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庆
摘 要: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与关注。当前阶段,教师在高中英语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只关注学生们的英语考试成绩与分数,还应当充分培养学生们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实践应用水平,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展开一定的分析与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延展,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也在积极追求不断的创新和升级。平心而论,传统模式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较为单一、乏味且枯燥,通常都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种模式下,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激发,英语学习质量也必然会差强人意[1]。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借助教材内容与教学目的渗透一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政治科技等跨文化教学内容与元素,不但能够让高中生们对英语学习产生较为浓厚的热情与积极性,而且能够全面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英语综合素养,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高质。
一、新时期高中英语课堂积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新时期高中教学大环境下,高中英语堪称除了语文、数学之外的第三大重点教学科目,也是多年来高考必考科目。当前阶段,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全面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并且教学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全面提升高中生们英语学科人文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教师积极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够让高中生们开阔视野,对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等进行充分的掌握与了解,并且能够在学习其他国家文化知识以及语言精髓的同时,促进文化间碰撞,提升英语实践水平与交际能力,进而有效培养自身英语学科核心素养[2]。
二、新时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创新策略
(一)教师应趣味化讲解不同文化交际语之间的差异
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想要有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首先应当针对不同文化交际语之间的具体差异进行趣味化、生动化讲解,进而让高中生对各种交际语的掌握能力不断加强和提高。尽管高中生们在步入高中后正式开始了较为高阶的英语“学习之旅”,但当前相当一部分高中生针对不同文化交际用语之间的具体差别可谓“一知半解”,并且在日常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应有的错误和“笑话”[3]。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针对英语教材内容知识进行细致化教导,还需要为高中生们针对不同文化交际用语之间的差异性与相似处进行合理化的讲解与教导,进而培养高中生们的跨文化交际综合能力。比如说,在某些节英语单元中关于称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单独抽出短暂几分钟时间趣味化、生活化的针对一些中英交际用语中关于如何“称呼”对方进行综合化的讲述。举例说明,在中国语言体系范畴内,一般称呼别人都是“姓氏”加头衔,例如李老师、王教授等,这种称呼为了表示对对方的一种尊重。然而在英美大多数国家,在具体的称呼别人时通常都是头衔加上“姓氏”,例如Professor Chen。但是。但要注意的是,比如说“王老师”并不能够叫作“Teacher Wang”(当然新时期网络流行教法有这一用法),而是应当称呼为Mr Wang。这也就是学生们在初中阶段曾经所学的Mr、Miss、Mrs等称呼表达方式。倘若在与国外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们对话时,称呼外国老师为Teacher…,必然会让对方感到有些突兀且不可思议。鉴于此,教师应当针对一些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交际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应用禁忌对学生们进行一定教学与提示,进而全面培养高中生们优质的跨文化语文交际与应用综合能力。
(二)教師在教学中应当母语、英语“两手一起抓”
当前阶段,高中教师想要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实践水平,应积极当展开母语教学、英语教学“两手一起抓”的创新化教学理念与方式,进而确保高中生们能够在接受英语跨文化知识熏陶与影响的各个环节中不忘记、不忽略母语文化。平心而论,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非“全盘接收、全盘西化”。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让高中生们能够充分感受到:文化是平等、互助、共融的。举个例子,新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2《History and traditions》一单元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与主旨和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等各项因素密切联系。并且历史与传统,对于每一个国家而言都极为重要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设置法为学生们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而让学生们自主比对和自主探究跨文化意识背景下的中西方历史与传统的差异性以及相似之处。教师可以这样提问:“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y and tradition?”高中生们结合这一问题必然会充分激发自身的探究欲望和逻辑思维,针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以及自身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与不同感受积极思考与总结,并且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实事求是地讲,在这一比对分析过程中,教师采用科学化、合理化、正确化的教学引导方式,不但能够让高中生们寻找到中西文化一些异同之处,而且能够潜移默化的实现文化理解、文化包容、文化鉴赏与文化甄别,让学生们充分了解西方历史文化的同时,对我国文化竞争力与悠久历史更加充满自信心,更具自豪感,进而实现优秀的跨文化交际综合能力与较高素养。
(三)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任何一门学科来讲,兴趣,无疑都是一位最负责、最贴心、最亲切的“老师”。新时期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想要全面提升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实践水平,教师还应当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利用丰富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全面激发高中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互联网+”时代大环境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升级,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理念与方法已经全面应用和渗透到高中教育教学不同范畴、不同领域之内。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与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们在课堂播放一些生动化、立体化的微课教学课件与小视频片段,进而活跃英语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们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4]。以新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1《Sports and fitness》这一单元教学实践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高中生们对于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与狂热爱好,为学生们播放一些世界杯足球比赛精彩集锦、奥运会赛事回放,以及欧洲足球五大联赛、NBA、世界羽毛球、乒乓球锦标赛等精彩体育集锦内容。毫无疑问,在激情四射且精彩刺激的英文原版解说配音下,高中生们必然能够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所在,以及通过视频观看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对于不同体育运动、体育文化的喜爱程度以及针对体育赛事的宣传手段和运营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单元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延展,组织学生们开展一个关于“Essence of western sports culture”专题英语讨论会。教师可以将高中生们按照英语综合水平分成不同的小组,结合中西方体育传统、体育文化、体育明星等展开精彩激烈的讨论和辩论。在针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不同解读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用英文畅所欲言的表达自身想法与观点,而且全面增强了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英语学科语言综合应用水平,为将来的高阶英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英文名著报纸杂志延展跨文化交际教育
除了上述三大有效创新策略之外,教师想要在新时期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全面培养高中生优秀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应当充分利用英文名著、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开阔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全面提升高中生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比如说,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精心准备一些优质的英文报刊和杂志,进而让学生们能够充分了解英语新闻体中针对语言的合理运用与情境创设。并且借助报刊、杂志中一些文化传播、文化理念与文化内涵进行相应的引导与讲解,让学生们迅速提升自我跨文化交际能力与鉴赏水平。与此同时,针对高中生们喜欢课外阅读这一性格特点而言,教师可以精挑细选一些优秀的英文原版文学作品例如《莎士比亚全集》《呼啸山庄》《乱世佳人》《老人与海》《簡·爱》《大卫·科波菲尔》等等,进而让高中生们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全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一旦遇到各种自己无法理解和掌握的生词、句式以及修辞方式等,学生可以通过查英语词典以及工具书方式,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记录,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则结合文化层面、文化意识与文化差异之间的细致化比对展开有的放矢的讲解,加深与学生们的交流、互动与沟通。除此之外,教师在课余时间也可以积极组织和开展一些英文名著的读书心得交流体验会,并且让高中生们针对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相应的英文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撰写,让自身跨文化阅读与写作综合水平能够得到质的提升,全面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全面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化教学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反思,积极寻找更为合理化、科学化、有效化的培养方式与手段,力争让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能够在未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吴金玲.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英语教师,2019,19(4):141-143.
[2]杨欣瑞.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王怀艳.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44.
[4]胡湘辉.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河西学院学报,200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