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术家
在中国,凉菜的做法和风味,各地有各地的特色。
拌,是南北通杀的基本招式。
但是南方的拌多是生拌,即食物洗净后用刀一切,直接入盘加料,如凉拌黄瓜、糖拌西红柿等;或者焯拌—对那些不宜生食的食材,入水焯熟后再进入加料环节,如凉拌木耳、腐竹等。
到了陕西,炝拌登场了。热锅加油,放入葱、姜、蒜末和花椒炝锅,待香辛料的香味充分释放到了热油里,趁热兜头淋在洗净摆盘的荠菜、莲藕或田七苗上,既有熱菜的镬气,又有凉菜的清新口感。
热油提炼出香料中的芳香物质,也激发出蔬菜本身的鲜,和没过热油的相比,炝拌的风味来得更为热烈。
和所有饮食一样,凉菜的风格也不止于南北之分。
比如上海,即便是做凉菜,也丢不掉浓油赤酱的口味偏好。一道四喜烤麸,面筋入水煮开捞出后,入油锅炸脆,加料酒、老抽、白糖焖煮1小时收汁,出锅时通体焦黑,挂着晶莹的糖汁,完全是别的地方想象不到的凉菜模样。
同样成色的,还有葱姜增香、老抽增味,腌制3小时后入锅油炸,再浸入熬制了3小时的卤汁中做成的熏鱼。
入夏后,江浙沪一带家家常备糟卤。“糟卤”二字,已道尽此类凉菜的精华。“糟”意为酒糟,“卤”指将食物浸泡其中使之入味。
最传统也最能凝聚风味的做法,是往糟泥,也就是酿造黄酒后沉淀在缸底的酒渣中放入葱姜,用花雕酒搅拌混匀。在浸泡12小时,让各类风味分子充分碰撞之后,还需经纱布滤除杂质,俗称“吊糟”。
把毛肚、河虾和毛豆泡在吊糟后所得的清澈澄亮的液体中,经一整晚的浸泡入味后,江南糟卤的代表作“糟三样”便出炉了。
煮熟的河虾用来做糟卤,而新鲜的河虾直接腌入酒里,又成了绍兴特色的醉糟。螃蟹同样可以作为醉糟的食材,杨万里曾作诗“酥片满螯凝作玉,金穰熔腹未成沙”咏叹糟蟹。
唯一能和醉糟一战的,便只有潮汕地区的生腌了。花雕、黄酒换成米醋、海盐,少了几分让人沉醉的酒香,多了几分食材本身的鲜甜。
除此之外,四川泡菜、云南酸腌同样丰富着凉菜的内涵。
还有人会说,这些都不重要。无论用的是南北东西哪套武功,最终点亮凉菜的,还是那碗看不清道不明、复合万千风味的调味料。
油盐酱醋排列出一套通用的基本公式,再加上被地方特色乃至个人喜好所渗透的个性组合。食材大同小异,做法和调味却各不相同。正因如此,不起眼的一碟凉菜,却能包容万种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