精神分裂患者,他们多数是因为家庭原因、成长经历及遭遇重大的负性事件导致,多伴有情绪低落、睡眠紊乱、幻听、妄想、行为异常和社会功能减退等症状。抑郁症被认为是“21世纪最流行的情绪疾病”,近年来,抑郁症作为一种大学生易患的重症心理疾病,在大学生群体中抑郁症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已经成为诸多严重心理危机背后的阴影。对于如何应对抑郁症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作者结合各自案例进行了详细阐释,本篇案例中的问题分析与处理过程、结果和反思两个环节里提到了辅导员在遇到心理疾病事件时应掌握的处理流程和策略以及具备的应急技能——全员重视,进入危机应战模式,制订帮扶方案,部门联合形成合力,为事件处理开绿灯,朋辈互助真诚感人,形成心理支持系统,合理评估,及时转接,家校合作,无缝对接,树立共同目标,营造和谐氛围;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以及辅导员在处理事件时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注意实施全程监护,应有自我保护意识等。本篇的案例让辅导员对这一精神疾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充分警惕,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
第六篇为危机篇。危机,可解释为“是一种紧急状态”,也可以解释为“决定性或至关紧要的时间、阶段或事件”,在心理学范畴里,危机通常指人类个体或群体無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而心理危机则是强调危机事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巨大冲击。大学阶段是种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的阶段,部分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大学生在遇到不能克服和解决的问题时,极易引发自伤、自杀和伤人、杀人事件。本篇共分享了六个危机事件案例,案例中的学生多因为家庭关系压力、学业压力、求职关系、师生关系、失恋或疾病等重大负性创伤事件导致出现情绪、行为失常,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并伴有自杀倾向。危机事件的处理结果对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都至关重要,因此,辅导员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时应明确角色定位和工作方法,充分掌握危机干预策略,对于帮助学生走出危机,重塑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大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案例集》一书提供了多个方面的案例,深刻剖析了大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及应对的方法,为高校辅导员正确干预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硕士,重庆大学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