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英
一、引言
近几十年,中职教育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当前国家物质文明生活的高速发展,对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也越来越丰富。多年来这些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以及服务岗位的一线技术应用人才。因此,该类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将成为社会生产发展推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職学校的体育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聚焦未来职业,分专业对学生进行实用性的体育健康教育,并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职业病进行预防和康复,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并实现自我发展。
然而,目前中职教育的体育课程,内容上并没有根据专业或者职业特点的不同量身设置,也没有一套完整的中职教育体育课程体系。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如何聚焦职业特点,体现专业和职业属性,针对未来从业中的职业病应该如何开展预防性训练。这些都是当前急需中职学校教育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课程设置实用性课程改革的研究势在必行,中职学校课程的设置必然要符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涯中能够得到身心健康发展,在指导就业和预防疾病等方面能产生积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职业实用性为视角,从突出职业特色的角度,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策略意见,以期实现提升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讨论
(一)传统体育教学大纲的使用现状
体育教学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是体育教学大纲,大纲涵盖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的总体方向。体育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法规性文件,指导体育教学具体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教学大纲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体育教学相关内容都是在体育教学大纲这一法规性文件的指导下进行,任何违反或者与大纲不符的教学实施都是需要纠正和调整的。
体育教学大纲又分为统编大纲和校编大纲,校编大纲是根据学校具体专业的需要在统编大纲的基础上形成的指导各专业体育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从功能上看针对性更强一些。
大部分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是依据学校的大纲实施教学的,说明体育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针对本校开设的专业在统编大纲的基础上考虑到了本校专业的具体情况;但仍有一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考虑本校的专业情况,采用了统编大纲,在考虑体育教学适用性方面没有针对本校的专业进行考虑;更存在一部分教师没有参考任何教学大纲的情况。
基于以上原因,在课程设置方面校编大纲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体育课程职业实用性,使教师明确体育教学的实际针对性,明确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作用;另外,需要加强教师按纲施训的法规意识。
(二)传统体育教学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
依据专业大类划分,中职学校设置的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机电、数控模具、服务、车辆运输五大类,除以上五大类之外还设置了其他个别类专业。中职学校的专业大类划分所对应的职业类型各不相同,在各自专业大类内又涵盖了不同的专业;个别专业大类,例如服务类,又包括较多的不同专业。不同的专业划分以及同类专业的不同专业都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身心素质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课程设置应该注重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运动特点,充分体现专业需求。
中职学校应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这样既能完成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又能满足职业体能素质要求,也赋予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职业身心素质培养的更高的职能,并且可以结合中职学校的条件、设施和学生自身特点,实施体育教学改革。通过改革使传统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推动实用性体育教学积极发展。
因此,中职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专业分类,可以进一步按照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在劳动时所表现的劳动形态、强度和所需劳动时间进行划分。即职业劳动形态、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相近的专业可以设置相同体育课程。基于这一原则,可以将不同的工种和专业进行分类,划分为文案类、站姿类、行走类以及其他类等四大类。
(三)专业涉及的职业病特点分析与预防
1.职业病的特点
由于以上职业类别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对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部分职业具有其相对应的职业病特征。
文案类的从业者需要长时间保持坐姿,长期保持这种状态会使身体的躯干僵硬,对颈椎、肩部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并且办公室工作,也限制了从业人员每天的身体运动量,容易造成各种因缺乏锻炼而产生的疾病。
站姿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站立,血液的正常循环将会紊乱,腰部始终处于紧张和承重状态,得不到有效的放松。长此以往,将会引起血管类疾病和腰部劳损等疾病,严重的会出现静脉曲张和腰椎疾病。若采用不科学的锻炼,很容易使得他们的症状得不到缓解。
行走类工作人员,工作状态长时间处于行走或者跑动状态,因工作需要还需要一定的负重前行或者攀高,对足关节和膝盖都有损伤,长期负重容易造成背部和腰部劳损。从事户外作业的电类应用工种,或者从事农牧业的工作人员,长时间在户外从事劳动,夏天长时间受到太阳曝晒,紫外线伤害较大,冬日里容易造成冻伤,关节容易造成疼痛。这些都是行走类从业人员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容易造成的身体疾病。
其他类所包括的职业,这些职业大多是服务性和社交性的综合性职业,从业人员需要就有较好的形体和仪表,对坐立、站立、行走的形体姿态有较高要求,同时与人交流过程中的仪表需要有较好表现。
2.职业病的预防
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应该与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同样也应该聚焦职业特点。
始终以职业体能需求和职业实用性为牵引,推动中职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中职体育教学应该按照不同职业特点的劳动类型划分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解决目前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区分度不高,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突出问题。
体育教学围绕职业实用性考虑后,体育教学内容可以根据职业实用性需求进一步细化调整,体育教学内容会进一步拓展,并更加实用;同时能够增强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中职学校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目的;最终体现体育教学的职业属性。
(四)中职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概况
1.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
通過研究发现,中职学校学生规模庞大,人数众多,但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从职称水平看,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能力水平总体偏低,或者学校总体体育专业的学术氛围较弱。同时,体育教师大多以男体育教师为主,这些体育教师大多从事的是球类专业,这就造成了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球类运动居多,适合女性体育教师开展的体育课程内容,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形体项目几乎没有涉及。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体育教师专业类似、缺乏多样性,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实施。
2.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现状
调研发现,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仍然只是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延续,并没有完成体育课程的职能转变,没有聚焦职业实用性需求。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仍停留在普通高中和传统教学模式上,具体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职业实用针对性
中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欠缺系统性设计,课程内容随意性较大,课程内容和学习教材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忽略了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与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相比趋于雷同,没有突出专业特色;普遍缺乏根据职业特点设置体育课程内容的针对性。
(2)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模式缺乏创新
体育教师组织课程实施仍然普遍采用讲解、示范、分组训练的陈旧模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体育课程中使用得甚少,辅助的教学设备也未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部分学校存在体育教学场地紧张,体育教学组织不严密,场地得不到有效利用的情况。
三、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策略
(一)体育课程改革应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确定
中职学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需要结合职业需求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并在执行中严格将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落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任职基本体能,满足就业的基本要求。
中职学校一年级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以一般性体育运动项目为主,加强学生基础性身体素质锻炼,使学生学会体育运动的基本运动技能,实现增强学生一般体能、素质和一般运动技巧的目标。运动项目可以选择学生基础广泛、一般性的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通过一年级课程学习,使学生的基本体能和运动能力达到《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的及格水平以上。
二年级体育课程教学则以职业岗位体能需求为牵引,针对职业活动特点开展实用性体育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与职业需求相适应的体能素质和良好的精神品质。
体育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些运动项目对提升学生职业体能素质的重要作用和实效性;同时中职学校更加应该转变“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轻视职业体育能力培养”的观念。中职学校应该加大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力度;同时,学校应该增加职业实用性体育建设经费投入,根据中职学校各专业职业实用性教学内容需求,完成与实用性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场地和条件建设。学校在增加场地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完善场地配套设备、设施的建设,确保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顺利实施,满足中职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的需要。
(二)体育课程改革应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需求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体现职业特点,更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上保持聚焦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中职学校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维探索能力、应用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培养、服务意识提升、适应能力、责任感、竞争力、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表现和兴趣情况进行分组教学。
商贸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人合作的能力并能够在行业领域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商贸专业学生以上三种能力的培养,内容上与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相似或者相同,但在组织形式上要更加针对职业能力需求组织开展教学。比如利用排球项目体育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商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职学生职业岗位还包括实践和学习等能力需求,比如机械加工人员、园林设计人员还需要具备很好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篮球项目三对三竞赛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自练的方式进行。通过学导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锻炼机械、园林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职业岗位是复杂多样的,职业能力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组织实施方面应该始终以准确定位职业能力需求为方向,灵活采用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确保各专业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体育课程改革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
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是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素质塑造的良好教育平台,可以将职业德育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学生在体育活动实践中得到道德熏陶。使学生在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中能够真正有所感悟:一个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拼搏精神,同时还要关爱他人并能团结同学才是拥有强大人格魅力的人;才是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公平竞争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的人;才是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能够正确对待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直至最后取得成功的人。
(四)体育课程改革应突出过程性与全面性
体育课程结束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体育考核从而检验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效果。目前,多数中职学校体育课程考核仍然沿用了规定科目的体育项目考核模式,将体育项目的考核成绩作为中职学校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唯一评判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和手段相对单一,不能完全反映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形成情况,同时也没有完全反映出学生通过体育课程体育能力、素质的提高情况,缺乏过程性评价手段。
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以学生身心健康是否顺利发展,是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是否得到了有效提升为评价重点。体育学习评价不能简单地依赖某个体育项目的运动成绩,要更加关注过程性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情况纳入整个学习评价体系中;过程性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平时训练的进步过程。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教学过程的实施效果和学生最终学习效果,激发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全过程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五)体育课程改革应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综合素养,但由于体育教学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讲解、指导、监督等方式完成相应教学内容;学生要想达到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将职业实用性体育学习延伸到课外。
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不高,要确保中职学生自行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通过自我制定计划,实现锻炼目标的自我管理;最终在自我约束、锻炼、管理达到体育训练目标,体能水平提高的同时,又很好地锻炼了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并能夠证明通过自我管理能够实现相应的目标,提升自我认可和成就感。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自我管理体育锻炼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制定初步体育锻炼计划、体育锻炼实施、制定长期锻炼计划。
(六)体育课程改革应创建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文化
中职学校利用很少的课时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职业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要实现这些目标,现有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体育课程本身还容易受到职业教育其他课程的影响而造成课时减少。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下大力气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中职体育文化。中职学校通过构建职业特色体育文化校园,能为中职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融洽、公平、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学生在浓厚的职业体育文化环境的熏陶下能够主动、自主地提升体育认识,建立科学锻炼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既团结协作又公平竞争的良好人际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职业特色体育文化建设主要是加强第二课堂的职业体育文化建设和深入开展学校和企业间的体育活动合作。教学实践表明,中职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很受学生欢迎,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内容。中职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体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前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从业者的角色转换,使学生提前走近企业、认识企业、了解企业。中职学校和企业开展体育活动合作可以采用定期体育文化交流和体育竞赛的方式进行。建议文化交流和体育竞赛的场地选择多以企业为主,方便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感受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尽快完成角色定位。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