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研究

2021-10-04 04:01李一支许涛葛玲玲汤梅林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3期
关键词:活动度肌力功能性

李一支,许涛,葛玲玲,汤梅,林捷

(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ACL 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当其受损后对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损,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最终形成创伤性关节炎[1]。现阶段对于ACL 损伤首选治疗方案为关节镜下ACL 重建术,此技术已成熟。然而,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也与术后的系统训练紧密相连。正确的、系统的康复不仅能提高关节的稳定性,还能增加肌肉和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关节本体觉和关节功能的恢复率[2]。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60 例患者分组实施功能性训练,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 年7 月至2021 年6 月中选取到院进行治疗的行重建术的患者共60 例,随机分组,分别提供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功能性康复训练(观察组),每组30 例。前者组间男/ 女病例数为19/11 例,年龄20~50 岁,平均(35.10±4.37)岁,后者组间男/ 女病例数为18/12 例,年龄20~50 岁,平均(35.10±4.08)岁。两组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患者为单纯ACL 韧带断裂;无其他并发症。

排除标准:多发性损伤;严重骨质疏松。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使用功能性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1.2.1 训练前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早开展康复训练的意义;教会患者腹式呼吸,在呼吸的基础上核心能力的激活,前馈机制的建立,为后期功能性训练作准备;教会患者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练习与踝泵练习,胸椎灵活性活动,为术后训练作准备。

1.2.2 阶段1

术后1 h 至2 周:这个阶段患者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肿胀,同时患肢需要使用保护性支具实施辅助,因此在此阶段训练的内容以保护性为前提:在麻药消退后实施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与踝泵练习,避免股四头肌收缩迟滞。向心性按摩;在术后72 h 待小腿肿胀有消退迹象后开始实施扶拐戴支具的负重练习,保持膝关节活动限制30°内;在伸直的状态下,在踝关节下方置毛巾卷,保证膝关节有良好的过伸位。避免下肢肌群出现关节黏连与萎缩,加速下肢静脉流通,消除肿胀,防止下肢静脉血栓。配合腹式呼吸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

1.2.3 阶段2

术后2~6 周:此阶段患者的疼痛及肿胀消失,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训练内容主要是肌力训练,本体觉训练,将膝关节活动保持到90°,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可增加至>90°;佩戴支具下,仰卧位,靠墙滑腿;坐位于床面,足跟在床面上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角度训练;坐立,在足底放一块毛巾,滑毛巾屈伸训练;直腿抬高练习,前期佩戴支具下行走。站立下睁眼闭眼的重心转移,迈步训练,可在软塌上进行,为良好步态建立基础;髋关节及踝关节的灵活性训练。

1.2.4 阶段3

术后6~12 周:此阶段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关节活动度及下肢肌力,此阶段的关节活动角度限制小。引导患者开始步态训练,增加平衡运训练,波速球上静态站立,闭眼站立,站立抛球训练等。

在12 周以后可转为慢跑、快速行走、上下楼梯等正常运动,低强度开始双腿跳跃,单腿跳跃,由进渐远;在平地,在软塌,波速球上的跳跃;敏捷梯低冲击力开始训练;但需要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

1.3 效果判定

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股四头总功能、腘绳肌峰力矩、股四头肌峰力矩、Lysholm 评分、VAS 评分。Lysholm 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低于59 分为差;60~87 分为可;86~94 分为良;95 分以上为优。计算优良率。VAS 评分:总分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关节活动度:轴心腓骨小头;固定臂与股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腓骨长轴平行,记录屈曲、伸直活动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优良率比较

表1 所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优良率偏高,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优良率比较[n(%)]

2.2 各康复指标比较

表2 所示,治疗前各康复指标均差异小(P>0.05),治疗后12 个月及18 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关节活动度、股四头总功能、腘绳肌峰力矩、股四头肌峰力矩均偏高,VAS 评分偏低,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各康复指标比较()

表2 各康复指标比较()

3 讨论

在ACL 重建术后进行康复治疗时,主要在重建韧带的同时创造早期骨愈合条件,预防韧带出现松动及各种综合征。功能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正常的肌力、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逐渐恢复到伤前运动水平。因此需按照不同患者实施系统化、个性化的功能康复训练,在此过程中观察其恢复情况调整功能训练的方案。ACL 的重建主要问题是早期患肢的疼痛、肿胀、关节受限、肌肉收缩力下降、本体感觉丧失等不良反应。于峰等[3]研究显示:重建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降低5%~40%,腘绳肌降低9%~27%;此外健侧肌力也可能有影响。因此在ACL 重建术后需要针对性踝关节、髋关节等众多肌肉力量进行功能训练。早期训练应主要实施主被动训练,尤其是肌肉力量练习,可降低肿胀、疼痛等,同时,为后期康复奠定良好基础。术后中期常规训练为关节活动度为主。汤义民等[4]研究显示:术后实施中后期训练应当以腓肠肌、腘绳肌地辅助、连续肌肉伸缩训练为主,能够锻炼膝关节伸缩能力,防止屈曲萎缩。关节活动度练习主要建立在患者最大耐受度之内,在训练过程中保护好患者各个关节,有助于运动能力恢复[5]。

综上所述,对ACL 重建术后的患者实施功能性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多种能力,有利于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活动度肌力功能性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