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历史备课策略初探

2021-10-07 06:27潘文杰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

潘文杰

摘要:备课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一堂课的“顶层”设计,备课的水平高低、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人认为备课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发挥集体智慧,掌控学情和学法,以此来提高高中历史备课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 备课策略 新课程

2020年10月,“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合肥一六八中学成功举办。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并与李惠军老师就《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结束之后,我认真总结,对于在新教材背景下如何有效备课,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一、课标与教材:备课的源头活水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备课的依据,是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对《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共有4个子目: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四个子目基本按照时间顺序设置,先讲与北宋大致同时的辽和西夏(西夏后期材料匮乏,无法细讲),然后讲与南宋大致同时的金朝,最后讲完成统一的元朝。教材在概述辽夏金元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发展基本线索的同时,尽量对其有特色的制度予以介绍。限于课堂教学时间,并非每一个制度都重点学习,要适当取舍。辽西夏金的制度,尤其西夏的制度,可以简略,元朝的制度应该作为学习的重点。另外,在学习制度的同时,要把本课的主题和精华融入其中,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到历史的结论。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我将本课整合为三大板块:一、民族政权起一方——时空定位,介绍北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和发展的史实;二、传承创新为安邦——制度建设,学习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建设;三、多元一体谱华章——历史影响,探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个标题既勾勒出本课主干,又富有韵味,符合学生的历史认知逻辑,朗朗上口。

徐蓝教授在《对教师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一些建议》中说:“教材的主体是正文,但是功能性辅栏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一定要用足功能性辅栏提供的各种材料、信息和要求,引導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课文导言、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学习聚焦等功能性辅栏都被我很好地融进了教学板块之中,课后的问题探究也被我加以改编,设计成了师生课堂探究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我者与他者:备课的智慧之火

《中外历史纲要》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相比,变化非常大,要想用好新教材,仅靠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在备课期间,我得到了校内外诸多同仁的帮助。李惠军老师也多次鼓励我,让我大胆地去展现自己,不要有任何压力。

比如新课导入环节,笔者就先后更换了四个版本:第一版以塞北风光导入,美丽有余但与教学主题关系不大;第二版以欧阳修、范仲淹、范成大和文天祥的诗词导入,趣味有余但有些冗长;第三版以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地图导入,直观有余但缺乏新意;第四版也是最终版,以歌曲《大中国》、“小中国”与“大中国”的学术观点导入,趣味性、学术性都有了,成功营造了课堂氛围。在教学的最后情感升华部分以及作业布置环节,再次呈现导入的内容,首尾呼应,余音绕梁,回味隽永。

除了聆听历史同仁的建议,我还从“知网”上下载了一些学术论文,比如罗炳良的《炎黄文化传统与辽夏金元历史认同观念》,周国琴的《论辽金与宋对峙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朱华的《民族交融谋发展 推陈出新创伟业——高中历史部编新教材“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等;阅读了相关书籍,比如屈文军的《辽西夏金元史十五讲》,李治安的《元史十八讲》,韦兵的《完整的天下经验:宋辽夏金元之间的互动》,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十五讲》,北大历史学系的《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等。笔者从中获取了一些新史料、新观点,对备课大有裨益,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师教学用书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备课资源,我从中获取了许多灵感,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改进和提高。

三、学情与学法:备课的关键钥匙

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如果不懂取舍,面面俱到,那么一堂课肯定上不完。即使勉强讲完,也可能是浅尝辄止、点到为止。取舍的关键,就在于对学情的正确分析。以本课为例,高一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如辽夏金元的政权更迭和相关的制度建设,但缺少对上述史实的具体分析和深入理解,而且容易把这一时期的南北对峙错误地理解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略”。

徐蓝教授在《对教师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一些建议》中说:“备课要备学生,要从教师‘怎样教变为学生‘怎样学;不是教教材,是用教材教。”鉴于此,我在备课时,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为学生的学习着想。比如在“民族政权起一方——时空定位”环节,我首先设计了一个简单好玩的抢答游戏,把辽、西夏、金、蒙古从地图中挖去,让学生抢答填空。学生在初中已有知识储备,因此游戏很顺利,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还节省了教学时间。然后,我又把辽夏金元的时间轴呈现出来,结合地图和时间轴,请学生概括该时段的历史特征。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接着,我继续推进,出示邓小南教授的一段材料:

一方面,他们(辽夏金蒙古)并不是像之前倏忽兴废那样的一种体制,而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长期对峙;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像十六国北朝、五代、沙陀三王朝那样长期居处汉地,最终完全放弃草原故土。……辽、金、蒙古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同时又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祖宗根本之地”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

请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能够与中原王朝长期对峙的原因。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我引导学生从材料出发,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梳理出自己的思路和角度,顺利得出了历史认识。最后,我出示课文导言中宋神宗的那段材料:

宋神宗忧心忡忡地说:“二虏(辽和西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我模拟宋神宗的语气,绘声绘色地叙述,瞬间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分明能够感受到神宗的痛苦与无奈。

从简单的抢答游戏,到结合时空归纳时代特征,再到结合历史学家观点探讨历史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以宋神宗的无奈结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第二第三环节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历史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我们要努力用好新教材,集思广益,多读书,多思考,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程、新课标在指引我们,新教材、新课堂在召唤我们。正如李惠军老师所言:“未来,我们需要以超常的智慧涵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在课改‘道统与课堂‘小径间明理、得法、励志、怡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徐蓝.对教师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一些建议[J].中国教师,2020.

[3]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历史纲要(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程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