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述类节目主持人的四种能力

2021-10-08 14:06查日松尹华正杜书蕾
新闻前哨 2021年8期
关键词:类节目观点主持人

◎查日松 尹华正 杜书蕾

区别于传统新闻播报式传播,新闻评述类节目对主持人在思维、表达、语言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更加突出。本文用实例阐述了新闻评述节目主持人的四个方面能力:逻辑推演、思考评论、自然表达和萃取语言。

一、缜密细致的逻辑推演能力

逻辑是任何节目的骨架。越是精短的新闻评述节目,骨架越硬。一切复杂的逻辑架构都源于最原始的三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其实用这种逻辑处理绝大部分选题基本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要上一个更高的档次,或追求更出彩、更深刻、更到位,简易的逻辑便显得捉襟见肘。逻辑也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的一般是并列关系,隐性的一般是递进、转折关系。

其实,对于短小的新闻评述节目,尤其是对于单人的新闻脱口秀节目来说,生拉硬扯地讲求内在隐形的逻辑反倒效果不明显,而清晰的贯穿整体评述的一根“红线”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于观众来说能轻易地能发掘这种逻辑,对于主持人来说能够不断地扣住主题不容易跑偏。

例如对于这一新闻事件:

“各高校毕业典礼上校长或院长致辞成为毕业季刷屏爆款。有记者总结说,高校领导在毕业典礼的致辞中,大都爱念“三”字经——喜欢用“三”来做总结或对毕业生们提出希望。”

笔者所参与编辑主持的评论节目就用一条主线“三”贯穿全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自古以来就离不开三。三人成虎,三人行必有我师,桃园三结义演的是三国演义,领导一开口:我谈三点!最近大学校长们也唱起了三字经。第一位,当属西南交大校长陈春阳。人家这三点希望那是一个精炼。一是志向高远、兼济天下。二是懂得珍惜,饮水思源。三是热爱生活,奋发有为。三点希望能饱腹吗?那是不能,但是还就有毕业‘送钱’的校长。电子科大校长汪劲松就送了学生三笔财富:第一笔财富——获得了难得的经历。第二笔财富——拥有了感恩和阳光的心态。第三笔财富——学会了选择。其实,在时代语境整体平视的环境下,校长放下身段说几句平实的话是理所当然。大惊小怪反而说明了校长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太远,大学教育的初衷离我们已经太远。用语言找补回来,乐观点看是变革的开始,保守点看是雕虫小技。说到的要做到,做到的却不一定要说到。个中道理,各自体会。好,下面我也评论三点……”

二、视角独特的思考评论能力

观点是新闻评述类节目的卖点。有人提出过“观点至上”。而对于新闻评述类主持人来说,怎样提升这种发掘并阐释独家观点的能力可能是许多人想了解的。我们认为,对于一个新闻事件的不同角度甚至正反两方面观点提炼,是这一过程最具锻炼价值的,因为它会“镜像”地拓展思维视角,不断变换格局。

例如:

“广西选手邓森悦在贵阳蝉联了全国艺术体操个人冠军赛的成年个人全能冠军。邓森悦在个人全能的圈、球、棒、带四项比赛中均得到全场最高分,其中她在带操比赛中的配乐采用的是网络流行名曲《忐忑》。这首歌的原唱者正是比赛地贵州的歌手龚琳娜,选取这一曲目让邓森悦得到满场的掌声。”

笔者在节目中对这一话题展开了了正反两方面不同论据论证的呈现。

正面评论:

“《忐忑》本身就集结了传统文化和京剧元素,配合体操运动员艺术化的演绎,在龚琳娜老家门口不忐不忑地摘得桂冠,是一个完美的聪明的融合。融合了传统戏曲与现代运动、艺术表现与争金夺银、乡音乡情与针锋相对,十分巧妙地运用了先进的传媒手段,用一个精心选择的背景音乐四两拨千斤地收获了观众。所以,这是传播与竞技的双重胜利。”

反面评论:

2.1.2 结构变动度分析[8-10]。结构变动度是一种分析费用构成总体特征和结构变动趋势的动态数据处理方法,最早用于经济学领域中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11],近几年在医疗卫生费用方面的应用引起关注,且多项研究表明,结构变动度分析方法能对医疗收入的结构变动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9, 12, 13]。

“刻意的迎合和精心的设计超出了体育本身应有的精神。假若不《忐忑》,观众的气氛会是怎样?假若对手《爱情买卖》,全场是不是早已沸腾?尊重运动本身是竞技最本质的原则,外在的一切舆论手段都是喧宾夺主。幸亏邓森悦没爱上龚琳娜的另一首神曲《丢丢铜》,否则铜牌都要丢了,还谈什么金牌?”

这一新闻事件本身并不具备是非判断的基础,从正反两方面都能找到有力的解释和证据,所以对于电视新闻评述主持人来说便可以努力拓展自己的视角,试着从正反两方面截然不同地评论。同一事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如何让自己既是公公也是婆婆,这就是观点的拓展和碰撞。也许在具体的节目实践中,不一定会同时呈现互相拆台的观点,但是,在评述节目主持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可以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努力,争取对一件事情有多维度的解析,最终选取一个不落俗套的观点。

三、富有语趣的个性表达能力

语趣,即语言的趣味性。语趣是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必备的语言技巧,恰当地运用语趣既可以使评论更加鲜活,又可以让观众更加乐于接受你传递出来的信息。如果新闻评论语言充满了语趣,不仅可以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很具体,把枯燥的语言说得很生动,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气氛。相反,如果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只是一味地摆事实、讲道理,不仅吸引不了观众,甚至连自己都难以被打动。

央视新闻主播朱广权以其富有趣味的语言风格,一改新闻主播板着脸播报的老印象,事实证明,语趣在新媒体时代符合较大多数受众的认可和喜爱。

例如这样一条新闻:

“中国睡眠研究会近段时间发布了一份睡眠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当下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这当中有超过3/4的人要在晚上11时以后入睡,而近1/3的人要熬到凌晨1时以后才能入睡。”

朱广权在央视《新闻直播间》播报此条资讯后加上了自己的点评:“你的睡眠怎么样?是不是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了,还是除了睡觉时间不想睡觉,其余时间都想睡觉,或者睡眠没障碍,早上起床有障碍。还是你是鳌拜的兄弟‘熬夜’,躺在床上就开始思考人生担忧全世界,熬最深的夜,黑眼圈越来越浓烈,一到晚上就两眼放光要掌控一切,激动的小火花怎么也按不灭,哪管点灯熬油头发凋谢。”

本质上来说,这段评论属于“反讽式”评论,语段中并没有提出核心观点(当然,此新闻核心观点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别熬夜)。但是,主持人用这种反讽的方式,列举了直击笑点的社会现象,佐以顺口溜的押韵,让人忍俊不禁。而反过来一想,我们笑话的,难道不是自己的坏习惯吗?评论的效果和传播力都达到了!

其实亲切自然的语言风格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是一种观众乐意接受、彰显主持人智慧以及更具个性解读新闻的方式。悉数国内目前较受欢迎的新闻评述类节目主持人,幽默、睿智的不乏其例。

四、一语点破的语言萃取能力

纵观近年来较为成功的电视新闻评述类节目,主持人的点评更多地落在“点”上,即速度上及时迅捷,语言上精短中的。量化地说来,主持人的点评尽量凝练在几十秒钟、三五句话,才会更好地适应当前新闻评述节目传播的需要。

央视新闻频道的《24小时》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有分量能咂出味儿来的新闻夜宵,我想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主播在新闻叙述之后的精短评论。这些评论的语句像散落在夜空的星星,让人为之一振,而且精辟地直指新闻事实的核心。

我们认为,评论节目主持人应当训练“20秒表达”能力。

所谓“20秒表达”即是用三五句话的分量,清楚、具体、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带上相关支撑信息。这种提法在目前的新闻评述类节目主持人的相关研究中尚未出现过。20秒?白驹过隙的时间,能说清楚?能讲明白?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一种高负荷训练和实践,经受这一段考验和训练之后,解开沙袋,应付相关的新闻谈话类节目、新闻评述类节目,游刃有余。

下面列举一些节目实践中的一些20秒表达实例。

关于慈善环境:“可以用三个成语来概括不成熟的慈善环境,慈善组织讳疾忌医,政府官员投鼠忌器,老百姓因噎废食。”

关于政府公信力:“食盐辟谣、海鲜辟谣,都是考验政府公信力的战争。在近乎习惯性不相信的环境下,所谓专家、所谓领导、所谓公告,只有在平安时积累信任资本,才能在危机时发挥令行禁止的功效。”

关于大学生原创电影:“大学生电影节18岁,是成人礼年纪;而原创电影大赛12岁,恰恰是豆蔻年华青春萌发的时候。从一开始只要植入了创意的基因不会改变,那么原创电影的蓬勃发展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作为导演需要给予扶持的把手,作为观众需要等待的宽容,共同看着这个孩子慢慢长大。”

每一段评论都很短,而每一段评论尽量追求生动、清晰、准确地说明问题,这种短评的方式现在看是训练,在将来必是评论员追求的主干道。所以,“评”海浩瀚,下嘴要快!

猜你喜欢
类节目观点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观点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