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琳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实现中国梦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语文课程的特点与要求,也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有其优势与必要性。因此,本文立足实际,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及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融入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
一、中職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与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为使民族精神得以振奋,全民族力量得以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必要。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青少年应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
同样属于青少年群体的中职学生,正是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亦指出:“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培养中职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其必要性。
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其中,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这一特点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融入。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亦有要求,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其优势及必要性,同时,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亦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
1.学习兴趣缺乏
语文课堂教学是需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而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这种情感可以通过对作者或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体会来激发和培养。但问题在于,现时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存在学习兴趣缺乏的情况。语文课作为基础课,在学生眼里更是不重要的课程。这就导致中职语文课堂常常会出现一种尴尬的状况,就是教师在认真教学,但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课。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就变得困难重重。
2.历史知识缺乏
学生要体会课文作者或文中人物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首先要理解这种思想感情。但很多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而且现时的中职学生历史知识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去理解课文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情感上更是难以产生共鸣。
(二)教师方面
1.融入意识不强
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其必要性,同时,语文课程也有其优势之处。但现时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却往往未能够做到有意识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依然单纯地教授语文学科知识。亦鲜少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其实《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亦有要求,即中职语文课程也应着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虽然有德育课程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语文课通过体会文中思想感情来产生共鸣的教育教学方式,显然会比德育课的结合事例进行教育的方式,更能触动学生心灵,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也会更明显。且爱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有其意义,但在现时的这种融入意识不强的情况下,爱国主义教育就难以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落实落地了。
2.背景介绍僵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都会进行课文时代背景的介绍。时代背景的介绍是有必要的,且应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背景知识,以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在很多时候,教师介绍背景知识,也只是简单地讲一讲或读一读相关内容,之后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基本没有结合这些背景知识进行分析。之所以要介绍时代背景,似乎只是因为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模式,就是先介绍时代背景,再进行整体感知。
爱国主义教育要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时代背景知识的介绍就尤为重要,中职学生缺乏历史知识,要让他们理解课文作者或文中人物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进而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爱国主义教育,那么背景知识的介绍就必不可少。但如果还是以僵化单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只是在课文讲解前简单提一提时代背景,不需要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讨论去思考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那么就无法深刻理解及体会那些爱国情感,教学效果、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依托自然人文景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学生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中职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描绘了祖国山川河海的动人景致,教师在带领学生初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的时候,可加入一些图片,配以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美景,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
如在初读《我爱你,中国》时,可结合歌词内容,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看到春天的蓬勃秧苗,秋日的金黄硕果,南海的碧波,北国的白雪,了解祖国的富饶物产,感受大江南北的各异景致。在读《天路》时,也可同样地以照片或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感受高原的美景。在读《沁园春·长沙》时,可先让学生看看红透的万山,碧透的江水。在《荷花淀》中,也可先展示荷花淀的照片,感受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的壮观。
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使学生与课文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及热爱之情。
(二)结合历史背景知识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在以祖国山川河海的美景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的课文初读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知识,去思考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并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如在分析《沁园春·长沙》时,在欣赏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日美景后,可给学生留下思考题,面对这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会提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问呢?继而带入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如火如荼,中华民族正面临着重大选择。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探索思考的过程中理解作者在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时,内心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虑,以及以天下为己任,勇往直前的革命豪情。
又如在分析《我爱你,中国》时,欣赏完祖国大江南北春夏秋冬的美景后,可再深入分析歌词中意象的内涵,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下,该如何理解歌词中的“青松气质”和“红梅品格”?教师继而再向学生简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让学生理解“青松气质”和“红梅品格”的内涵的同时,亦能进一步理解,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就是我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歌词是用青松气质和红梅品格表达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
通过结合历史背景知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中华民族发展之艰难,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引导学生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到,要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要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
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切实地理解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所渗透的爱国主义内容,明白自身的责任担当。
如开展以“关注家乡发展”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发展现状,根据实际情况,撰写调查报告。目的是使学生在此实践活动中,了解到自己的家乡甚至是国家的发展足迹,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能够思考如何助力家乡振兴。通过此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又如开展爱国名人事迹分享会,每位学生选取一位名人,并收集他的爱国事迹,在分享会上,与全班同学分享。意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励他们努力成为大国工匠,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坚定学生的爱国信念,能自觉扛起使命担当。
四、结语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实现中国梦,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语文课程的特点与要求,也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有其优势与必要性。
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在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