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品迪
(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 贵阳 55000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全面加强森林经营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2],是认真贯彻落实习平近总书记关于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重要指示精神的战略举措。编制执行森林经营规划是全面科学持续开展森林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基础。
根据白云区2016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结合白云区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全区国土总面积25960 hm2,林地面积10582.71 hm2,占40.77%。全区森林覆盖率44.12%,森林面积(含非林地上森林面积)10745.09 hm2;活立木总蓄积832137.70 m3,森林蓄积832104.40 m3;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10.34 m3/ hm2。
全区林地按地类分,乔木林7376.33 hm2,占69.70%;竹林1.17hm2,占0.01%;疏林地1.65 hm2,占0.02%;灌木林地2878.89 hm2,占27.20%;未成林造林地103.20 hm2,占0.98%;苗圃地6.91 hm2,占0.07%;迹地143.46 hm2,占1.36%;宜林地55.21 hm2,占0.52%;林业辅助生产用地15.89 hm2,占0.14%。
按森林类别分,生态公益林9145.43 hm2,占86.42%,其中:重点公益林4298.66 hm2(事权等级均为国家级公益林),占40.62%;一般公益林4846.77 hm2(事权等级均为地方公益林),占45.80%。商品林1437.28 hm2,占13.58%,均为一般商品林。
按林种分,防护林1908.83 hm2,占19.19%;特种用途林6986.78 hm2,占70.25%;用材林798.22 hm2,占8.03%;能源林53.60 hm2,占0.54%;经济林197.73 hm2,占1.99%。
全区现有林地面积10582.71 hm2,略高于省市划定的林地保有量目标。白云区作为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之一,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各类项目的开发建设势必会占用大量土地,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使用林地,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快速增长与林地保护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这无疑给林地的保护利用带来压力和挑战。
全区现有可形成森林的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仅有175.10 hm2,仅可提高森林覆盖率0.67%,而林业用地中可供造林的林地面积仅有198.67 hm2,即使造林后全部成林仅可提高森林覆盖率0.77%,森林覆盖率增长潜力不足。
全区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部的牛场乡,以及与之交界的沙文镇和都拉乡,其中牛场乡林地面积占全区的35.67%,而作为城市中心的艳山红镇,以及与之相邻的麦架镇东南部、沙文镇西南部,随着城市的扩容和建设,大部分已成为建设用地,仅有零星的森林分布,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乔木林中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比例分别为52.33%、38.52%和9.15%,针叶林所占比例偏高,且主要以纯林为主,树种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全区林业建设和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森林资源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但长期以来森林经营粗放、重视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忽视抚育经营提高森林质量,“重造林轻管理,重利用轻培育,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仍普遍存在,对多功能全周期可持续森林经营理念等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认识不到位,经营主体只看重生产功能、经营目标单一、忽视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发育,不利于林业生态建设推进,多功能、全周期、可持续森林经营理念亟需推广。
在全省森林经营亚区框架控制下,以区域生态需求、制约性自然条件、森林资源现状等为依据,综合考虑当地森林主导功能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经营的要求,采用异区异指标的主导因素法进行森林经营小区区划。区划指标主要包括生态区位、经营目标、林地质量,以及能够反映区域特征的其他指标,如地质地貌、植被等[3]。森林经营小区采用“区域位置+地貌特征+经营目标”的方式命名。
根据《贵州省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白云区森林经营分区属于“贵州中部中山丘陵马尾松阔叶混交特种用途林亚区”,根据全区森林资源状况、地理区位、气候条件、经营状况和发展方向,在省级经营分区控制下,将全区划分为4个经营小区,即东部中中山水源涵养林经营小区、南部中中山风景林经营小区、中西部中中山城市环境保护林经营小区和北部中中山环境保护林兼大径材培育经营小区。各经营小区按照生态区位、森林类型和经营状况(表1),因地制宜确定经营方向,制定经营策略,明确经营目标,实施科学经营。
表1 各森林经营小区基本情况
按森林起源、树种组成、近自然程度、林分特征和经营特征等[4],将森林类型划分天然林和人工林,其中天然林又细分为原始林、天然过伐林、天然次生林和退化次生林,人工林又分细为近天然人工林、人工混交林、人工阔叶纯林和人工针叶纯林。
根据森林类型划分标准,结合不同乔木林小班的林分特征进行森林类型划分,全区共有天然林2289.05 hm2,占31.03%,人工林5087.28 hm2,占68.97%。
(1)天然次生林1379.58 hm2,占全区乔木林面积的18.70%,在全区范围内均有分布。该类森林可以通过采取人工辅助的经营措施,促使森林发生正向演替,逐步提高林分质量和价值,恢复形成地带性顶级群落的潜力较大。
(2)退化次生林909.47 hm2,占12.33%,在全区范围内均有分布。该类森林自然恢复需要经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亟需采取积极的人工促进的经营措施,防止其发生逆向演替,逐步恢复森林功能。
(3)人工混交林847.99 hm2,占11.50%,主要分布在白云区北部。该类森林需通过采取科学的抚育措施,不断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森林发育,实施近自然经营,可逐步形成以天然更新林木为主,多功能、近自然度较高的人工混交异龄林。
(4)人工阔叶纯林596.55 hm2,占8.09%,主要分布在白云区东部,主要是由桦木、杨树、刺槐、香樟等树种构成的人工纯林。该类森林可以通过采取抚育采伐、在林窗或林冠下适当补植其他树种等多种经营措施,不断调整林分树种结构,增强林分稳定性。
(5)人工针叶纯林3642.74 hm2,占49.38%,在全区范围内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白云区北部,主要是马尾松、柳杉和华山松等树种构成的人工纯林。该类森林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亟需通过实施近自然经营,将其培育成结构复杂、树种多样的异龄混交林。
依据森林主导功能和经营目的,综合考虑森林类型、保护等级和立地条件等因素,在省级森林经营规划的森林经营分类基础上[5],结合本地实际对县级森林经营分类进行细分,注意与省级森林经营分类相衔接。根据主导功能和经营目的,参照“严格保育的+经营目的”“经营目的+为主的兼用林”“集约经营的+经营目的”命名。按照严格保育的公益林、多功能经营的兼用林和集约经营的商品林三个类别,对森林经营分类进行编码。
根据森林经营分类要求,依据森林所处的生态区位、自然条件、主导功能和分类经营的要求对全区森林进行经营分类,全区共有严格保育的公益林379.43 hm2,占全区森林面积的3.82%,多功能经营的兼用林9565.73 hm2,占96.18%。
在严格保育的公益林和多功能经营的兼用林两大类型基础上,将全区森林进一步细分为严格保育的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为主的兼用林、水土保持为主的兼用林、环境保护为主的兼用林、风景林为主的兼用林、培育大径材和珍贵用材为主的兼用林、培育特色经济林为主的兼用林等7种类型。
(1)严格保育的水源涵养林379.43 hm2,占全区森林面积的3.82%,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北郊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以涵养水源功能为主导。
(2)水源涵养为主的兼用林655.60 hm2,占6.59%,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北郊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以涵养水源为主兼顾林产品生产功能。
(3)水土保持为主的兼用林873.80 hm2,占8.79%,主要分布在山体坡度36°以上地区或基岩裸露度在35%~70%之间的石漠化山地,以水土保持为主兼顾林产品生产功能。
(4)环境保护为主的兼用林6471.75 hm2,占65.07%,在全区范围内均有分布,以环境保护为主兼顾林产品生产功能。
(5)风景林为主的兼用林515.03 hm2,占5.18%,主要分布在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周边地区,以营造风景林为主兼顾林产品生产功能。
(6)培育大径材和珍贵树种为主的兼用林851.82 hm2,占8.56%,在全区范围内均有分布,以保护和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为主兼顾生态服务功能。
(7)培育特色经济林为主的兼用林197.73 hm2,占1.99%,主要分布在立地条件和交通区位较好的地方,分布较为分散,以保护和培育特色经济林为主兼顾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作业法是根据特定森林类型的立地环境、主导功能、经营目标和林分特征所采取的造林、抚育、改造、采伐、更新造林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综合[6],每一森林类型都有相应于其经营目的的森林作业法[7],森林作业法是森林经理学中最重要和实践性最强的一个内容[8~10]。根据《贵州省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结合全区森林资源现状,针对具体森林类型和自然地理区位,围绕森林经营目标,结合经营对象、作业强度和主导的森林采伐利用方式[11],将森林作业法分为乔木林作业法和灌木林作业法。
(1)全区共有乔木林面积7376.33 hm2,根据全区乔木林森林类型划分和森林经营分类,乔木林作业法主要有:群团状择伐作业法、单株木择伐作业法和保护经营作业法。
(2)全区共有灌木林地2878.89 hm2,其中灌木经济林382.38 hm2,岩溶地貌灌木林2496.51 hm2。对于岩溶地貌灌木林主要经营策略是逐步实现灌木林的乔木化。灌木林作业法主要有:岩溶地貌生态公益型灌木林作业法和岩溶地貌多功能兼用林作业法。
为促进因林施策、分类指导、多功能经营,针对不同森林类型,根据其立地条件、主导功能、经营目标和林分特征,采取科学合理、区别对待的经营对策,为确保经营策略落到实处、经营行为科学规范,提高森林经营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表2列出了上述3种乔木林森林作业法所适用的森林类型、森林经营类型及其对应关系。
表2 森林作业法与森林类型、森林经营类型分类关系
在5种森林作业法框架下,落实全周期森林经营理念,围绕森林经营目标,结合白云区具体森林类型和自然地理区位,建立县域主要森林类型作业法。按照适用对象、目标林相和全周期经营主要技术措施,以主导的乔木林采伐利用方式命名,对种苗、造林、抚育、修复、采伐、更新、保护等环节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优化组合[12],建立各环节协调一致、各工序有效衔接的乔木林作业法体系。根据全区现有资源情况,主要建立马尾松、华山松、杉木、柳杉、柏木、软阔类、硬阔类等7个主要树种的乔木林作业法(表3)。
表3 主要树种乔木林作业法实施面积及分布情况
涉及到经济林经营参照《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LY/T 1337-2017)《贵州省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贵州省茶叶栽培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执行
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是指导县域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纲领性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是县级人民政府及森林经营单位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举措,能够更充分发挥森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3~15]。为了使编制的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更加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应重点围绕森林经营小区划分、森林类型划分、森林经营分类、森林作业法设计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全周期多功能经营理念为引领,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森林经营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成果,同时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做到分区施策、分类经营和精准实施,科学指导县域森林经营活动开展[16],促进县域森林资源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