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鸿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油橄榄(OleaeuropaeaL.)为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原产于地中海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引种栽培[1]。至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2个省市种植油橄榄,总面积8万hm2,“十三五”期间我国对特色经济林进行了规划,至2020年全国油橄榄规划种植面积为16.7万hm2,其中云南省约6.7万hm2[2]。云南省是我国最适宜发展油橄榄产业的省份之一,1964年至今共从阿尔巴尼亚等国引入优良品种达93个[3~5]。为了更好指导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发展,宁德鲁等[6]利用云南省气候、土壤及立地条件因子对云南省油橄榄适生区进行了划分,认为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迪庆州)的香格里拉市及德钦县干热河谷区是最适生区域。
迪庆州地形地貌特殊复杂,海拔高差大,山高坡陡,可耕作面积少,其中海拔2050 m以下河谷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州耕地面积的12.9%,为粮食产区,而海拔2050~2500 m的半山区主要为退耕区域,该区域耕地面积占全州总耕地面积的35%[7]。油橄榄适生海拔为1400 ~ 2100 m,从上述结果可知,迪庆州可用于种植油橄榄的耕地是极少的。近些年林业部门实施了大面积退耕还林工程,油橄榄种植面积得到了快速提升,为了及时掌握迪庆州油橄榄产业发展状况,为该产业下一步发展规划打好基础,文章就迪庆州油橄榄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迪庆州[8]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属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东南缘,处于川、滇、藏三省交界处,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经度98°35′ ~100°19′,纬度26°52′ ~29°16′。较大的深切河流澜沧江、金沙江流经境内,沟谷交错是该区域的奇特地貌。辖区高寒坝区和高寒山区占32.4%,半山区占48.3%,河谷地区占19.3%[9]。迪庆州最高峰为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 m,与最低谷的绝对高差达5254 m,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较明显。该区域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年气温处于4.7~16.5℃,年极端最高气温25.1 ℃,最低气温-27.4 ℃,年日照平均时数为1740~2190 h,年降雨量为600~1000 mm。
数据来源于迪庆州2019年林地“一张图”矢量数据,采用ArcMap10.2.2软件对矢量数据进行叠加统计分析。
迪庆州辖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及维西县3个县市,其中香格里拉市整体位于金沙江东侧,德钦县位于迪庆州西北端,其辖区内金沙江及澜沧江上端沿岸以干热河谷为主,维西县境内干热河谷分布较少。从表1可以看出,迪庆州油橄榄主要分布于德钦县,该县油橄榄种植面积占全州的78.4%,其中奔子栏镇种植面积最多,占全州的41.5%,佛山乡占22.1%,羊拉乡和云岭乡分别占6.9%和6.8%,拖顶乡油橄榄种植面积仅占全州的0.1%;香格里拉市油橄榄种植面积占全州的19.9%,仅分布于尼西乡(3.3%),三坝纳西族乡(15.4%)和五境乡(1.2%);维西县油橄榄种植面积较少,分布区域也较窄,巴迪乡种植面积为1.94 hm2,叶枝镇种植面积为5.76 hm2,合计面积占全州油橄榄种植面积的1.7%。
表1 迪庆州各县市油橄榄种植规模
迪庆州辖区范围涉及金沙江和澜沧江两大流域,其中香格里拉市仅涉及金沙江流域,德钦县和维西县两大流域均涉及。从表2和图1可知,迪庆州油橄榄种植地块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沿岸,面积占比达68.4%,其中主要分布于北段德钦县境内(奔子栏镇和羊拉乡金沙江沿岸)。香格里拉市种植面积相对较小(19.9%),主要分布于西南侧的三坝纳西族乡金沙江沿岸一带。迪庆州澜沧江流域油橄榄种植面积占31.6%,种植地块主要分布于德钦县澜沧江沿岸一带,面积占全州的29.9%,维西县种植面积仅占1.7%。总体上迪庆州油橄榄种植区域呈现沿江河沟箐两岸分布。从迪庆州油橄榄种植海拔分布情况来看,最低海拔为1680 m,最高海拔为3040 m,高差为1360 m。从统计结果可知,迪庆州油橄榄种植地块有31.8%的面积分布于海拔2100 m处,其次有31.6%分布于海拔2300 m,再次有12.5%分布于海拔2500 m,有11.5%的面积分布于海拔1700 m处。总体上分布海拔小于等于2100 m的面积比例为51.7%,高于该海拔线的种植面积占48.3%(表2、图1)。
表2 迪庆州不同流域油橄榄种植面积
图1 迪庆州油橄榄种植面积分布海拔及水平分布情况
迪庆州是云南省引种油橄榄较早的地区,1907年由法国传教士引种于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教堂(已枯死),迪庆州林业科学研究所于1978年从省内其它地区引种,后续开展了相关栽培技术及育种研究[10~12]。从2019年迪庆州油橄榄种植现状分析结果来看,迪庆州油橄榄适宜种植区域主要是沿金沙江和澜沧江两岸分布,分布海拔幅度较大,最高达3040 m,超过最适宜种植海拔1400~2100 m[6]的种植面积占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迪庆州耕地面积极为稀缺,江岸较为平整的耕地为粮食产区。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大部分坡度较大的耕地已种植了乔木经济林,其中核桃占较大比例,分布海拔较高的油橄榄长势较差,主要受水分及土层厚度的影响。
金沙江及澜沧江干热河谷区气温高,年有效积温高,光照充足,有利于油橄榄生长,另外由于湿度低,雨量少油橄榄病虫害也相对较少。该区域较适宜油橄榄产业的发展,但应该采取有关技术措施,促进油橄榄高产。苗木是较为关键的一步,第一,只有获得高质量的苗木才能提高造林质量,可通过有关技术[13]培育根系较好,枝梢生长较快的苗木进行造林。第二,要引种适合迪庆州气候地理条件的品种进行种植,如佛奥、鄂植8号、莱星、配多灵、城固32等,第三,选择适宜的地块,海拔不宜太高,坡度不能太大,便于管护。迪庆州干热河谷区原生植被极为脆弱,部分区域石漠化程度较高,近年来也采用种植油橄榄进行石漠化治理,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整地方式,避免过度破坏原生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另外在目前已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应加大资金及丰产技术的投入,确保产值及生态效益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