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最近是怎么了,一到深夜就莫名发慌。每晚临睡前,我的脑海里总是像走马灯一样,闪过当天发生的事,多半都是我没做好的事:报表上不小心录入的错误数据;介绍领导时报错了领导的名字;辛辛苦苦准备了一夜的资料被自己手抖删除,并且没有备份……想着想着,有时就会想到自己入职三年了,半分工资没涨,半点儿成绩没有,一直在原地打转。
我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选错了路?我为什么连这点儿小事都做不好?
不安、焦虑与沮丧层层叠叠,像个黑洞几乎要将我吞噬。前阵子不是全网都在吐槽“网抑云”(指在网易云音乐APP评论区因抑郁情绪发言过多)吗,我也是其中一分子,每个沮丧和自责难眠的夜晚,我也试过听点歌来助眠,却于事无补,反倒是在评论里找到许多与我处境相似的人。我们在没人认识的地方尽情倾吐,共享自己在阳光下藏起来的忧郁痛苦的一面。我也很奇怪,明明白天一切都好好的,怎么一到夜晚就这么丧?
黑子
曹序心理咨询师
黑子你好!从你的来信里,我仿佛能看见无数个夜晚里,被反刍、忧郁、焦虑深深困扰的你辗转反侧。别担心,这种现象,不是什么怪病。
研究表明,人在夜里变得沮丧,是有一定生理学依据的。我们大脑中有一个组织叫“松果体”,它会分泌一种叫作“褪黑素”的物质,褪黑素的分泌受光线影响。在光线充足的白天,褪黑素分泌得较少,夜间则分泌较多。每当夜幕降临,大脑中的褪黑素加速分泌,就会导致我们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也是催促你尽快入睡的信号。
例如冬天,寒冷使我们的机体新陈代谢降低,同时由于阳光微弱,我们体内褪黑素分泌水平增高,我们就会觉得好像总是睡不醒,或者心情比较沉闷,严重者甚至会患上“季节性情绪失调症”,即“冬季抑郁症”。
除了褪黑素作祟,临床心理学家黛博拉·维提西还认为,之所以我们每到临睡前,脑海里总是思绪万千,不断上演自己身上的“悲剧事件”,其实是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狩猎采集的原始社会中,如果我们没能记住哪些是有毒的果实,哪片丛林中经常出没野兽,我们很有可能会在第二天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比起那些快乐的往事,大脑让我们更加善于记住负面的、甚至是令人生厌的记忆。我们在一天结束前,对这些糟糕的、危险的记忆进行反思和巩固,目的是为了在危险重重的世界中保全性命。你不断回忆起工作中做错的事,其实也是你的大脑在为你拉响警笛,提醒你今后尽量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此外,另一位認知心理学家劳拉·乔布森也在研究中发现,人们的记忆并不像电影《头脑特工队》上演的那样,一个接一个整齐排列,独立存储。相反,我们的记忆彼此联结,像一张结构复杂的蜘蛛网,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起初,你只是回想起今天误删的文件,随即马上就想起找工作时递交了错误的简历……此时的反思,已经远超出自我保护的范畴,而是陷入了自我消耗的思维反刍。
你能够对于自己深夜陷入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状态有所察觉,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比起与这些负面情绪对抗,我更加鼓励你试着以第三方的角度,客观地观察这些情绪,并且对它们进行命名。譬如,你可以观察一下——“当我想起自己误删了重要文件时,感受到的是愤怒与自责,还是委屈与悲伤?”命名能够帮助你对自己的情绪有清晰的觉察,从而让你感觉到对自身有更多掌控感。
情绪需要容器来盛放,这个容器也许是一段时间,也许某一个实物载体。你可以尝试为自己设置一个固定的“自我反省”时间,规定自己每天只在这个固定的时间里进行自我反省。另外,你还可以试着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同时写下可能的解决方案,或是能够努力的方向。这样做,除了能为你的情绪找到一个出口,还会让你惊觉:“嗯?还有这些方法可以尝试,事情并没有那么糟。”
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沮丧、焦虑与愉悦、积极一样重要。积极的情绪让我们感到满足,激发我们的动力;而消极的情绪让我们沉着冷静,警惕潜在的危险。祝你能够找到盛放情绪的恰当容器,不论白天黑夜,都能与自己的情绪安然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